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龙门虽小能安渡,柏壁无名可成功(2 / 2)

那是一个坚固的,具有战略纵深的据点,那就是柏壁。</p>

李世民是知兵之人,他在此形胜之地,先立稳脚根。</p>

毫无疑问,李世民孤军深入,并不是在关中本土作战,面临了极大的后勤补给的困难。</p>

李世民要打一场缺乏充足后勤支援的硬仗。</p>

这和李世民的军事理念完全相反,李世民一生,从不打无把握的仗,他的取胜之道,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p>

因而,他一定会给自己营造一个优胜的后勤环境。</p>

打仗,拼的就是消耗和后勤。</p>

纵观历次大战,李世民都是在和对方长久相持之下,极为耐心地让对方缺粮缺士气之后,再一举全力冲击,彻底击垮对手。</p>

但在柏壁,李世民要面临完全不同的形势。</p>

他的后勤供应非常狼狈。</p>

从龙门渡过河,实际上也是李渊进入关中的路线,因为当时屈突通,据守河东城,李渊曾经想过强攻,但铩羽而归,于是,只能看着蒲津渡的黄河之水,滔滔东去。</p>

但龙门渡虽然通过,却引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战线太长,运输道路极为艰险,后期补给非常困难。</p>

粮食是一个令人非常头痛的问题。</p>

李世民必须要在当地解决部分粮食的供应。</p>

这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在长期的战争之下,当地民众早已疲惫不堪。</p>

当时河东诸县,连遭战火,屡次被洗劫,手中也无余粮,并且都被赶入城堡之中,躲避战乱,军民之间,极少有储积。</p>

但李世民也有一个优点,李渊当年入关之时的仁政,还有他发出去的几千份虚有其名的官职告身,现在体现出威力。</p>

这让民众心怀希望。</p>

当他们听到李世民屯兵柏壁时,远近民众,自动归附李世民,并且也愿意向李世民的军队贡献交换粮食。</p>

虽然是难捱的寒冷刺骨的冬天,但李世民的情况在好转。</p>

宋金刚的情况却在迅速恶化。</p>

他是真的没有粮食了,并且也找不到补充粮食的方法。</p>

他就是想去抢,也找不到人,人都没有,何况是粮食。</p>

他的战马本来可以依靠野草来解决粮食问题,但现在正值深冬,天下白茫茫一片,野无青草。</p>

雪不能当草吃。</p>

更要命的是,他的后勤补给线拉得太长了,要供应这支庞大的军队,压力越来越大。</p>

双方都在硬撑,就看最后谁最先撑不住。</p>

谁先崩溃,谁就先死。</p>

李世民非常能忍,他在和宗罗睺的战争中,有过相持六十多日不战的记录,他有足够的信心,等到宋金刚粮尽兵疲,军心士气崩溃的一天。</p>

李世民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动作,但也并非无所事事,相反,他采取了蚕食和火上浇油的策略。</p>

在坚壁清野的同时,他派出小股部队,四处袭击骚扰宋金刚的后勤补给线,这加重了宋金刚的压力,事实上在对手的军队中蕴育出一种不安的氛围。</p>

更为重要的是,李世民打破了金三角的联系,让宋金刚的部队日益孤立。</p>

通过对夏县和河东城的围点打援,李世民非常顺利地在美良川和安邑,将宋金刚二支增援的部队击溃。</p>

宋金刚察觉大事不妙。</p>

因为前去增援的军队,是由他部下大名鼎鼎而且非常骁悍的将领率领,其中有一个就是被后世神化,称为战神的尉迟敬德。</p>

他们在前几次和唐军的交战中,战果丰硕,无往而不利。</p>

但这一次,他们对面的唐军,似乎和他们以前接触的唐军不相同了。</p>

这是一种令人非常不安的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