二百四十六、纪念碑成(1 / 2)

 定了民众安置的政策后,各级地方政府开始按部就班来,军队也全面的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之中,邀请了当地的知名人士和新闻记者作为监督,对各种物资的发放都进行全面的监督,所以黄佳俊也就不担心会出现大的问题,当然小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再说了有汶山老这个黑脸在那里蹲着,谁不开眼那也就怪不着别人了。

为了更加保险,黄佳俊提议军队也派出了由青年学生为主的督察组,要知道不管在那个时代,这些热血澎湃的学生都是最痛恨贪官的,当然他们的热情也可能会坏事,因为真正的工作不是光靠热情就能够做好的,还需要经验,而这恰恰是他们最缺乏的。因此严格限制他们插手实际的工作中去,只要求他们到老百姓中去宣传相关的一些政策,让老百姓做到心里有主,再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和呼声,并把它带回来。

这样一来,从方方面面进行监督限制最大限度的保证把这件事情办好也就行了。

当地驻军和民团在搞好训练的同时也全力投入到帮助民众恢复生产和生活中去,宣传处的宣传干事们更是走村进户的表演节目宣传抗日。特别是在鬼子占领过的地方大力的宣传的日本鬼子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里,宣传的效果是非常的好。老百姓们都非常的支持和体谅政府军队的难处,都尽量的自己想法解决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地家族和宗族组织起了很关键地作用。能够成为一个家族或者是宗族的族长的人都是在家族和宗族中德高望重。又有一定地见识的长者担当。

这些长者都被汶山老邀请到霍邱或者汶山老亲自赶到一个地方,先跟他们讲解政府军队的困难,以及如果被鬼子占领这里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也就是说先做通这些人的工作。再由他们向大家作解释,希望大家能够互帮互助尽快的恢复生产生活。

其实,中国地老百姓是最好的老百姓。他们遭受了这么大的困难,但是他们却认为这是他们该这样做的,政府军队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他们不认为军队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只要不像土匪一样抢夺他们就觉得是最好的军队了。

黄佳俊在跟爱德华说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深情的说道:“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地人民!他们不但吃苦耐劳勤劳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传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传承至今地文明。在国家遭受到侵略的时候,也是他们用自己地身躯和血肉筑起了一道捍卫国家尊严的长城。他们也许没受过什么教育,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他们却默默的背负起这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你看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老百姓们无怨无悔的奉献着一切,不单单是自己微薄的财产,还有自己的儿女!我为能亲身参与到这场中国崛起的洪流当中,深感荣幸!”

爱德华在报道中写道:“我在中国的那段时间让我深深的为中国人民的献身精神和忍耐精神感动着!有一个老人六十几岁了。在日军打来的时候,不但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军队里,还把自己的房子扒掉送给军队构筑工事,战事结束后。才被告知自己的儿子已经战死在战场上。但是他却没有说什么而是默默的接过儿子的骨灰,带回到自己的老家。一个用山上的茅草达成的窝棚旁边。我向他多次询问对政府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他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儿子是为国家而死的!他就像是岳飞一样。(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死的不冤!我已经老了,否则我也会亲自上战场!我就在这里照看我的儿子!’当时,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沉默了!我知道在这样的民族面前,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征服的!而日本人的所作所为只能是让这个沉寂了上百年的伟大民族加快觉醒的步伐!我想到了拿破仑的一句话:中国就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千万不要让他惊醒,一旦惊醒必将会震惊整个世界!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验证!”

九月二十九日,黄佳俊正在办公室里处理一些

.的事情我已经办好了!”

黄佳俊激动的看着他:“是吗?沈团长这么快?”、

沈国雄激动地点点头:“是的!师座,弟兄们接到这个任务后,都是非常的激动,加班加点,不分白天黑夜的干!老百姓也非常的支持!这个进度当然就加快了!”

黄佳俊站起来点点头:“嗯!那就好!走,我们马上一起去看看!这个事情一点都不能马虎!”

黄佳俊骑上马向在沈国雄的陪同下向关帝庙附近而去,还离得远远的就看见一柄巨剑高耸在天际,显得威风凛凛。

黄佳俊激动的飞身下马,满脸凝重的凝视着这座建筑:这是一座高达二十八米的纪念碑!基座由汉白玉组成的,基座上插着一把高十二米的巨剑,正面刻着八个朱红色的大字:“抗日英烈永垂不朽”背面刻着“诛倭”

这就是黄佳俊要求工兵团修建的纪念碑!纪念那些在这次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

基座下埋着在霍邱城下被击毙的三千多鬼子的尸体,汉白玉上刻着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近两万名英烈的名字。在关帝庙里还供着这些将士的牌位,关帝庙也改名为忠烈堂!

这座纪念碑显得杀气腾腾!

在九月三十日整个霍邱城显得尊严肃穆,整个街道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每一个人都带着黑纱,今天是公祭抗战英烈的日子,各地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静静的齐聚在纪念碑周围。

上午10点,一队穿着军礼服的军乐团演奏着《满江红》府和军队的代表抬着花圈肃穆的走进广场。

汶山老戴着黑纱,带头向纪念碑三鞠躬,一一的把花圈献到纪念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