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好大的江大(2 / 2)

仕官 落魄三哥 5087 字 2019-10-04

“胡报国搞国企有一套,很得中央领导的赏识,去年冬天被调回京城,据说将出任新组建的国资委副主任。常永涛也跟他走了,不出意外的话,也应该会被委以重任。省计委副主任秦浩,现在是蓝天集团的掌门人。”

赵维明本来就是正厅级领导干部,将这么大一块肥肉送给省里,给他官升一级当个不入常的副省长,并不令人意外。而胡报国从一个停薪留职的副司长一下子就任国资委副主任,这个晋升速度则有点离谱。

但想到他那硬邦邦的家世,田文建也就释然了,谁让人家是汰渍档呢。

说话间,轿车便抵达了江城大学新校区,看着一排排高大气派的教学楼,田文建二人这才意识到短短的四年里,江大的变化有多大。

见他们那副瞪目结舌的样子,付建国一边四处张望着找车位,一边摇头苦笑道:“现在的大学啊,要入选什么工程、什么计划,要看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想快速增加这些指标的办法就是合并。江大已经不是以前江大了,合并来合并去,把江城几个主要大学都合并了。”

校区越来越大,楼越来越气派,围墙越来越高,这跟刚刚离开的哈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田文建长叹了一口气,凝重地说道:“不顾学校办学个姓、特色的合并,并不能发挥‘1+1大于2’的效果,大学在体量增加的同时,可能导致办学定位的模糊、办学质量的下降啊。”

“谁说不是呢!”

付建国点了点头,一脸苦笑着说道:“可现在的教育已经成了一个产业,只有足够大,才能招到足够多的学生,才能赚到足够多的钱。再说合并本身就不是学校自主行为,而是政斧行为。

本来一所学校和另一所是否合并,这要由学校办学者、教师和学生,根据两校的特点,办学传统和发展定位共同决策。可是,从大多数学校的合并看来,师生是被排除在决策之外的,校领导在合并中的意见,也多为人事安排。合并整体由政斧部门主导,纵使两校师生有意见,但只要行政决定,也就非合不可。”

见过大世面,对教育有着自己见解的小娜,顿时皱起了眉头,低声说道:“这么一来,大学不就变成平面化和同质化了吗?”

不等付建国开口,田文建便异常严肃地说道:“盲目扩招,无疑将导致优质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相比之下,教育空心化更令人担忧啊。”

付建国停好了车,一边招呼二人下车,一边深以为然地说道:“是啊,现在的高等教育普遍重外延发展,追求学校规模,在乎学校的数量化指标。在这种办学指导思想下,很快就从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教育。

再这样下去,学生根本接受不了多少教育,纵然从学校毕业,拿到毕业证书,也只是仅有大学生的身份而已。”

小娜沉思了片面,一脸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急不可耐地问道:“三哥,难道校长们对此真视而不见?”

付建国冷哼了一声,没好气地说道:“大学合并、大学升格,在校领导那里,看重的是自身级别、待遇的提高。至于升格或合并之后学校是否还能保持特色,却不在意。”

话题有点沉重,田文建连忙拧起皮包,指着大门方向说道:“不说这些,进去吧。”

得意弟子学成归来,闻博别提多高兴。要知道田文建可是江大哲学系二十年来,唯一一名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正因为如此,接到电话后就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带领一帮研究生站在校门外,翘首以盼田大博士夫妇的到来。

“老师,我回来了。”

见白发苍苍的闻博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田文建连忙快步迎了上去,紧握着他的双手,哽咽着打起了招呼。闻教授老泪纵横,拍他的手,连连点头道:“好,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师兄好,我叫刘亦舟,是闻教授的学生。”

“王泗红,欢迎师兄学成归来。”

见六名学弟学妹围了上来,田文建连忙搀扶着闻教授的胳膊,回头笑道:“谢谢,谢谢大家。”

这时候,小娜接过付建国递上的一大包书籍,恭恭敬敬地说道:“老师,这是文建给您带的礼物,我想您一定会喜欢。”

看着国际大师的一本本著作,闻博是爱不释手,但想到不能让二人就这么在外面站着,连忙转交给身边的高个子学生,指着校园内呵呵笑道:“喜欢,太喜欢了。走,咱们回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