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甥之盟(1 / 2)

 王重荣接到朱温的降表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也同时觉得相当兴奋,黄巢建国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位齐国将领主动投降唐军的先例,朱温作为齐国重量级的将领,对大唐来讲,他的投诚有着相当大的意义。

风向变了,连朱温这样级别的大将都选择了投降,便可见齐国现下的国运有多么的衰微了,其内部的人都不再对其看好,外面的人更是不敢再对其加注筹码了。

一个顽强的政权往往不惧怕外部的敌对势力,反而最有可能因内部出现问题,而最终导致全面崩溃瓦解。

随着朱温的叛降,同州之地随之归唐,长安东面的门户顿时大开,这使得一些先前还看好齐国的藩镇们顿时重新认清了形势,也使得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大齐国更加雪上加霜。

王重荣看着木匣中同州监军的头颅,这血肉模糊的人头便是朱温的投名状,再看看桌案上放着的降表,里面也是言辞恳切,朱温深深懊悔自己这么多年迷途难归,在黄巢军中渴望归降却始终不得,如今终于得返朝廷,涕泪纵横等等,这些场面上的话,王重荣已经懒得看了,他需要得到一些实际的信息,那就是朱温的态度到底有多真诚。

蒲津桥,木质的拱桥凌空飞渡,湍急的黄河水从桥下流过,两岸的堡寨此刻寨门洞开着,大量的河中军经过蒲津桥进入了同州境内,桥头恭敬地站立着一群人们,领头的便是原大齐同州节度使,朱温。

朱温看着铠甲鲜亮的河中军,这些之前还与自己生死势不两立的敌人们,如今却成为了自己的袍泽兄弟,朱温情感上一时半会儿还真的适应不过来。

王重荣策着一匹白色的骏马缓缓地靠近了这群人,他仔细地打量着这群人,特别是为首的朱温,这个人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局促感,倒是与自己曾见过的其他降将不同。

“卑职朱温与所部将官见过招讨使大人!”朱温一见到王重荣近前,便率所部官兵一起躬身罗拜,地面顿时扬起一阵尘土。

王重荣眯着眼,他没有下马,只是用手虚抬了一下,淡淡地说道:“朱将军不必多礼,汝能够敦从大义,迷途知返,尚且未晚,本镇自然会为你向朝廷禀报。”

朱温再叩首称谢之后,便站起身来,直接走到了王重荣的马头前,王重荣的侍卫们捏紧了刀柄,防备着这个新降之将有什么越轨之举,朱温伸手牵起了王重荣的马缰,然后在一旁缓行着,王重荣再高傲也没有让投向自己的敌军高级将领牵马的道理,他的脸上表情顿时有些尴尬起来。

“朱将军这是为何?这可太折煞本镇了。”王重荣劝阻道。

“将军姓王与吾母本是同庚,温此番投唐全赖将军为吾转祸为福,再造之恩,岂是牵马所内报之?温不才,敢请以舅亲事之,自今日起同州上下尽数官兵全部听从舅父调遣,绝无二心。”朱温真诚地望着王重荣。

王重荣自然知道朱温的算盘,想让自己为其在朝廷面前说好话,同时朱温刚投向大唐,在朝中可谓是毫无根基的小白,想找个大靠山又没有门径,只能先抱住一个算一个了,如今现成的王重荣在眼前,倘若其不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自己此番叛降没有任何好处,说不定还会被河中军算计猜疑,反而更加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