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河西攻略(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李轨听从了尚书左仆射曹珍的话,正月十八,派遣他的尚书左丞邓晓入京见大唐皇帝李渊,献书自称“大唐皇帝的堂弟、大凉国皇帝、臣下李轨”,而没有自称大唐封给他的爵位凉王。

李渊看了李轨的上书后,顿时气得不行,立即拘留了邓晓,不让他返回,然后召集众臣,议论兴师讨伐李轨之事。

首先商议的,便是该任用谁为帅讨伐李轨的问题,对此,众大臣的目光都立即看向了晋王李隐。

李渊本是不想再用李隐的,不过他这时却另有一番考虑。

大唐占据关中立国,心腹之患有两,一为陇右薛举,二为河西李轨,此两方势力,均有兵马十数万以上,且都对长安有高屋建瓴之势,威胁极大。

现在薛举已灭,两大心腹之患便只剩下河西李轨了,若将李轨灭掉,大唐就将安如泰山了,不再有任何的后顾之忧,界时便可专注关东诸侯了。(朔方梁师都因距长安较远,兵力仅两三万,而且不会在灵州未得的情况下南下长安,所以对大唐所构成的威胁并不大。)

基于以上原因,李渊便想让战无不胜的李隐挂帅征讨李轨,并打算在李隐灭掉李轨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不再让他带兵出征了,王世充、窦建德这些关中诸侯都让李世民或是李建成去征讨,这样一来,就能平衡诸子的战功了。

李渊的设想是很好的,但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将来时局的变化,或许会让他所料不及……

于是,李渊下诏拜李隐为征西大将军,全权负责征讨河西李轨的事宜。

此时大唐刚让李世民刚带兵征朱桀,又立即打算对李轨作战,双线出兵仍有余力,可见大唐开国的时间虽短,但实力已非一般势力可比了。

李隐接了诏令,回到晋王府后,立即着急众谋士来商议讨伐李轨的战略。

房玄龄道:“如能联结吐谷浑,让其侵扰河西,使得河西境内不宁,则大事可定。”

吐谷浑现在控制的地盘,大致在今青海一带,为李轨占据之地的侧翼。

当初,杨广亲自征讨吐谷浑,在死伤惨重后,终于将吐谷浑的可汗伏允给赶跑了,仅带着几千骑兵逃到了党项人处避难。

之后,杨广立吐谷浑在隋作人质的伏允之子伏顺为吐谷浑君主,让伏顺统帅伏允留下的部众。

但伏顺仰慕中原文化,而且也深知吐谷浑的百姓是不愿接受他的统治的,所以不愿回吐谷浑当可汗,在出发后不久,便又以身体有疾为由,重新返回了中原,在李渊登基即位后,这伏顺还从江都到了长安,现在便居住在长安城的安仁坊。

而隋朝大乱之时,伏顺的父亲、吐谷浑的原可汗伏允又从党项人出返回吐谷浑,并收回原有的领地,兵力不容小觑,若得他的相助,确实能对河西李轨造成较大的威胁。

所以,李隐立即采纳了房玄龄的计策,派使者与伏允联合,让伏允进攻李轨,并许诺归还其子伏顺,这种小事他作为征西大将军,还是有权做主的,不用什么事都向李渊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