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辽河北岸(1 / 2)

 黎麦终于把资料再次分类整理清楚的时候,高梁拽着李永秋又回到了办公室,劈头盖脸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咋把我看的资料弄乱了?”</p>

黎麦委屈得都快哭出来了——还有这样不讲道理的人?!</p>

李永秋费劲地挣脱了高梁的铁掌,拿起桌上的车钥匙,“别在这磨牙了,赶紧走,去找丁永岱!”</p>

高梁笑嘻嘻地跟着他走了,最后用手指点了点黎麦,“不要让别人动这些资料,听见没?等我回来继续看!”</p>

黎麦看着三大摞的资料和办公桌上所剩无几的空间,只能拿着纸笔把自己挪到李永秋的桌子上。</p>

丁永岱并不住在市区,而是在一河之隔的河北岸。</p>

宽宽的大辽河把整座城市一分为二,想要过河,只能乘坐渡轮或者是开车绕到几十公里以外的虎庄。</p>

高梁把车停在了渡口,买了两张船票,拽着李永秋上了渡轮。</p>

李永秋有些好奇地问道:“这个丁永岱既然不在市区里,而是在河北岸,那他和吴常宇赵成香夫妻俩是怎么认识的?”</p>

高梁回答:“他应该认识吴常宇。因为吴常宇的身份证就是河北岸的号码。”</p>

李永秋瞬间明白了,那最后的希望就在丁永岱和神秘的端福身上了!</p>

高梁看着大辽河浪花翻滚,心不在焉地说:“我已经让彤佳姐去查户籍库里所有跟端福两个字发音相似的,不管是姓端还是姓段,只要跟这个字能对上的通通找出来!”</p>

李永秋心里还是觉得没有底气,“我们找一个什么资料都没有,甚至连姓名都不准确的人,就像是大海捞针,万一……”</p>

“没有万一!如果今天在丁永岱这里没有什么收获,那就算是掘地三尺,咱也得把这个‘端福’找出来。我已经安排彤佳姐和小麦子去接触吴常宇以及赵成香的父母,向他们核实端福的身份,一会儿应该能回消息。”</p>

大辽河并不宽,渡轮大概半个小时就抵达到对岸。</p>

因为交通不够便利,河北岸与河南岸的发展简直就像是差了一个年代,看起来仍然是七八十年代的样子——一排排矮趴趴的小平房以及半人高的芦苇,岸边有几艘渔船倒是带动了小生意,让一些小饭店、小卖店红火了起来。</p>

高梁首先带着李永秋到了河北派出所,和属地的民警说明了情况。民警小潘非常热情,大力支持,立刻带着他们找到了丁永岱的家里。</p>

丁永岱家是三间红砖小平房,门前一个小院子。</p>

高梁敲了敲院门,里面出来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疑惑地看着他们,“你们找谁啊?”</p>

民警小潘好脾气地笑了,“大嫂子,我是小潘啊!这是站前公安分局的同志,他们过来找丁老师!”</p>

女人的眉头没有解开,“老丁去学校了,不在家呀!”</p>

小潘应了一声:“行!那我们去学校找他!嫂子,你先忙!”</p>

河北岸不大,总共也就两条街,所以步行五百米就能到达河北小学。</p>

路上,小潘告诉他们二人:“丁老师原本是市里的下乡青年,在这里娶了媳妇,也就落了户,没有再回城里。他留在河北小学当老师,原本是没有编制的;头几年市里落实政策了,丁老师现在是有编了!嫂子一个人在家忙活几亩地,丁老师在学校教书,旱涝保收。两口日子过的还不错!听说和丁老师同批回乡的人日子反倒不怎么好,分配到工厂,现在也都下岗了……”</p>

小潘还挺健谈!</p>

高梁笑着问道:“小潘,你年纪轻轻还知道这么多事呢!”</p>

小潘笑嘻嘻地说:“我就是本地人啊!我小时候就是在河北小学读书,出去念了几年书,毕业又回到这边了。丁老师家里的这些事在河北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总共才千八百口人,谁家有点事,根本没有秘密!”</p>

李永秋和高梁对视一眼,没有多说什么。</p>

到了河北小学,正好赶上上午第二节课下课,一个五十多岁的男老师步履匆匆地从东侧教室出来,往西侧的教师办公室走。</p>

“丁老师!”小潘扯开大嗓门,喊了一嗓子,引起了对方的注意。</p>

丁永岱回头一看,笑着说:“小潘,你怎么过来了?后面这两位同志是……”</p>

小潘乐呵呵地告诉他:“这是站前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的民警同志,过来跟您核实点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