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红衣主教和凯尔特人二(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死者的名字叫做雷德·奥尔巴赫。2006年10月最后一个周六,这个老头永远熄灭了他的雪茄。与整整四十年前,1966年的夏天,他那光辉的引退不同,这一次,这个庞大的阴影,邪恶的帝王,黑暗的老头,是真的如四十年前畏惧他、诅咒他的人们所言,离开了这已被他征服与厌倦了的世界。

传说海森堡提出不确定性原理时,曾经为自己设了一个墓志铭。“他躺在此处的某个地方”。借用这个格式,雷德·奥尔巴赫,红衣主教,雪茄教练,老怪物。无论你怎么称呼他,对他而言,也许最适合的祭奠是将墓碑立在波士顿花园,立在16面冠军旗帜下。在墓碑上书写“他躺在花园的某个地方”。或者,套用被他击败过无数次的湖人主教练的名言:“我恨不能把那雪茄塞进他喉咙里。”

1994年,湖人与凯尔特人,这两支NBA总决赛史上最常见的佳客在为挂了16面冠军旗帜的波士顿花园进行了最后一战。然后,凯尔特人队搬去了北岸银行球馆。想象一只戴满戒指的手悄然关上了门,挥别了过去的盛世华年。彼时的雷德·奥尔巴赫笼罩在雪茄的烟雾之中,生活在波士顿凯尔特人那些令人恐惧的录象带里,生活在NBA专家们孜孜不倦书写的传记里。在马路上溜达时,没有人会知道从他们身边擦过的这个175公分高的老头,是遍布美国的、各类大幅宣传海报所标榜的,世界上最好篮球联盟的历史上,最为可怕的统治者。

11月1日,NBA的2006-07季开始的那一天,奥尔巴赫在华盛顿下葬。那些帝王级的巨星们——鲍勃·库西、比尔·拉塞尔、凯文·麦克海尔——看着这个对他们吼叫了一生的老人埋入黑暗的大地。为他送葬的有大约150人——很符合他的生涯。你要知道,在他带领波士顿不知疲倦年复一年拿下冠军时,波士顿花园都几乎没有坐满过。

很多人会遗忘奥尔巴赫在华盛顿的一切。1946年,这个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年满29岁,他周围的世界经历了一战——那时他在襁褓中——大萧条和二战。那是一个五光十色、旋转、梦想破灭而又重建、迷惘的一代开始变老的年份,欧洲还是废墟,而美国人经历了战争,开始希望找些乐子。那时的NBA还是一个没有24秒限时、三秒区狭窄、全白人运动员、没有三分球、法尔克斯以场均30%的命中率和不足24分的场均得分拿到得分王的篮球联盟。

而奥尔巴赫就是这样开始的。他领着华盛顿国会队开始了执教生涯。那时的他已经显露出后来波士顿传奇的一部分性格——一个犹太人对金钱的敏感,精力充沛,性格粗暴,现实主义。华盛顿国会队是一支强队——60年后身在中国的我们当然对此没什么感知——但奥尔巴赫在国会的三年中,华盛顿两次拿到常规赛分区首位,一次常规赛冠军。1948-49季,国会队甚至进入了总决赛。在那里,奥尔巴赫遇到了他一生的夙敌。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依靠着NBA史上第一个超级中锋乔治·麦肯解决了国会队。

我不知道175公分的奥尔巴赫看到208公分的麦肯统治篮球场、蹂躏国会队时的想法。那是奥尔巴赫第一次接近成功的颠峰——即使那时NBA总冠军并不如现在那样有百余个国家的媒体会予以关注——但他被彻底的击败了。一个完美的、泰坦一般的巨人,带领着湖人击败了奥尔巴赫。这像一个意味深长的预言和伏笔。

乔治·麦肯没有等到奥尔巴赫击败他的那一天就退役了。在明尼阿波利斯寒冷的球馆里,那巨大的影子给予了奥尔巴赫某一些指示。湖人队主教练昆德拉是NBA史上第一个名帅。有舆论认为他并不具有才华,仅仅依靠着麦肯、波拉德等名将才能够拿下五个总冠军。但奥尔巴赫对昆德拉的评价是:“许多纸面上强大的球队,他们一无所获。而昆德拉,他使湖人队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球队,他为此完成了伟大的工作。”

记住这段话的关键词,那是奥尔巴赫为数不多的失败后,给予他对手的褒扬中最重要的部分:球队。

1950年,凯尔特人请来了奥尔巴赫,而33岁的他很不情愿的接受了鲍勃·库西——凯尔特人在一次抽签中失去了一个高中锋,得到了185公分的、以杂耍般的绚丽运球与精美传送著称的白人后卫。奥尔巴赫这样说:“我并不想贬低谁,无论是库西还是其他人。我只关心能力,而鲍勃还没有向我证明他的能力。我绝不会因为他是本地人就做出选择。库西花哨的球风所能带来的观众不会超过12个。真正能不断吸引观众的是一支总能获胜的球队。这也是我的目标……”

这是他一贯的语言风格,简单,直接,独裁甚至粗暴。从这一年开始,在极漫长的岁月里,波士顿花园中就只有这一个独裁者的声音。

1954年夏天,乔治·麦肯退役,湖人王朝结束。也就是在这年秋天,NBA开始实行24秒限时。巨大而缓慢的中锋们受到了限制。奥尔巴赫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点。精于计算的犹太人脑子里先于其他所有人的判断出了未来世界的走向。凯尔特人队拥有两个185公分高的白人后卫,8届助攻王的鲍勃·库西和11年内7次荣膺罚球命中率王的神射手比尔·沙曼:他们的身上浓缩着凯尔特人——毋宁说是奥尔巴赫——的哲学:传递,智慧,投射。

奥尔巴赫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了解篮球这项运动——这个175公分高的白人在场边呼啸怒骂,像愤怒的骑士驱驭着他的骏马,而库西、沙曼在他的吼声中闪电般奔向对方的篮筐。库西的存在使凯尔特人获得了观众的青睐,但奥尔巴赫的怒吼又显然会使一些观众反感。而当50年代的观众看到这个教练居然大逆不道的从选秀大会上摘来了黑人运动员,而且喝令这些黑人上场比赛,与白人同场竞技,他们只能瞠目结舌。马丁·路德·金要到1968年才发表《我有一个梦》的反种族歧视宣言,而在十几年前,奥尔巴赫已经在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任用黑人。对这个犹太人而言,也许没有任何事比现实和数字更重要。他的眼里从来没有肤色之分。他像一个商人,一个棋手,一个将军,一个玩拼图游戏的孩子一样编织着一支球队——那支像昆德拉曾经带领过的所向披靡的湖人队一样,强大的球队。

那是50年代。苏联在筹划载人宇宙飞船,艾森豪威尔继续对欧洲的援助,猫王出了他第一张唱片,海明威作为一战“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拿下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人开始收看黑白电视机。而奥尔巴赫,这个固执的步入中年的家伙,将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扔在华盛顿,废寝忘食、不知疲倦的筹划着他的王朝大梦。他的狂热能够令球迷、裁判和NBA的官方都感到惊讶。他洞烛先机,身体力行,坚决的相信自己,并且使凯尔特人队成为他意志的一部分。

他只关心胜利,关心胜负表上的数字。

凯尔特人队开始蜕变成一种可怕的植物,他们缄默、坚韧,蓬勃生长,一如他们的球衣一样生生不息。波士顿花园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怪物森林,而奥尔巴赫是那里的魔鬼领袖。他咄咄逼人的呵斥裁判和对手,愤怒的朝那些比他高一个头的职业球员挥舞拳头,吐出脏字,随时鼓励队员,手舞足蹈的指挥着凯尔特人的进攻浪潮。

以及,做出胜利的预言。

1956年,奥尔巴赫说:“我们马上就要有一个人来改变一切了。”

在此之前,他已经拥有了罗斯库托夫、沙曼、库西、拉姆西等球员。1956年夏天,他选中了汤姆·海因索恩和KC琼斯。而受他嘱托、寻找伟大中锋的莱因哈特给出了一个答案:一个206公分高、进攻能力极不完善的家伙。而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正在争取他。

奥尔巴赫果决的——就像此后几十年他反复做的一样——运用手腕得到了这个年轻的中锋。他那时也许并不知道这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时代的走向。而我们在多年以后的历史年表上记下这个名字,比尔·拉塞尔,凯尔特人队6号。

“我们马上就要有一个人来改变这一切了。”

这是库西的回忆。他说他看到了一个高大、黝黑、结实犹如山峰的巨人。这个人像一只大蜘蛛一样紧跟着每一个切入者,在对方投篮时把球盖下来——他经常在比赛里的前5分钟盖掉3个投篮。而2006年NBA的盖帽王每场比赛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然后球落在库西的手里。“接下来,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快攻。”

而奥尔巴赫如是评价拉塞尔:

“他很特别,因为他反应奇快,而且聪明;他不会被人连续骗过两次。他还有完美的长臂,他热爱防守。和那些爱得分的大个子们完全相反;拉塞尔更喜欢队友去投篮。”

比尔·拉塞尔在他的职业生涯场均22.5个篮板,而他的每次盖帽和篮板便是凯尔特人快攻的第一刀。奥尔巴赫在这个年轻人到队的第一天便告诉他,安心防守和抓篮板,他的得分数据不会影响到他签合同时的工资数额。从那一天开始,拉塞尔成为了另一个奥尔巴赫——一个骄傲的、凶狠的、除了胜利之外对其他任何事都不关心的机器。

胡比·布朗——如今已年过七十的前灰熊主教练——说:

“拉塞尔作为伟大的后盾,奥尔巴赫可以打出他所喜爱的比赛---快攻,防守。他们的比赛组织有序,你知道,保持优秀的表现有多么困难,所以我感觉奥尔巴赫有激发每个球员潜力的能力---他知道如何驱动他的球员,让他们对球队有所帮助。而且看起来这种能力随着一批批球员的变更而不断流传下来。

这是宿命的相逢。如果没有彼此,奥尔巴赫和拉塞尔可能都无法如今天般名垂后世。1956-57季的冬天,拉塞尔加入球队,凯尔特人队成为了一个恐怖的怪兽——所有的球队面对着堡垒一般屹立的拉塞尔,被闪电般的沙曼、库西掩袭,被拉姆西、海因索恩等追杀。而奥尔巴赫在场边持续吼叫着,喝令着他的队员们对对方予以毫不留情的残忍打击。

NBA的其他球队一度联名向官方申诉,认为拉塞尔的盖帽属于非法干扰球。当然,奥尔巴赫寸步不让的与他们论争,然后毫无悬念的获得了胜利。他比任何一个人都了解规则。他能带着规则手册,拍在联盟官员的面前,用一通雷鸣般的怒吼来给他们上课,把他们训得像胆怯的小学生。

1957年夏天,凯尔特人队杀入总决赛,对上了鹰队。而奥尔巴赫对上了秃鹫汉纳姆。拉塞尔对上了11年10度NBA第一阵容的史上最强前锋之一佩蒂。比赛战到第七场,凯尔特人队在波士顿花园依靠拉塞尔的19分32个篮板和海因索恩的37分23个篮板,125比123险胜了鹰队,拿到了他们队史上的第一个总冠军。奥尔巴赫的预言实现了。这些年轻人在更衣室里狂洒香槟,庆祝他们第一次登上颠峰。

而他们都没料到——我猜想奥尔巴赫也没有料到——这仅仅是波士顿花园魔咒的开始。

1957-58赛季,汉纳姆的鹰队夺回了总冠军。但秃鹫教练随即痛心疾首的发现,NBA进入了历史上最癫狂、最荒诞、最匪夷所思的一段时间。

在那个灰暗、破旧的波士顿花园的地板上,年复一年奔跑着拉塞尔和他的凯尔特人们。有人离开了。1961年,总决赛,沙曼对上了湖人的44号,未来的湖人教父,NBA商标的运球剪影杰瑞·韦斯特。他拿下了自己的第4个冠军戒指,没有给韦斯特、罗伯特森、格里尔们打败他的机会,作为那个时代最冷静的射手离开赛场。1963年,总决赛第六场,凯尔特人112比109领先湖人,拉鲁索、韦斯特、贝勒们满场追袭,库西俯下身体,用他令世界称羡的姿态,用奈史密斯规定过的合法运球动作,不断拍打着皮球,在硬木地板上穿梭,逃脱无数抢断的魔爪,让凯尔特人取下他们连续第5个总冠军。在这些人来人往的浪潮中,唯一不变的是奥尔巴赫的怒吼、对裁判的絮叨,以及那每逢胜利便点燃的雪茄——那几乎成为了他的一种仪式。

凯尔特人像一发不可收拾的机器,像闯进瓷器店的野牛,像蓬勃生长无法抑制的食人植物,像刹车失灵的火车。波士顿花园常年空着5000座位,而在座的8000人,则观看到了不可思议到了荒诞地步的一切。奥尔巴赫带着他的队员们坐着火车满美国的奔驰去追逐胜利,每年夏天就像守纪的学生一样准时出现在总决赛赛场,然后以令人厌倦的程序击败对手。“有一次,我们差点把那该死的雪茄掐灭了。”湖人队的某位主教练说。“我恨不能把那雪茄烟塞进那家伙的嗓子眼里。”另一位失败的教练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得分来换取这最后一投。”1962年总决赛第七场错失最后制胜球的湖人队员塞维说。这样的语录你可以列三天三夜。在NBA的其他人眼里,奥尔巴赫是魔鬼,是邪恶的化身。他就像一个科学怪人一样复制着胜利和冠军。从1959年夏天开始,连续8年。

波士顿人甚至没有理解他们身旁经历的奇迹,凯尔特人队寂寞的征服着一切。奥尔巴赫不讲情面、不讲道理、几近贪婪的吞噬着他的对手们。拉塞尔、琼斯、海因索恩们像机器的零件,各司其职年复一年的蹂躏着对手们。他们传递、协作、防守、投射、控制篮板、投中关键球,夺冠,倒香槟。他们除了胜利外什么都不想。他们人人都成为了奥尔巴赫。

我知道以下的记录会让你感觉腻味——但还是看一看吧。因为NBA的球员们在这样单调的过程中,度过了8年——8年,甚至是许多球员的整个职业生涯。

1959年,凯尔特人4比0复仇,击败鹰队夺冠。1960年,又是鹰队。拉塞尔在总决赛第七场独得22分35个篮板,蝉联总冠军。1961年,凯尔特人和鹰队连续第五次会面总决赛,4比1解决战斗。1962年,对手换了。湖人队站到了凯尔特人的对面,并在总决赛一度3比2领先。但凯尔特人单调的继续着胜利,第七场通过加时赛110比107击败湖人夺冠。1963年,凯尔特人4比2解决湖人,连续第5个冠军后,奥尔巴赫已经成为全美国的公敌,招致了所有对手以及球迷的仇恨。然而,1964年,他继续扼杀着悬念,4比1解决了鹰队,连续第6冠。以至于人们开始讨论凯尔特人队是否将永远夺冠下去。1965年,凯尔特人险些败北。东部决赛对费城的比赛中,史上最伟大中锋拉塞尔对上张伯伦。第七场最后5秒钟,凯尔特人以110比109领先,而张伯伦趁拉塞尔失误截获皮球。此时,年轻的替补白人后卫哈夫利切克闪电般出手断球,保证了凯尔特人的胜利,这一断也成为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断球。稍后的总决赛,奥尔巴赫没有让意外发生,4比1解决了湖人。1966年,凯尔特人队开始疲倦。奥尔巴赫在季后赛来临之前宣布,他在本季结束后将辞去主教练职务,专心球队管理,而继任者拉塞尔会成为美国各大体育联盟里第一个黑人主教练。士气昂扬的凯尔特人队在总决赛再逢湖人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第七场,凯尔特人队以95比93险胜,连续第八个冠军。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八座冠军奖杯,以及无数的第七场生死战。对于凯尔特人而言,在那八年时间里,失败这两个字是不存在的。奥尔巴赫痛苦的撕扯头发,或者大声的吼叫,驱动着凯尔特人惯性般不断夺冠。波士顿花园像被魔咒封印过,完全没有失败的可能。对其他队而言仿佛走钢丝一般的第七场,对凯尔特人来说就像胜利的普通过场一般容易。奥尔巴赫戴上他十年内第九个冠军戒指,那时他还不满50岁。

八连冠的王朝之师是一支怎样的球队?翻开记录本,我们能看到许多匪夷所思的数字。60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埃尔金·贝勒在1962年总决赛里一场拿到61分,张伯伦在1962年3月2日对纽约时拿到100分,在那个赛季平均每场得50.4分。奥斯卡·罗伯逊在同一季场均30.8分12.5个篮板以及11.4个助攻的赛季三双记录。埃尔金·贝勒和杰瑞·韦斯特每个赛季的每场合力为湖人贡献平均接近60的得分。而凯尔特人队,甚至都很少有场均得分达到25的人。奥尔巴赫不允许他的队伍里有自私的现象,不允许任何独断专行——他自己除外。

时至今日,人们会回想起凯尔特人王朝的那些冠军成员——善于打板投篮的萨姆·琼斯,力扛联盟里任何一个前锋的汤姆·海因索恩,8届助攻王鲍勃·库西,神射手比尔·沙曼,5届联盟MVP比尔·拉塞尔,史上最佳的第六人哈夫利切克。这些人都已踏入名人堂,并在NBA50周年之际被选入NBA最伟大的50名球员之列。有人说是他们成就了奥尔巴赫。但实际上,这些球员并非天资卓绝。奥尔巴赫的眼光精准独到,绝不会偏漏。他选择球员的标准并非这个人能得多少分,能做多少漂亮的动作。奥尔巴赫需要渴望胜利、愿意为了胜利牺牲一切的人。然后,他就让他选择的这些球员身陷地狱。即使是比尔·拉塞尔这样的巨星,一旦需要也会遭到这个矮老头毫不留情的斥责。就是在奥尔巴赫近于神经质的捏合和淬炼之中,凯尔特人队低调而乏味的年复一年摘取冠军。

约翰·哈夫利切克回忆起他第一次去到凯尔特人队的球馆训练时,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而当时已经满手戒指的比尔·拉塞尔,NBA史上最伟大的中锋之一,走过来拍着他这个新人的肩与他交谈,并且约定训练结束后陪他一起去买辆汽车。在经历那次神鬼莫测的断球后,哈夫利切克作为凯尔特人的第六人为人们所知。这被一些人称颂,认为哈夫利切克是第一个也是最好的第六人。他是奥尔巴赫第六人战术的第一个完成品。但在另一些历史资料里,人们则被告知:奥尔巴赫没有发明第六人的打法。他仅仅是不知疲倦的向媒体记者——那些只知道鼓吹库西、沙曼这类白人球星的家伙们——宣传拉塞尔这样的黑人巨星,宣传拉姆西这样的第六人,宣传凯尔特人队所有的球员。久而久之,凯尔特人队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感觉到冷落和偏颇。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团队的一部分,并且深深为自己的冠军成员身份而骄傲。

而在其他人眼里,奥尔巴赫就不是那么可亲可敬了。一个有趣的事实,至高无上的他,只在1965年当选过一次NBA的年度教练。论他与NBA官方的唇枪舌剑,利用媒体推波助澜打心理战的能力,现在的小牛老板库班与他一比简直就是小学生。在教导一些新入行的教练时,他又直言不讳的训诫说,要尽量的站得靠近技术台,要尽量大声的对裁判发出不满的声音,最大程度的影响裁判。由于他的胜利、顽固、粗暴和桀骜不逊,所有败在他脚下的人都渴望着击败他。然而,一年过去,两年过去,三年过去,八年过去。波士顿花园的冠军旗帜一面连着一面高高挂起。每当有人来到花园比赛,抬起头就能看到那些冠军的象征——那是至高无上、屡屡征服世界的战利品,也是所有那个时代的强者们灰溜溜败北的刺眼伤疤。

1966年夏天,奥尔巴赫在8连冠的典礼上信守诺言,将主教练的位置让给了比尔·拉塞尔,而他自己改任凯尔特人队的总经理,开始退居幕后。从50年代中期覆盖NBA的巨大阴影转过身来,悄然离开。就像一个老去的帝王交出了权杖,而俯跪的人们,只听到他的足音,孤独的响遍甬道,通向黑暗的幕后。

奥尔巴赫离开的那一年,继任者拉塞尔并没有能够延续王朝的光荣。曾经多次败在奥尔巴赫手下的前鹰队主教练汉纳姆去到了费城,执教张伯伦、康宁汉和格利尔们。张伯伦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之前可以赛季场均得50分的他在1966-67季场均得分只有24分。但在张伯伦向拉塞尔转型的这一年,76人队打出68胜的空前战绩,并最终在东部决赛里击败了那十年来不可一世的魔兽,总决赛击败勇士后问鼎冠军。60年代的第7年,冠军终于不是凯尔特人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