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渊百废待兴,潜心造反时,李靖差一点坏了他的好事。</p>
李渊当年在马邑抗击突厥,为此专门训练了一支骑兵,看似对杨隋忠心耿耿,实际上深刻烙印上李渊的私人印记。</p>
李靖当时是马邑郡丞,他从一些蛛丝马迹推断出:李渊必反。</p>
他可能是隋朝第一批知道李渊要造反的将领,但李靖似乎并不看好李渊,或者说他在杨隋的体制内感觉良好。</p>
李靖不想跟随李渊造反,他还想在隋朝建功立业。</p>
但他知道,正常渠道去反馈李渊造反的信息,可能会把自己的生命搭进去,他需要既能达到告密目的,又能让自己安全离开这个危险之地的方法。</p>
李靖毕竟是神乎其神的一代军神,他采取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极高明的方式。</p>
他故意犯事,把自己投进了牢房。</p>
按照律令,必须派人把他押送到杨广所在地江都去,但他走到长安时,天下大乱,南向的道路已经无法通行。</p>
这一迟滞,他和李渊终于冤家再聚头了。</p>
李渊自太原起兵,一百多天就入主长安,可谓天赞神助。</p>
并且,他有个意外的收获,竟然无意中发现了李靖这个两面三刀的阴谋家,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乱世之中,哪来那么多温情脉脉。</p>
李渊准备处斩李靖。</p>
李靖并不认命,他还没有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不甘心就这样轻如鸿毛般死去。</p>
于是,他当着李渊的面大呼小叫地说:“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p>
李世民也早闻李靖贤者之名,在旁边也尽力替李靖求情。</p>
当时,李渊的事业正在草创阶段,他需要尽量团结原来隋朝的力量,李渊深谙政治的精义,他不会为了一己的愤怒和私利,而损害自己的事业。</p>
李靖捡回了一条命。</p>
他跟随李世民东征王世充,虽然也因军功升职,但他知道北方有李世民在,自己始终只能是个配角。</p>
李靖一样也是战略大家。</p>
他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南方,要想成为命运的主人,就需要开辟另一个战场。</p>
他主动向李渊请命,想安辑南方,这正合李渊之意。</p>
李世民已经功大不封,父子嫌隙已成,在南方,他需要支持另一股力量的兴起,以便能减轻对李世民的依赖。</p>
宗室李孝恭是个合适的统帅,但他却需要一个得力的干将和帮手,一如当年杨广平定江南时,虽然挂帅,但军事却全部由高颎在主持。</p>
李渊认为李靖出自名门之后,又颇有声誉,是一个合适的人选。</p>
但李靖在南方,也也经过了一段时期的磨合,他甚至又一次面临要被李渊杀头的命令。</p>
在他行军在硖州,受阻于萧铣,无法前进一步时,李渊再一次对他失去耐心。</p>
他认为李靖并不想真正为己所用,拥冠自重,他暗地通知硖州都督许绍,让他就地处斩李靖。</p>
但命运之神,再一次垂青李靖。</p>
他现在还不能死,他还没有走完他该走的精彩一生。</p>
传奇永不死。</p>
许绍在前线,深知李靖的才干和止步不前的原因,他爱惜李靖之才,上书替李靖乞命,这才无声地止息了一场事关生死的大危机。</p>
迈过了这道最大的坎,李靖正式开始他开挂的人生。</p>
他牛刀小试,在江汉之地,先后帮助二个亲王扭转了战局。</p>
这让李靖赢得了声誉鹊起的声望。</p>
一是帮助庐江王李瑗在金州讨击蛮贼,李瑗本来未尝一胜,但李靖设谋伏击,每次都大获全胜。</p>
李靖继续南下,在夔州结识到他这一生的贵人,赵郡王李孝恭,他一来就展示了自己惊人的才华和天赋。</p>
李孝恭现在很烦,他正在为开州蛮冉肇大伤脑筋。</p>
打又打不过,捉又捉不住,还无法谈和。</p>
李靖采取了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战场上打败冉肇,将他彻底消灭。</p>
当他带领八百人,袭破其营,又让冉肇在追击中,进入自己的埋伏圈,当众将他斩首,并且俘获五千人之后,李孝恭这辈子就认定了李靖。</p>
但李孝恭虽然贵为亲王,却并没多少军旅的经验,他一直寻觅的副手,终于出现了。</p>
此战之后,李靖作为孝恭的长史,战略和战术的实际的操盘者,一直纵横于整个江南的征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