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回制鸣镝冒顿夺位(1 / 2)

秦汉戮 小辰泽 0 字 9个月前

 第一一二回:制鸣镝冒顿夺位

??

时关内候鄂秋为谒者,识得高祖之心,遂进言道:“群臣之意皆误,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乃一时之事。昔皇上与西楚相拒五岁,失军亡众,逃身遁者不可计数。然萧何从关中遣军补给其处,常以数万之众数度临于皇上危难之时,此非皇上所诏令之事。汉、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现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度亡失山东城邑,而萧何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乃万世之功也。今虽无曹参之辈数百,何缺于汉?况汉得天下不必以其全之。故臣以为不可以一日之功驾于万世之功上,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

高祖大喜道:“公言极是!”于是乃令萧何为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众文武闻之,虽有不平,但知出言无益,皆咸口不语。

高祖又道:“朕闻进贤者当受厚赏,萧何功虽高,非鄂君之解,世人不明也。”乃进鄂秋为安平候,食二千户。

于是汉营诸将名次已定:自萧何下,平阳候曹参从起于沛县,至霸上,以将军入汉,以左丞相征齐,功居第二;宣平候张敖虽已为王,但因与父常山王弃国归汉,得高祖器重,功居第三;

绛候周勃从起于沛县,至霸上,以将军入汉,定陇西,守峣关,击项羽,定泗水、东海,功居第四;舞阳候樊哙以舍人从起于沛县,至霸上,以将军入汉,定三秦,击项羽,破燕,擒韩信,功居第五;

曲周候郦商从起于岐,攻长社,别定汉中及蜀郡,定三秦,击项羽,功居第六;鲁候奚娟从起于沛县,忠义十八公,战死,其母代爵位,功居第七;

汝阴候滕公夏候婴从起于沛县,为太仆,入汉中,全太子、公主,从定天下,功居第九;阳陵候傅宽为魏将从起横阳,为骑将至霸上,入汉,属韩信,定齐为齐丞相,功居第十;信武候靳歙从起于宛城,定三秦,击项羽,别定江陵,功居第十一;安国候王陵从起于丰邑,别定东郡,从至霸上,入汉,守丰,奉公子、公主出睢水,功居第十二;

棘蒲候陈武从起于薛县,别救东阿,以将军入汉,功居第十三;清阳候王吸从起于丰邑,以骑郎将入汉,以将军击项羽,功居第十四;广平候薛欧从起于丰邑,至霸上,入汉,以将军击项羽、钟离昧,功居第十五;

汾阳候周昌从起于沛县,破秦入关,以内史守敖仓,以御史大夫为诸候定功,功居第十六;阳都候丁复以赵将从起于邺城,为楼烦将入汉,定三秦,别定翟王,后属周吕候吕泽,功居第十七;曲城候虫达佐吕泽共起于砀郡,入汉,击项羽,破燕,功居第十八。

坐位已定,令陆贾记于功劳薄上。是日,悉封萧何父母十余人,皆赐食邑,更为萧何加封二千户,与众人道:“朕以此尝徭咸阳时萧何之独奉五钱。”众臣闻之,莫不羡慕。

高祖自得田肯之谏,便有立诸子、从昆弟为王之意。高祖所生诸子中,只有长子刘肥、次子刘盈长成,余者皆年幼,而刘盈为太子,已不能封。

而昆弟少又不贤,高祖便欲以同姓以填天下。时韩王信在洛阳,谓高祖道:“将军刘贾有功,可为王也。”高祖称是,于是降诏道:“齐乃古建之国也,后为郡县,朕今复以为诸候,以朕长子刘肥为齐王,都临淄,掌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七郡七十三县,民言齐语者皆属齐;

将军刘贾数有战功,宽惠修节,朕立之为荆王,都吴,掌东阳、鄣、吴三郡五十三县;朕弟文信君刘交为楚王,都彭城,掌砀、薛、郯三郡三十六县;朕兄、宜信候刘喜为代王,都代城,掌云中、雁门、代三郡五十三县。”刘喜字仲,乃高祖二兄也。当下诸刘得封,皆往就道。

太上皇私问高祖道:“陛下今为天子,大封诸子、昆弟,为何独不王长兄之子。”高

祖尚记当年刘伯之妻羹尽栎釜之事,乃道:“某非忘封之也,实为其母不长者耳。”

太上皇道:“其事已过数十年矣,虽有过错,皆同胞兄弟也!望陛下怜之。”高祖遂从父亲之意,封刘仲之妻丘夫人为阴安候,其子刘信为羹颉候,以别于诸亲。

分封已毕,高起暗谏高祖道:“韩王信虽强壮勇武,又是故韩王之后,而臣观其人反复难养,不可委之要任。今其所辖之地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重兵之处。若一日谋反,其患难当也。”

高祖然之,乃招韩王信道:“中国虽安,然胡骑常犯,其国远不能定。今太原辖三十一县,常被欺凌,非勇者不能治也。朕素知公之骁勇,欲遣公迁国至太原,都晋阳,以防胡人,望勿负朕意。”

韩王信心虽不愿,亦不敢有违尊意,乃怏怏就道。至晋阳,修城郭,筑边塞,以备御胡骑来侵。

然匈奴毗邻,百姓常为所犯,晋阳距离过远,力所不能及之,韩王信便上书道:“国被边疆,匈奴数入,晋阳离边塞甚远,急不能至,请治马邑为都,可以制敌。”高祖许之,韩王信遂大治马邑,与晋阳成呼应之势,韩王信自此常游居二都之间,此处且按下不表。

高祖大封功臣之时,萧何、曹参皆在关中为守,未至洛阳受封。及人将高祖定功所言告之曹参,曹参不服,遂与萧何有隙,每见面时,不能共语。

高祖耳有所闻,乃招曹参至洛阳道:“公与丞相皆从朕于患难,素为莫逆之交,怎可因小事生怨。今朕封长子为齐王,恐齐地辽阔,一时难定,曹公久治于齐,可往佐之。此非迁徙,乃朕托国之举,望曹公勿辞。”

曹参亦不愿常见萧何,当下毅然听封,拜道:“臣虽不才,亦当不负陛下之托!”高祖方喜,遂拜曹参为齐相国,东事齐王刘肥。自此萧、曹互不交往。

高祖既得韩信,令御使大夫周昌举其罪过。后十数日,呈上表章,非但无罪,反列出无数功勋战绩,虽萧、曹、樊、郦等,皆无可比肩。

原来周昌为人强力,敢于直言,朝中群臣皆敬畏之。今见韩信无罪见擒,不忍害之,乃借机作表,宣扬韩信之功。

高祖见降罪无名,只得招韩信道:“公有三罪:昔时伐齐,不全郦食其,使朕失一栋梁之才,此罪一也;既得齐地,不即西援,反以索求假王,此罪二也;朕与项羽战固陵,公持观望之态,不即发兵来会,此罪三也。有此三罪,本当徙为庶人,姑念公辗转南北,亦曾立得许多战功,且赦罪过,除王号,仍以公为淮阴候,待日后立下新功,朕可再拟功定爵,不负足下。”韩信只得拜谢,心甚怏怏。

高祖封功臣已毕,还居栎阳。韩信知高祖畏恶其能,每每称疾不朝,然自以为功高盖世,每每羞与周勃、灌婴同列。一日偶过樊哙府门,樊哙闻之,急接入府道:“大王得闲屈驾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