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权欲和野心(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昨日跳得最欢的翰林学士萧恪今日又跳了出来,跪地拜倒,泫然欲涕道:

“陛下年纪尚犹,切莫被某些幸进佞臣所蒙蔽。

大败鞑靼尚未盖棺定论,犹有可能是冒领军功,实在是狼子野心。

陛下乃大明之主,万万不可偏听偏信,丧失国家法理体统啊!”

江宁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萧恪,闪过一丝冷意。

朱厚照呵呵一笑,道:“卿家多虑了。昨日便说了朕在白登山上亲眼所见,数万鞑靼被我大明将士打得狼狈逃窜,断不会有误的。”

顿了顿,他接着道:“刚好,朕下面的旨意就与此有关,诸卿且耐心听着便是。”

话音落下,刘瑾又拿出一封圣旨宣读。

大抵意思就是边军将士用命捍卫大明河山,朝廷社稷,必须要重赏。

其中赏赐三军钱粮财帛自不必多提。

重要的是,朱厚照封了王守仁为新建伯,怀远将军;许泰为破虏伯,宣威将军。

就连胡大刀都晋升为游击将军,还封了神勇伯。

理由是他救了江宁,保住了国之干臣。

朝堂上顿时喧嚣起来。

对文官而言,最忍受不了的就是武将坐大封爵。

偏偏朱厚照好似大明爵位不值钱一般,大搞批发。

正在群情激愤,准备再度谏言之时,朱厚照又道:

“自即日起,调京师三大营并十二团营轮番赴边戍守,提升战力,而大同、宣府、辽东三镇边军则调回京城,保护京城安危,由武安侯江宁任总兵官,统帅三镇大军。”

江宁对此倒是不甚惊讶。

这是他和朱厚照在回程路上商议出来的结果。

因为京军装备虽好,但战力比起边军来差了不止一筹,没有那股悍不畏死的狠劲儿。

所以才调他们轮番去北疆戍边,提升战力。

这样来日便有实力扫荡漠北,直捣黄龙!

只是江宁没有想到,朱厚照竟然把这支大军交给他来统帅。

这对自己,还真是无比信任啊。

他心头不由得涌出一股暖流。

由此,江宁掌握了卫戍京师的一半军事力量,权柄大增。

不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也是差不离儿了。

如此,势必有更多人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日后的路会还要难走。

但江宁浑然不惧。

要是他就这么怕了,辞官不受,反倒平白叫这些人等耻笑。

江宁无视了群臣投来的或嫉妒、或恨意的目光,坦然上前道:

“臣江宁,谢陛下隆恩!”

朱厚照满意地笑了笑:

“朕知道诸卿中或许有人颇有微词,却是不必再劝。此乃朕金口玉言的圣旨,若是随意擅改收回,体统何在,天子威仪何在!

想来诸卿也不会叫朕如此大逆不道吧。”

一众正跃跃欲试的言官翰林,顿时如同吃了屎一样难受。

这些都是他们最常用的话术。

没想到现在被皇帝用来堵他们的嘴了。

朱厚照见一时半会儿真没人上奏,继续道:

“对了,还有一事要告与诸卿知晓。

豹房已经落成,朕不日便要搬去那里居住,日后诸卿若是有政事找朕,却豹房便可,切莫走错了地方。”

百官再度哗然,哗然到已经麻了。

今日早朝,实在是太多的晴天霹雳。

他们听到哪个旨意都想进谏驳斥一番,却不知到底先驳斥哪个好。

一时间,原先还铁板一块的文官们如同无头苍蝇似的,急得团团乱转。

整个朝堂乱成了一锅粥。

一会儿那个说不可迁居豹房,一会儿这个说不可调离京军。

如山的气势轰然倒塌,再也无有一丝一毫的威胁。

朱厚照高坐龙椅之上,笑呵呵地分而击之,逐个击破。

江宁看着他应对自如的模样,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一套连招堪称是无懈可击。

这说明他越来越是个成熟的皇帝了,能独当一面了,不容易啊。

就在这时,江宁的笑容戛然而止,甚至变得冷漠起来。

因为他注意到了一旁侍立的刘瑾,悄然露出的得逞之色。

江宁骤然意识到,这背后都是他的手笔。

难怪以往还比较单纯的朱厚照,突然好似醒悟了一般,有了这等心机手段。

思量了一会儿,江宁很快想通了其中关节。

监税之权一直在内厂手中。

刘瑾原本还不以为意,可司礼监的内相做久了,野心不可避免增长起来,怎么可能丝毫没有染指的欲望。

而且内厂不同于东西两厂和锦衣卫,是不受司礼监辖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