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本无才空觊大位,虽有谋难得始终(2 / 2)

他立即组建了李唐朝廷之中最高规格的审判团队。</p>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八大宰相级别的元老们,战战兢兢地接受了勘验的任务。</p>

但非常吊诡的是,李世民一朝,老资格的宰相侯君集却被摒弃于这个审判团队之外,这为即将开始的审理,蒙上了一层既神秘,又诡异的气氛。</p>

处于父子君臣之间,又是谋反这种十恶不赦之案,很难让人轻装上阵。</p>

审判团很快得出结论,李承乾谋反案件,证据清晰,理由充分,是一个铁案。</p>

毫无疑问,李承乾不是一个单独的战士,顺藤摸瓜,拨出萝卜带出泥,在朝中大臣之中,必定会揪出几条大鱼。</p>

侯君集首当其冲。</p>

其实侯君被集牵扯进李承乾谋反一案,李世民早就有了心理准备。</p>

因为张亮早就在李世民面前参了侯君集一本,说他有不臣之心,但李世民并没有立即发作,而是想等待证据确凿时收网。</p>

现在该收网了。</p>

但这种结果,于李世民而言,伤心痛苦失望愤恨,或许兼而有之吧。</p>

他以国士对待侯君集,但侯君集却辜负了他的期望,这一世君臣,终是不能善终。</p>

也许生命之中早有定数,每个人,不过只是完成他自己的剧本而已。</p>

侯君集的剧本要接近尾声了。</p>

自从攻灭高昌,拓地千里,轰轰烈烈回朝,却被弹劾下狱之后,侯君集心生怨望已久。</p>

贞观十七年,他的老朋友,也是老战友张亮上任洛阳都督。</p>

洛阳虽然是大城,也是中原的中心,但毕竟远离长安的权力中心,也远离李世民身边,本身就低人一等,大体被权力中枢边缘化了。</p>

作为李世民秦王府的嫡系旧人,也是李唐王朝的元老功臣,张亮的心中难免有些不平。</p>

侯君集准确把握到张亮不甘之心,有心激怒他,便语带不善,心存挑唆地说:“何为见排?”</p>

意思是谁把你排挤到洛阳去了呢?</p>

张亮毫不客气地说:“是公(侯君集)见排,更欲谁冤?”</p>

侯君集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见气氛已达到了,就说出了心底话:“我平一国来,逢屋许大嗔,何能抑排!”</p>

显然,这是直接抒发对李世民的不满了。</p>

侯君集见话已说到此处,颇有不吐不快的想法,便攘起袖子,大声说:“郁郁不可活,公能反乎?当与公反耳。”</p>

但侯君集看错了张亮,张亮或者有不臣之心,却似乎不想搅和侯君集这趟混水,或者他也怀疑是侯君集的试探之语。</p>

这件事情,有个不太美好的结局。</p>

张亮将侯君集的原话,原封不动地向李世民检举报告。</p>

李世民心中大痛,他于侯君集,委实已仁至义尽,虽然侯君集才能远不如李靖,但在李世民一朝,侯君集的份量要过过于李靖。</p>

即使李世民从中牵线,还让侯君集学兵法于李靖,他对侯君集的恩宠,也远远超过李靖。</p>

因为,在本心上,在本质上,他李世民已经将侯君集视为自己的心腹,是自己的人。</p>

而在贞观一朝中,侯君集已经掌控最重要的吏部和兵部,达十三年之久,自己一番苦心,终于是错付了。</p>

李世民心中虽痛,却并不慌乱,更没失去理智。</p>

他平静地对张亮说:“卿与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独以语卿,无人闻见,若以属吏,君集必言无此。两人相证,事未可知。”</p>

李世民并未追究此事,或者他私心深处,依然希望侯君集只是怨望,而不是造反。</p>

或许侯君集可以回头,才可以成全这一世君臣缘份。</p>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世民收藏住自己的怒火和不满,对待侯君集依然如初,并且,在绘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时,侯君集也高居前列。</p>

但人的命运,早有定数。</p>

侯君集并没有体会到李世民的深心,反而囿于成见,在怨望之路上,越走越远,终于不能回头。</p>

他虽然咎由自取,却也是栽在自己人手中。</p>

侯君集被他的女婿贺兰楚石,扯进了李承乾的太子集团。</p>

当时贺兰楚石是李承乾的千牛卫,因为他的关系,李承乾得以和侯君集结成联盟,多次向他请问自安之术。</p>

侯君集是个真正的阴谋家,他知道即使自己起兵,但对手是战无不胜的李世民,不见得有百分之百的机会成功。</p>

但如果借助太子的力量,先将李世民拉下马,再进行下一步的大计,就有很大的成功希望。</p>

侯君集有理由这么自信,他认为李承乾以太子身份虽然有可能成功,但其为人暗劣,根本就没有治国之才,也没有治国之福。</p>

只要扳倒李世民,再对付李承乾,不过是手到擒来。</p>

于是,他假意全力支持李承乾的谋反大计,将自己双手高举,对着李承乾宣誓效忠说:“此好手,当为用之。”</p>

但侯君集毕竟不是一个天生的阴谋家,更不是一个无耻的政客,他心中有愧,心内不安,难免郁结于心,发之于外。</p>

他反常的行为,引发了他老婆的怀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