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忧虑(1 / 2)

中华苍穹 鹏之飞翔 0 字 11个月前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琉球那霸港

在对日谈判中被升格为大清国总理的李鸿章,此刻身着正一品官服,在琉球王尚泰的陪同下,视察那霸港的扩建工程。此刻的那霸港内人头攒动,足足三万劳工正在对十数平方公里的港口进行扩建。别看人数众多,但在缺少机械,纯粹靠人力的年代,人少了这效率真是高不起来。即便如此,三万人同时开工,可数月过去了,这港口的疏通工作都还没结束,这那霸港的扩建工程看来肯定是要延期了。更别提皇上要在冲大东岛建立的磷矿厂,那里连工都没有开。

“王爷,就招不到人了吗?”李鸿章皱着眉头问着尚泰。其实李鸿章也明白,这应该是琉球的极限了。不过他还是抱着希望问了一句。

自从日本结束软禁的尚泰返回琉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上国之意取消日赐七名字,恢复自古传承的岛名。随即驱逐已经移民琉球的日本人。日本人的离开自然完成去日本化最关键的一步,可当近二十万日本人的陆续离开后也造成了琉球/汉话,着汉服。行汉礼。其实琉球人早就自称是中国人了。做为没有子嗣的国王,能在生命最后的岁月中。能为一直支持自己的琉球人多争取利益也就满足了。

所以当清国皇帝下旨要对那霸港进行扩建时。他就知道人力将不敷使用。所以他主动上折请求上国移民,而大清却无人愿来。虽然琉球人力已经无法再提高,但他很快就有了一个提意:“上国在对日战争中不是抓获了数万日本战俘而组编为建设兵团吗?不如将其调回,可缓解当前无人可用之局面。”

尚泰的想法李鸿章就跟本没有动过念头:“葫芦岛、旅顺、大连三地的建设人手尚不齐备,东北铁路也因人手不足而放缓速度。此地实在无人可招,工程延期非王爷之过。实属无奈之举,本官回京后定向皇上禀明实情。”

“小王谢过中堂大人。”

一番例行巡视过后,在尚未完工的首里城内,尚泰为李鸿章举行了一个欢送晚宴。因为当入夜后。李鸿章就要登上龙吟号战列舰前住下一个视察地点――台湾基隆。

欢送晚宴上,不仅有琉球各岛的代表、长老,还请来了当地一些华人大户。在轻松的气氛下,李鸿章品尝了琉球独特的美食,并于参加晚宴的人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在晚宴上,尚泰很无意的提到了南洋一带正在贩卖奴隶一事,却让李鸿章记在心头。

回到军舰上的李鸿章开始思考一些他一直没有想通的问题。在葫芦岛开建四座二万吨级的船坞,在那霸开建二座二万吨级和为将来预留的二座三万吨级的船坞,还有旅顺、基隆、威海……总计三十万吨的造船能力。这么多船坞可是有这么多军舰要造吗?就算是有,大清国也没这么多钢铁可用?也没有这么多钱呀?李鸿章一路上做了很多设想,但每个设想他都可以用没钱这个理由推翻。

其实哪有那么多可能,光绪想法其实很简单――骗钱。葫芦岛是为了光绪心中新式战舰所准备,旅顺扩建也只不过是为舰队提供一个保养的基地,其它地方声势浩大的建设工作其实财政就没有拨足钱的准备,之所以还要这样做一来为舰队提供一个停靠的基地,最重要是让国人知道朝廷要大力发展海军,大量建造军舰。如此一来,就可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钢铁行业,让朝廷减少对海军配套工业的初始投资。要是什么都靠朝廷出钱才能引进设备办起工厂,仅凭每年八千万两银子收入的朝廷还搞个屁呀。再说了,谁说船坞建好了就一定要造军舰,还可以造货船嘛。造货船也是为将来造军舰培养技术工人。

对于李鸿章而言,想得通与否事情还是要做。从葫芦岛开始视察,当他在旅顺登上太平洋舰队旗舰龙吟号战列舰时,上万吨的舰体、雄壮的水兵和整齐的军舰队列,让他看到了什么才是一只真正的舰队,那不是他北洋水师可以比的。在琉球,李鸿章本可行天子仪仗,因为他是代天子巡幸属国。但是他没有。还只是行钦差仪仗。因为他实在捉摸不透眼前的这个皇上。

甲午一战北洋全败,全凭皇上力挽狂澜。战后他虽被革去全部官职,却在对日谈判之时突然被升为一个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清总理,然后是他的女婿张佩伦出任台湾巡府。有人说,皇上如今实领朝政,为平衡朝局,以为安定太后之心,他李鸿章之所以当上总理,就因为他本是太后的人。而他女婿张佩伦出任台湾巡府却又是皇上要安他李鸿章的心。李鸿章对此说法只是一笑了之,他这个总理可不是大家口中那种高高挂起的总理。而是真正行使宰相之权。从表面上看,他李鸿章没有因为甲午战败而遭贬,反因为他把辽东淮军的指挥权交给皇上,而获得皇上青睐。但李鸿章心里却明白,皇上是给他来了个釜底抽薪。

甲午战前的李鸿章之所以能坐领地方遥领朝廷。就是因为他有大清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还有一只效忠自己的清锐淮军。甲午一战。自己的军事力量一战而光。但李鸿章却不担心。因为他还有直隶这个置于自己势力下的地盘,如今他还是帝国总理,行事更加方便。只要再给他二三年时间,他又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军队。加上远在台湾的女婿,又可遥相呼应。但是就在此刻,皇上拒绝由他提意的新的直隶总督人选。反而让一直与自己不合的张之洞出任直隶。如此一来,张之洞必将驱逐自己在直隶的势力。只要再有二三年功夫,那曾经置于自己掌控下的直隶就将彻底变成他张南皮的地盘,而失去根基的自己若还想在朝堂之上有一席之地。那就只能跟随皇上。

而他张南皮也好过不了。原本上折要在两湖组建自强军的张之洞被调任直隶出任总督,同他李鸿章一样也失去了根基。就算是他张之洞想把直隶收入囊中,身为大清总理的李鸿章又岂会让与自己一直有嫌隙的张南皮安安稳稳的接收直隶?如此一来,无论他李鸿章还是张之洞,想要在朝堂上立足就只能靠着皇上,而皇上就可以利用他们二人相互的牵制,而指点江山。这才是真正的朝局制衡之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