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求你们了”(1 / 2)

中华苍穹 鹏之飞翔 0 字 11个月前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轰轰轰”,这是炮弹爆炸的声音。“咚咚咚”,这是重机枪扫射的声音。“啪啪啪”,这是手枪的声音……谁能想的到,一个国家在一天之内同时发生了四场战争。

在四平方向,清军步兵在各种口径火炮和手榴弹的掩护下一步步的推进。铁岭、双平、长春、吉林……大清皇家陆军第一、二、三、四、六师加上独立炮兵师共计四万余人,同时向四平内残余的二万多俄军发起进攻。严密的包围圈,步步为营的推进。人数的优势、武器的优势、补给的优势,清军将最终战胜俄军并将他们全部消灭,这已经是世界各国一致认同的。唯一的不同是,他们对清国能否在俄国公使喀西尼抵达奉天面见清国皇帝前结束这场战争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鸭绿江边,日本猛攻清军防线。尤其是九连城方向,日军集中主力部队日夜不停的进攻。朝军滩头阵地数度被日军占领,幸得清军二个炮兵连的火力技援生生将日军攻击部队截断,加上朝鲜国王也亲自督战,朝军才堪堪道:“干的是谋逆的事就不说了,还抢劫。明明就是一群土匪,打着什么旗号都还是土匪。”

老者的话引来了众人的同样的指责,报纸上的数张照片已经很清楚的表明,数个穿着与叛逆者同样的服饰的人冲进了金店,他们不仅抢了店铺,还杀了人。特别是那张正在抢劫的照片,一人正在往口袋里装金饰,而另一人手中的枪下倒着一位已经死去的店家,那深黑色的照片中还能明显看到鲜从店家的胸口流出来。报纸中不仅有照片,还列举在叛乱过程中受害家人的供述。

“什么共和,什么新中华,这都是这些谋逆蛊惑人心的说词。那些大山王不也说要劫富济贫,干的还不是打家劫舍的勾当。真要劫富济贫他们怎么不去劫那些贪官污吏?”上海的酒楼内也有同样的抱怨。

“以后千万别跟这些人参和。什么为民请命,其实就是中饱私囊。革命经费不足就可以公然抢夺普通老百姓的东西。如果这也叫革命,那革的也是老百姓的命。”广州城内的茶肆更是一片谴责之声:“可怜的张员外。竟遭如此横祸。我还在他家的店里买过首饰呢。”

光绪没有压下起义的消息,反而让务时报大肆报道广州的叛乱行为。整个叛乱的过程都被详细的报道出来,就连叛乱的口号也逐一列出。“推翻朝廷。实现共和。”“建立新政府,实现新中华”……除了那句“驱逐鞑虏。”

“什么叫共和,你们能说明白吗?新中华应该是什么样子,又有谁知道。在这个还有九成人都不识字的国家,你跟谁去讲共和?就算了你讲了又有多少人能明白。一但你们共和成功,你又凭什么去保证这些朴实的民众不会再次受到欺骗?你们想要共和那是你们的想法,可是你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想法却强加于人。为什么要杀死那些排斥你们想法的人?为什么?”

这是广州叛乱第三天发表在《务时报》头版头条上的文章DD《写给叛乱者的话》,由光绪亲自执笔,所以文章就直接属了大清光绪皇帝DD爱新觉罗?载恬。当然。光绪不会说这篇文章是经过了唐绍仪等文臣武将们的修改。正是因为这篇文章所对的绝大多数普通的百姓,所以在遣词造句上也全部通俗化,这也是为什么要武将参于修改的原因。

“什么是共和?朕明白,但朕却不解释。因为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差异。所以朕不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每一个百姓。所在朕办起了京师大学堂。所以朕支持着各地督抚办起了各地的高校。朕不仅仅让学堂传授中华千年的儒学文化,还让学堂传授西洋的学识。就是希望让大清所有有识之士从学习中的寻找,去追寻真正的强国之路。但一个国家的富强并不是仅仅靠几个或是少部分的精英人士就能达成,这需要每一位大清百姓一起努务。要知道就是这些不识字的农人在山脚田间里躬耕,才供养着大清所有人的吃食。要知道就这这些刚刚走进工厂的工人用他们的双手生产出一件件商品、武器。调赢缺、通互市,让农人和工人所生产的物品能够销售出去的就是这些满身铜臭的商人。也正因为有了农、工、商,才有了士来管理这么庞大的国家,也因为有了农、工、商。才使国家有了税负,才能组建军队抵御外侮。三千年前孟子也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千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就说过: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天朕也要说:因民有家,所以才有国,民乃国之根本。千前的的古人都知道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整日劳作的民众。”

“而你们在做什么?你们却因为他们不愿信奉你们的共和而残遭杀戮。难道说你们的共和就是要让天下人都去信奉你们的共和,你们的共和就是要建立在那些不信奉你们共和的人的鲜血之上吗?这样的共和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