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刚会意,起身握着一双极沉的铁戟就走。</p>
蔡仁低声问:“皇上,您怎么这么深夜还不睡?您正长身体,熬夜不好。”</p>
曹髦含笑说:“当皇帝也不可能高枕无忧,朕也有睡不着的时候。有些事情,咱们得提前谋划,比如,淮南毋丘俭即将起兵反司马师的事情,咱们得助毋丘俭一臂之力。”</p>
徐霸惊骇地问:“真有此事?但是打起来,于大魏不利呀!这不都是大魏的兵马吗?自己人打自己人,闹得自己的国家损兵折将,劳民伤财。”</p>
蔡仁没有吭声,较之徐霸,蔡仁相对文静些,耐性也好。</p>
曹髦解释说:“毌丘俭儒士出身,却洁身自好,不站队,但始终忠于大魏,忠于大魏的皇帝。</p>
故而先后得势的曹爽、司马懿均允许毌丘俭握有重兵,戍守边疆重镇。继父掌权、威望不足的司马师也对毌丘俭敬重有加。</p>
但这种情况很快便发生了改变。</p>
去年三月,夏侯玄、李丰等重臣密谋取代司马师首辅的地位。事情败露,被司马师诛杀全族。同年九月,先帝曹芳不甘大权旁落,想利用司马昭因伐蜀被召见的时候反击,夺取司马昭所指挥的部队攻击大将军司马师,但事情败露。</p>
司马师逼迫郭太后废黜曹芳,立朕为帝,操纵朝政。毌丘俭向来忠于大魏,镇边疆,平高句丽,击退东吴进犯兵马,也与夏侯玄、李丰平素友好,亦感昔日明帝知遇之恩。他维护皇权,想稳定大魏,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有何不对?</p>
朕现在无兵权,号令他们,他们也不会听。</p>
君王地位不稳,天下必乱,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所以,朕并非故意支持毌丘俭起兵,并非喜欢损兵折将和劳民伤财,而是只能利用这件事,巩固皇权,稳定大魏天下。</p>
如果皇权不稳,何谈中兴大魏,一统天下?百姓又如何能安居乐业?再者,就算朕不利用毌丘俭和司马师开战这件事,他们一样要开战的,一样会损兵折将的,一样劳民伤财的。”</p>
徐霸频频点头,明白了。</p>
不过,蔡仁却说话了,他焦虑地说:“但是,西蜀和东吴必定借机起兵攻我大魏,届时,我大魏危矣。”</p>
曹髦摇了摇头说:“当年诸葛亮北伐,我大魏须倾举国之力应付,但是,现在不用了,陈泰镇守西南边界,足可应付。</p>
姜维不是诸葛亮,既无诸葛亮的权势和威信,也无诸葛亮的宏大战略目光和计谋,他只顾攻击我们些小城池,没有用。”</p>
曹髦说到此,顿了顿,呷了口茶,又继续分析说:“蜀国人口少,兵力不足,蜀国的文武大臣也不愿打仗,早在诸葛亮年代,那些文武大臣和民众都不愿意打仗,更何况现在?</p>
至于东吴,那边更腐,皇帝昏庸,朝臣相互拆台,文武不和,将帅不睦,又以水师为主,难以对我大魏攻城掠地,更无法撼动我大魏根基。</p>
打仗嘛,是要耗费大量钱粮的。”</p>
徐霸和蔡仁怔怔出神了望着曹髦,听入迷了。</p>
曹髦又端起茶碗,喝了口茶,润润喉,接着又进一步透彻分析:“但是,三国之中,唯我大魏人口多,国力恢复快。</p>
再说,毌丘俭起兵,并不知会朕,也不会约定朕,在他眼里,曹芳才是明帝的继承人。</p>
当然,朕登基时,他也来朝贺,他起兵不知会朕,不约定朕,也是怕连累朕,其人甚是善良,总为他人着想,总为黎民百姓着想。</p>
而司马师早就对毌丘俭不满,他之前不动毌丘俭,是因为地位不固,根基不牢。但是,现在,司马师权势滔天,地位稳固,是时候除掉毌丘俭了。</p>
不除掉毌丘俭,司马师是长期睡不着觉的。</p>
司马师用兵,也不用朕同意,兵权在他手上,他最多做做样子知会朕一声而已。</p>
所以,这场兵灾,不是你我可以阻止的。劳民伤财,咱们几个,也阻止不了。”</p>
如此,徐霸和蔡仁均无话可说了。</p>
曹髦已经分析透了。</p>
曹髦见他们不吭声了,端起茶碗又呷了口茶,便又说:“我等助毌丘俭一臂之力,只是利用司马师出征期间,可以收回一些皇权,继续分化和瓦解司马氏阵营。</p>
再者,毌丘俭功勋卓著,朕不助他,还助谁?难道助司马师吗?助司马师来杀朕吗?助司马师将来杀尔等及家人?夷尔等九族?”</p>
“皇上快说策略,微臣愿以死效命。”</p>
这回,徐霸和蔡仁异口同声接话,都急不可耐了。稳固皇权,中兴大魏,一统天下,也是他们的理想,身为大魏名将之后,哪会想着希望魏国变弱呢?</p>
皇权不稳,司马师独霸朝纲,谁会服呢?而且,不是司马师的人,已经是人人自危。只不过,其他人无兵权,没办法而已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