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父子之间(1 / 2)

重回北魏 黄皇室主 0 字 10个月前

 (); 皇帝今日下午在皇信堂批复了一些疏奏,召见了几个外州刺史使臣和军区都督使臣,看了他们呈递的疏章,征询了一些各州郡督区的情况。一直到申时中才回到太和殿,稍事休息之后温阅典籍。

这是他二十年来养成的好习惯,稍有闲暇就观览书典,有时候召请博士一起讲经,可以说是手不释卷。

今日他本来打算看会《魏氏春秋》,再与长子恂一起进晚膳,膳后问问他今日在宣文堂进学经籍的情况。没想到刚刚看了两刻钟左右,张瑁进报,尚书李冲求见。

他今日午前才吩咐李冲去督办诸事,又因着他执掌南疆州郡诸务,以为他有急务求见,就立刻放下书册宣见李冲。

李冲行礼完毕,谢了皇帝赐坐,皇帝问道:“李尚书急急陛见,有何要事?”

“禀陛下,臣今日奉旨于诸省官署内优择良才游说,久不能得其人。幸得主客曹主客令张彝来报,主客曹得二皇子殿下之助,已经使南使臣服。臣得知即刻前来陛见禀奏,一为呈奏此事,二为贺陛下得麒麟子。”

皇帝听了李冲的话有些糊涂,没有弄清楚李冲到底说的什么,怎么与二郎牵扯上了?想了一下问道:“李尚书且慢说,朕因昨日得知高太妃偶疾,午前便委二子去了北海弟邸。家子至今尚未返宫。却不知他与南使之事有何关联,李尚书细说于朕。”

李冲可不敢在皇帝面前卖关子讨巧,将他在张彝和郦道元所说的前后详情仔细讲述了一遍。

李冲看着沉思的皇帝,说道:“陛下,臣已经知会主客曹送去素服,是否明日宣见南使?”

“此事宜早不宜迟,南使在京近十日,入吊之事迟迟不决,今日南使既然已经同意,明日就要他们先在太庙敬拜太后,朕将在太和后殿设宴接酬。”说罢对着一边的张瑁说道:“张卿,你今夜通传在京皇亲并文武官将明日辰时一同入拜,另外传旨于太官署,明日宴皇族宗王,重臣与南使于太华殿,命其要善加筹备,勿有疏漏。命太仆将珍藏佳酿取十瓮。其他诸事你也要做到心中清明有数。”

“遵旨”

.......

。。。。。。。。。

车驾到了止车门前,拓跋慎下了车,他出宫时因为要带东西,所以能从宫里面乘车,现在要进宫,就要在止车门下车。止车门是皇宫宫门,进了止车门就是皇宫。皇宫里面不准驰马乘车。

站在止车门门殿外,看看天色估摸着现在差不多是后世的五点钟左右,天色已经溅于昏暗下来,气温也降了下来,冷风也凛冽了不少。

也不知道现在皇帝在哪里,这些时间他一般很少去后宫,也就主要在太华殿,皇信堂和太和殿。皇信堂离止车门最近,所以拓跋慎打算先去皇信堂看看,如果没有就去太和殿,毕竟现在皇帝要守丧居庐。太华殿可能性最低,那里是举行大朝会的地方。现在这个点了在那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至于内宫,可能性更小,皇帝现在守丧期间,一般不会去那里。

感受着有些刺骨的寒风,拓跋慎带着陆光加快脚步,赶到皇信堂外,看见殿门大开,不过门外没几个人,问了一下才知道皇帝一个时辰前就走了,只是不知道皇驾去了哪里!

离开皇信堂,绕了个大弯,来到思贤门,问了一下守门小宦,说是皇帝在殿内。拓跋慎赶紧进去。

走到太和殿前殿殿基下,远看只有几个小宦官值守,不过殿内灯火摇曳,偶尔有几个小宦侍抬着木炭进出行走在殿廊间。

拓跋慎抬步走上殿基,到了殿外,听见殿内隐约传来交谈声。便吩咐陆光前去告知几个小宦,就说二皇子前来复旨,请求陛见。

小宦进去不久,就看见张瑁出殿宣道:“二殿下,陛下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