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玄感造反循章法,李密三策究天人(2 / 2)

他这把火烧得非常旺。</p>

杨玄感需要一个起事的军事要地,他选择了黎阳。</p>

杨玄感先是使诈,借口水军将领来护儿反叛,然后,他进入黎阳城中,占得这个据点,有了生存的根基,才可求得发展。</p>

接着,杨玄感在黎阳按正常的征兵程序,大规模募兵,这让杨玄感获得了第一支真正的力量。</p>

同时,杨玄感发文书给附近各郡县,以讨伐来护儿为名,让其发兵汇集于黎阳。</p>

杨玄感立即组建了他的第一支军队。</p>

虽然这只是一支乌合之众,也是应景之军,这就是八千起事之兵。</p>

他挑选了五千名少壮有武力的运粮军民,加上三千丹阳、宣城镐梢之众,总计八千余人。</p>

杨玄感开始他的造反之旅。</p>

世家之子,将门之后,显然治军有素。</p>

他非常注重造反必须的理由和远景规划,更重视仪式感。</p>

杨玄感宰杀三牲,当众举起义旗,他慷慨激昂地说道:“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p>

八千之众,一起拜呼响应,高呼万岁。</p>

可见,从一开始,杨玄感就打定主意,改朝换代。</p>

但他却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楚公好反而不欲胜”。</p>

楚公是杨素当年的封号。</p>

杨广曾经听信术士之言,认为楚地有灾,需要重臣上应天命,而封杨素为楚公,其实是希望杨素,应天之义而死于非命。</p>

但杨素命大,并未死于此次封赏,但他楚公的称号却被固定下来。</p>

杨素死后,杨玄感继承了楚公的爵位。</p>

敢于如此评价杨玄感,说他“好反而不欲胜”的人,就是杨玄感麾下首席谋士李密。</p>

李密是杨玄感的刎颈之交。</p>

当年,杨素初识李密时,李密骑着黄牛,牛角之上挂着一卷汉书,一手牵牛,一手读书。</p>

杨素一生英雄,颇有惜才之心,就走上去问道:“何处书生,耽学若此?”</p>

李密从小长于京城,自然认得杨素,一来二去,对答之间,让见多识广的杨素,都大为惊异李密的谈吐和见识,认为他是大才。</p>

杨素将他引见给杨玄感,并且对杨玄感说:“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p>

从此,李密就从为杨玄感的相熟相识相玩相伴的密友。</p>

杨素一生,从不轻易许人,但对于李密,却一见倾心,可见李密天生就是万中无一的人才。</p>

杨素没看走眼,李密对得起杨素的另眼相看。</p>

李密此刻正被杨玄感火速召往黎阳,时间非常凑巧,李密入城之际,正是杨玄感举兵之时。</p>

杨玄感毫不遮掩,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子(李密)常以济物为己任,今其时矣!计将安出?”</p>

李密也真是杨玄感的知己,也真正不负杨素所托。</p>

造反大计,亡身灭家,是大逆不道之事。</p>

李密在前往黎阳的路上,早已经深思熟虑进,于是,他立即正面回答杨玄感的问题,并提出上中下三条对策。</p>

李密从此刻开始了他一生开挂的人生。</p>

当然,居杨玄感之下,着实屈才,但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何来以后威震天下的蒲山公呢?</p>

可见世间之事,一饮一啄,皆有前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