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都是钱(1 / 2)

 “阿郎!不好了,有人偷了自家庄子上的农具。”</p>

这日,白野正在摆弄几亩试验田,琢磨杂交稻的问题。</p>

纯属是瞎折腾,这东西见效慢,且还不一定能成功。</p>

袁爷爷一辈子的成果,可不是自己这一个靠点基础生物知识就能摆弄出来的。</p>

见着急忙慌跑来的陈六,一手提着铁锹,一手拿着十字镐。</p>

“慢些,偷就偷了,又不是什么大事,让他还回来便是了。”白野甩了甩手上的泥泞。</p>

白榆顺势就递上了一块干净的帕子。</p>

陈六缓了口气,“阿郎有所不知,怕是还不回来了,庄子上有个农户叫王力,他有个表兄是县城里的铁匠,</p>

这王力将庄子上的一应农具都记了下来,让其表兄锻造贩售,就是我手上这个。”</p>

白野扫了一眼,并没有说什么,真算不上什么大事,况且,本就是准备近期就在民报上推广的。</p>

如今4月,等民报将新式农具散播至周边几路,加上锻造所需要的的时间,差不多刚好能赶上夏种。</p>

“岂有此理,我这就回去告知七哥,封了那铺子。”赵心兰率先炸毛,转身就走。</p>

“回来!毛毛躁躁的。”白野出声喝止。</p>

“不告而取,我知兄长仁厚,疼惜百姓,然,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陆游也在旁规劝。</p>

唐婉见白野发笑,便好奇的问道,“兄长,务观说的不对么?”</p>

陆游心里好似被扎了一道,亲亲表妹都不叫表兄了...</p>

“不是不对,此事,可大可小,先回草庐,开始今天的课业吧。”</p>

4000亩水田,扎了不少茅草屋,平日里以供农人们休息。</p>

待众人坐定,白榆连忙给众人倒水,唐婉也从旁帮忙摆放杯子,显然已经养成习惯。</p>

“今日我们便讲讲规矩。”白野道出今日的讲学课题。</p>

“人心本无善恶,性相近,习相远,</p>

人却分善恶,至圣先师以德教化世人,这便是第一条规矩,务观饱读诗书,学那仁人君子,故而,仁义礼智信便是你给自己套上的枷锁,</p>

而那农人不曾读书,未经教化,便无有这般枷锁,老鼠从不会认为它在偷粮食,只觉那是辛劳所得。”</p>

“岂不是好人便自甘吃亏?”赵心兰举手提问。</p>

“呵呵,子曰,以直报怨。”</p>

“那兄长为何还拦着我不去封他铺子。”赵心兰噘着嘴小声嘀咕。</p>

“若封了他的铺子,他怀恨在心,继而又寻我麻烦,我再报复,周而复始。”</p>

“那当如何?”</p>

白野伸出两根手指,“所以,这便有了第二个规矩,法!法家先贤看透了人心的恶,故而以法理约束世人。</p>

而法理的制定依据又以道德为基准。”</p>

“兄长的意思是,自有法律约束?既然读书只会使我等吃亏,那我们为何还要读书?”唐婉歪着脑袋,有些不解。</p>

白野沉吟不语,这个问题,他也想知道答案,读书是个塑造价值观的过程,从书中吸取的正面道理越多,自身的枷锁也就越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