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名虽立实或不足,一片苦心为社稷(2 / 2)

关陇系和山东系,一直都是李唐朝廷之中两大最主要的力量,一般而言,是西风压倒东风,但当局势突变,风云再起时,山东系将迎来扬眉吐气的一天。</p>

只是那种代价,却不是李唐王朝所愿意承受的了。</p>

立李治为皇太子,并没有受到什么阻力,但李世民看的非常深远,他觉得李治不一定能坐稳坐好皇帝的位置,却被他无情地预言中了。</p>

你越害怕什么,就越会来什么。</p>

世间万事,大抵如此。</p>

李世民和他的四个大臣,即将决定这个帝国的走向。</p>

李世民打破沉默,他撕下自己高高在上的伪装,无比痛心地说:“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p>

李世民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动作,他扑倒在床上,捶胸顿足。</p>

这已经不是朝堂之上,万人景仰,一言一行,足为万民师表的皇帝和天子了,这一刻,李世民只是一个人世间,伤心失意,别有怀抱的父亲和兄弟。</p>

即使是游戏,即使是伪装,在这种场合,君臣之间,也必须全情配合。</p>

长孙无忌等人赶快扶起李世民,但李世民又来了一出更惊艳的表演,他抽出配刀,想要自刎。</p>

妇人女子,寻死觅活,大有人在,尚且让人齿冷,何况是皇帝天子呢?</p>

肯定有绝大的事情要发生。</p>

褚遂良赶快夺过佩刀,长孙无忌等人赶快跪在地上,向李世民请罪,并且问李世民到底想要做什么,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们去办?</p>

气氛已经到位,前戏已经做足。</p>

李世民不再装腔作势,直接挑明主题,他环顾四个大臣说:“我欲立晋王(李治)。”</p>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晋王李治,当时虽然得到了李世民的肯首,并且有长孙无忌的强力推荐,但他成为皇太子,在当时朝廷之中,并没有形成绝对的共识。</p>

至少,朝中更传统的势力,甚至关陇集团内部,也存在分歧和意见,而山东一系,至少没有在明面上支持晋王李治。</p>

这种阻力,甚至在正式确定立李治为太子时,也需要李世民如此故意做作,以权术驭下。</p>

这个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治之立。”</p>

但皇帝如此卖力表演,臣子即使想反对,于当时当日情势下,话是无论如何说不出口了。</p>

长孙无忌把握住机会,他斩钉截铁地说道:“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p>

这甚至已是赤裸裸的霸王硬上弓了。</p>

话已至此,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可讲?</p>

生米煮成熟饭了。</p>

李世民不失时机地转向李治说:“汝舅许汝矣,宜拜谢。”</p>

李治赶紧向长孙无忌跪下,完成了这个历史性的一拜。</p>

仪式完成了,自此刻起,李治就是大唐的名正言顺,当仁不让的皇太子。</p>

不承认,也得承认。</p>

李世民恢复帝王之态,也再起帝王之心。</p>

他语气平淡地说:“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p>

四个大臣异口同声地说:“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p>

李世民知道大事已定,尘埃落定。</p>

他在太极殿召集了六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准备正式向他们宣告,大唐新太子即将即位。</p>

但与其让自己宣告,肯定不如让大臣们自动说出来。</p>

李世民声若洪钟地说:“(李)承乾悖逆,(李)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p>

大臣们早就得到消息,更何况,平日中朝廷之中,几个为首的大臣早就达成一致意见,现在李世民以一种宣布的语气,征求他们的意见。</p>

大臣们,又还想说什么,又还能说什么?</p>

大殿之上,山呼海啸,大家齐声欢呼道:“晋王(李治)仁孝,当为嗣。“</p>

晋王李治成为李世民一朝的第二任皇太子。</p>

但李世民一世英雄,战无不胜,在政治上也开创了贞观之治,文事武功,都是中国历史上一流的皇帝和君主。</p>

他对于识人用人之道,自然深知其中三味。</p>

晋王李治,从来就不是李世民最中意和首选的太子人选,但太子之位,却是国之根本,一旦立定,就绝不能轻言更易。</p>

因而,李治虽然不是最合适的,在今日条件之下,却已经是最优的选择。</p>

李世民只能寄希望李治能以中人之资,在贤臣辅佐之下,延续李唐的国祚。</p>

但时间已经到了贞观十七年,这已经是李世民登基的第十七个年头,或者李世民感到时日紧迫,他加快了对李治的培养。</p>

放眼天下,最合适的帝王之师,硕学大儒,当然数不尽数,事实上,李世民给李治精心挑选了太子府的属臣。</p>

这是一个集中了李唐当世最重要的贵臣,大儒和饱学之士的太子府天团,基本就是李世民所能找到的当世最优秀人才。</p>

但李世民心中还有隐隐有些担心,他总觉得缺少点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