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虽胜犹败主帅死,杨广终成一独夫(2 / 2)

杨素虽然以自身的死亡避祸,避免了被清算的命运,但他只是暂缓了他代表的这股力量和杨广皇权正面的冲突。</p>

正如杨广得知杨素终于病死之后,曾经恶狠狠地说,“使素不死,当夷九族。”</p>

杨素的死,虽然让杨氏一族,又得到十几年繁盛的发展,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却是自然之理。</p>

杨广的谶言,印证到了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身上。</p>

那当然也是无数个杨玄感的共同宿命。</p>

杨广现在非常开心,因为杨素适得其时的死亡,他终于不用背负直接杀死自己恩公的罪名。</p>

虽然杨广根本就不在意多杀几个老臣,也不介意这种残酷的清洗,带来的坏名声。</p>

因为,朝廷之中还有几个声势俱壮,但又不肯立即死去的重臣。</p>

杨广很有办法,臣子不愿意死,那他就找个莫名其妙的理由,简单粗暴直接地处死他们。</p>

和杨素同为宰相,杨坚一朝最核心的大臣高颎,还有功名满天下的贺若弼,就被杨广赐死。</p>

当时,高颎已经去掉所有重要职务,只担任杨广一朝的太常卿这个虚职,但高颎或者静极思动,或者过于一心为公,他虽不在其位,其偶尔想谋其政。</p>

高颎见识的杨广的奢靡和再不受控制的皇权和独夫之心,激起他对于天下,对于杨坚,对于自己打下的江山的某种情怀。</p>

于是,高颎忍不住,对于朝廷政务,发出些不同的声音。</p>

但杨广并不认同高颎的想法,他认为高颎已经过时了。</p>

他或者可以容忍一个沉默的高颎,毕竟有一个前朝的吉祥物,也能显示新朝的宽宏大量。</p>

但高颎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到,他的时代已过去了。</p>

高颎对于杨广那些危及社稷的行为,于公于私,都无法视而不见,他忠心耿耿地提出自己正常的意见。</p>

但杨广觉得这不正常。</p>

他觉得高颎已经成了他前进路上的障碍,尤其是高颎的耿耿忠言,杨广更视为对自己权威的挑战。</p>

其实高颎真是不负国士之名,当杨广为所欲为,征集天下之乐,奢侈日甚之时,高颎对杨广发出警告,“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远,安可复尔!”</p>

杨广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完全不愿意,听取反对意见的君主。</p>

他曾经非常明确地说:“我性不欲人谏。若位望通显而来谏我,以求当世之名者,弥所不耐。”</p>

因而,杨广对名满天下的高颎的言论,非常不满。</p>

但高颎并没有察觉到杨广的不耐,当他看到杨广越来越倒行逆施,整个大隋的政治氛围已呈现乌烟瘴气之势时,他不由想起当自己主政的黄金年代,那时,政清人和,万物有序而充满蓬勃的朝气。</p>

高颎心有所思,不由发出一句由衷之言:“近来朝廷殊无纲纪。”</p>

这本来只是一句普通的评议朝政的话,却成了一句致命的话。</p>

这句话要了高颎的命,也要了宇文弼的命。</p>

因为,宇文弼也曾经私下附和过高颎,批评过杨广因玩乐而丧志的事情。</p>

杨广决定和高颎算了个总帐。</p>

他直接将高颎,宇文弼,还有贺若弼一起问罪,统统处死。</p>

贺若弼同样很冤枉。</p>

他曾经和高颎谈论过天下的政局,其实,这在文帝杨坚时代,政治开明,议论时局,是非常普通而正常的事。</p>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今时已经不同往日。</p>

因言致死,这是贺若弼的宿命,也曾经是他父亲贺若敦的宿命。</p>

就算杨素眼高于顶,仅以武功而论,他心中对于一人,也还颇有顾忌。</p>

那就是贺若弼。</p>

贺若弼自以天下第一大将自居,他曾经在杨广面前,将杨素仅定义为猛将,并且当杨广问他当世大将是谁时,贺若弼不无得意地说:“唯陛下所择。”</p>

显然,他自诩为天下第一大将。</p>

这种锋芒毕露,无法无天的性格,立即遭到杨广的猜忌,也许从那个时候起,贺若弼就埋下了危险的种子。</p>

更严重的是,平陈之后,贺若弼自以功居第一,以宰相自许。</p>

但现实是残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