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回七国之乱落帷幕(2 / 2)

秦汉戮 小辰泽 0 字 10个月前

使者回城作了一番汇报,齐王气得直跳脚,临淄是家底,无论如何不会让给他人。

既然你们无情,那也别怪我不义。

齐王派出路中大夫跑到长安去求救。

路中大夫一去长安,便是大半个月。齐王摇摆不定的性格再一次显露无疑,眼见路中大夫一直没有消息,只能又使出外交手段,希望与三国联盟。

结果还是一样。

这时候,路中大夫从长安到达临淄郊外。当他打算进入临淄城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临淄城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别说他一个大活人。

怎样才能把消息带给齐国君臣呢?

冥思苦想之下,路中大夫终于有了一个主意,而这个主意将以鲜血作为代价。

结果可想而知,路中大夫被活捉了。

三王没有杀路中大夫,而是叫他给齐王带个话,要么投降,要么城破身死。

路中大夫当场拍胸脯保证没问题,各位老大放心,你们就等着好消息了。

他被刘的将领押送到城门前,只见路中大夫摆了摆姿势,清了清嗓子,向城上大声喊了起来。

这番话,震动城池,为临淄军民带去了希望,也给自己的生命划上了句号。

朝廷已发兵百万,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已引兵救齐,大王请坚守!

路中大夫回头望着身后浑身颤抖的刘等人,一身轻松,一脸微笑。

他的使命完成了,他的计谋实现了。

生又何欢,死又何惧!

路中大夫倒在了血泊中,他用鲜血告诉那些叛逆者,要取临淄,要取天下,就必须踏过无数像他一样的爱国者的尸首。

路中大夫人生的最后一句预言让惶惶不安的齐国上下有了坚守城池的勇气,齐国臣僚们纷纷劝谏齐王不要求和,应当坚守,等待朝廷援军。

不久之后,临淄城终于等来了援军。

栾布,曹襄(曹参曾孙)率军抵达临淄。

三国战败,临淄围解,三王闹腾了一阵,盟约顿时土崩瓦解,都回老巢去准备后路了。

三国之围解后,栾布本打算移兵将造反的藩王逐一缉拿归案,在临淄城听说齐王曾有通敌的行为,便将临淄城围住。

齐王一看吓破了胆,如果认罪,他虽有抵挡叛军的功劳,但是预谋作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一旦押解回长安,也是死路一条。如果不认罪,自己这两下子,糊弄一下草包一样的兄弟可以,但要糊弄栾布这样的名将却不可能。他思来想去,找到了一个办法,喝毒药。

栾布在继续追剿叛军的同时,韩颓当也赶到了胶西国,胶西王刘刚从临淄撤围回来不久。

刘得知韩颓当率军前来,心中惧怕,凭他手上的那点兵力要与勇猛的汉军轻骑硬拼,无疑是以卵击石,况且,临淄城败走,他的雄心壮志也在刹那间烟消云散了。

这位武艺非凡的粗壮汉子,第一件事便想到了生养自己的老母亲,老母亲早就劝他不要反,他却不听,如今兵败而归,把一大家子人全葬送了。

他取下冠戴,赤脚席藁,在母亲面前痛哭流涕。回到王府,整理衣装,在祖宗灵位前自杀而死。刘的母亲及家人伏在刘的遗体上纷纷随他而去。

一幕惨剧。

后面还没结束。

胶东王,川王,济南王得知刘死讯,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条路。七王之中,只剩下一个赵王。

赵王刘遂同样野心勃勃,却同样能力欠缺。尽管如此,他却没有辱没先祖的血统。刘遂宁死不降,死守邯郸。即便遭遇重兵包围,他仍有抱有幻想,幻想着最后的救命稻草,匈奴。他幻想着匈奴能够遵守盟约,前来助战。

但是,令刘遂绝望的是,匈奴人眼看吴楚兵败,停止进兵。刘遂之所以不降,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打他的人不够狠。郦寄在带兵打仗方面算不上草包,但是说他普通,决不冤枉他。

郦寄围邯郸围了七个月,硬是拿不下来。栾布平定齐鲁大地后,到达邯郸。栾布打了一辈子仗,经验丰富,以他长年战场经验,不管多坚固的城墙,必定有它的软肋,如果一时找不到软肋,可以以非常之法突破。

他在邯郸城转悠了一圈,观察了邯郸的地形地势,突然想到了一条妙计,把问题解决了。栾布命令部队把邯郸城外的河水引向邯郸,任凭邯郸城再坚固,也经不住洪水的冲刷。

邯郸城就这样破了。刘遂自杀,就这样结束吧!

刘濞,刘戊,刘,刘将闾,刘遂,刘贤,刘雄渠,刘辟光,按当初签订的合同一起上了路。

荣华富贵终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何苦又何必。

景帝前元三年八月,随着七国叛乱的完全平定,刘启终于坐稳了他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