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观说完还连连给陈新甲打眼色,他也是暗暗着急,若是败了,你把责任推给王越不就完了吗?朝中有我们说话呢,怕什么?我们真的能把白的说成黑的。
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东林一帮人也纷纷劝说,那口气就好像这事情已经定了一般,陈新甲的推辞倒成了让贤之言了。
谢宝清没想到这些人会来这一出,他们是什么心思,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
谢宝清出班奏道:“臣以为,这次出征朝鲜由王越独自带兵即可,不必再另选统帅。”
他可不想让这些人掺了沙子,徒增是非。
薛国观反驳道:“谢大人,军国大事不可儿戏。王思华年幼,能够练就强军,也算年少有为。可是这次出征域外,扬我国威,必须要有老成持重的重臣坐镇,方可万全。不要忘了万历年间援朝旧事,因与朝方指挥权不专,而至败北的例子。”
他所说的是当年先期入朝的兵力不多,领兵将官品级不高。朝鲜方面担心明军出工不出力,就以官大官小为由要指挥刚入朝的明军,并且压迫明军在天时不利的情况下出兵,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王越品级不高,在群臣看来的确是个硬伤,所以薛国观的话得到了一边倒的赞同。
工部尚书刘遵宪也看出来薛国观等人的意思,所以出班道:“臣保举顺天府尹,兵部右侍郎谢宝清大人为援朝经略,总理各项军务。谢大人在平京师之乱时运筹帷幄,颇具军略,应该是不二人选。”
这得到了工部傅铭远等人的附议。
陈新甲是专业的兵部右侍郎,谢宝清算业余的,所以必须强调一下谢宝清在平京师之乱中的功绩。
于是双方在由谁担任援朝主帅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论,很明显工部等人在人数上完全处于劣势。
最后还是崇祯了拍板,由陈新甲为正,谢宝清为副,高起潜为监军,王越以兵部郎中衔领天策军,另调派保定总兵董用文率本部五千兵力随军出征。
崇祯觉得五千兵力太少了,还是凑够一万吧,保定军的军饷粮草当然由朝廷承担,到朝鲜之后也有朝鲜提供,朴锦辉当然满口答应。
保定军原来的作用在于防流寇由南向北骚扰京师,现在有起点城卡在那里,正好可以调动。
王越接到圣旨之后,头不是一般的大。尼玛,老资只不过是想出去松松筋骨而已,用得着送几个婆婆来管老资吗?
高起潜是什么人,除了逃跑就是坑队友,最后还降清。陈新甲也不怎么样,就是他胡搞瞎搞,害得松山之战功亏一篑,洪承畴也被俘降清。
按程序他还要去拜见几位上官接令,并商讨出兵事宜,结果王越称病不去,全权委托谢宝清代理。你们不是老大吗?你们自己商量怎么搞,我不参与。
这王越不来,谢宝清也没个具体章程,与陈新甲、高起潜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量出一个结果。
“哼,这个王越是故意装病不来吧?”陈新甲气哼哼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