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派拉蒙在行动(1 / 2)

英伦狂潮 笨宅猫 0 字 10个月前

 朱罗和谢泼德是好莱坞名人,两人分别是导演和制片人。</p>

他们共同合作开了一家“朱罗&谢泼德制片”公司,专门为各大电影公司制作拍摄电影,其中派拉蒙公司是其主要合作对象。</p>

早在1958年时,公司首部电影《勾魂树》(TheHangingTee)的制作中期,马蒂·朱罗收到了关于《蒂凡尼的早餐》的审读报告。</p>

这本书新近付梓,所以还没有销售记录,但即使傻瓜也能看出它不是那种叫嚣着可以获得票房成功的故事。</p>

当时没有人看好这本小说能拍成电影。</p>

报告中说:“文笔上佳,不落俗套,令人愉快,但不幸之处在于它与伊舍伍德(ChristopherIsherwood)的作品《再见柏林》(GoodbyetoBerlin)过于相似,其曾改编为剧本《我是一部照相机》(IAmaCamera)。”</p>

这两者的人物类型一样,只有桥段和年代背景是独特的。</p>

与其说此书写了一个故事,毋宁说它其实是一部人物小传。</p>

“因此,不予推荐。”报告人总结。</p>

但是纽约好多人都十分喜欢这本小说,尤其奋斗在曼哈顿的白领女精英十分追捧,很快《蒂凡尼的早餐》就上了畅销榜前十名。</p>

“有点意思!”“确实!”</p>

朱罗对此感到很好奇,谢泼德也是如此。</p>

于是他们很快将这部小说找来,埋头看了好几遍才罢手。</p>

最终两人一致认为:“这本书是极有特点的。”</p>

这是一个关于来自得克萨斯州图利普县的女孩,如何与一个男人在纽约相爱的故事,它的核心是爱情故事,很可能成为一部具有市场价值的浪漫爱情喜剧。</p>

但它的情节是开放式的,两人最终是否在一起也未可知、不确定,有些问题需要处理。</p>

换而言之,小说结尾得要根据市场进行修改。</p>

他们对于如何把它拍成电影,还不太确定。</p>

不过朱罗却懂得先下手为强,所以没有等到手上电影拍摄完毕,他就打电话给卡波特的经纪人奥黛丽·伍德,希望在纽约安排一次与杜鲁门的会面。</p>

伍德告诉朱罗说,“杜鲁门的日程表上已经有不少邀约了。”</p>

但并没有完全回绝他的意思。</p>

这是在虚张声势呢?</p>

还是信口胡说呢</p>

朱罗有点拿捏不准,跟谢泼德商量后,两人都觉得自己赌不起。</p>

即便在文坛之外,卡波特也颇具威望,他的才华天赋赢得了声誉,而平日的高调华丽更使他成为了明星作家。</p>

卡波特这两样身份的结合,令《蒂凡尼的早餐》价值非凡。</p>

即便目前大家还察觉不到其价值有多大,但是随着女性读者的日益增多,它必定会被好莱坞的知识分子当作战利品。</p>

谁获得小说的电影改编权,谁就能赢得巨大的影响力。</p>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两人都认为买下《蒂凡尼的早餐》绝对是一笔好投资,就算最后不把它翻拍成电影,仅是拥有它的版权,也会是某种形式上的胜利。</p>

“我得亲自跑一趟才行。”朱罗明白打电话解决不了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