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法家三说(2 / 2)

秦歌一曲 老实人12 5491 字 2019-10-03

东骑人先一步到了羊马河的下游。这里真的是没有什么,水浅浅的,冰冰的,河岸却是可以见到青嫩的细草了,还有几株不断的青树。这里的水很小,河水还没不到人的脚背。很难想象,过不了几个月,这里的河水就会涨上来,它会流动湍急,把敢于下流的牛羊一股脑冲走。因为到时候,不但会有雪化下的水流注入到河里,还会有连绵的春雨给这河里增添威能,这条河会在后末给一条条散乱的河道分开,也许有的会流入洛水,也许会流到泾水里,可更大的可能,是消散掉,再也看不见。

也正因为这条河流的不稳定,所以义渠人没有在这边上种田,而仅仅是用它饮牛羊。.

这其实可惜了,刘羲看得出来,这条河的消失有两点,一是两岸的树太少了,其实这岸边一定是有树的,可惜的是不知是给谁人砍了,所以,河泥越来越多,最后让河水在末尾散流了,再也无踪的沉入到了地下,真是可悲。

回望过去,刘羲能看到很多林子,这是多么原始而又丰茂的野生地段,这样的地段是多么的宝贵,可惜现在的人们并没有意识,他们一味的索取和破坏。为了农耕,他们无知的把一片片的林木给烧毁,为的,只是在一两年里种下的粮食会长得丰茂,他们胡乱的使用水力,却错误的让一条条河流消失在了历史的地图上。

城邦的建立是必须的,可环境的保护也是一定的。必要的话,绝对不能因为只顾今天就胡乱的毁坏环境。刘羲把造纸术控制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如果刘羲不顾后果的大规模造纸,很可能会让这种技术泄露出去,规模越大越容易泄秘。.而大规模的造纸对河流的污染是巨大的,同时也给了人类多一条滥砍滥伐的理由。所以刘羲令可不赚这种钱,只要他用的纸够用就好了。欧洲人不用纸光用羊皮不也一样有了中世纪的文明!相反,在刘羲看来,如果真的把纸扩大划,很有可能在这片土地上更度让那些没个鸟事干的人写写画画。中国的毛笔字不是不好,但所谓的书法太浪费个人的精力了,很多中国人才把毕生的精力放在了寻章摘句上面,这有个鸟用!刘羲绝不会承认光只是字写的好的人是人才!

东骑人顺流而上,他们现在信马由缰的缓羁而行,不知不觉,刘羲和王良并骑在一处。十五等几位随员引兵故意流落在后,他们都是知道,这样可以让两位东骑的大巨头自由说话。

“看到这条河了么,好好维护一下,是可以用于农耕的!只是它的两边很多的树给砍了!”

王良点点头道:“这很正常,可能是在河水上涨的时候,有人忍不住,用河边的树木做了木排。.大王是不是说,这样会让这条河消失?而如果把河边的树木种好,可以固好这条河水,这样的话,我们架上几座水车,就可以把这里也开发起来做为农田?”

刘羲道:“正是如此,你看下面的地方,很多给冲下的河泥,这是最好的肥田!但需要固定住河道……我们需要发布法令,河边砍树者罚奴二十年,我算算,嗯,河边砍树,伐一木当罚二十年古役奴!我们还要在每年鼓励百姓多种树,什么树都可以,我们要对所有的林子进行划分,我们要圈出可以砍伐的林场,对林木进行保护开发,砍多少,我们一定要补种上多少,我们要把树木分开,果树可以种在我们的城市家邦,还有,我们要命令百姓家家种花,让我们的城成为青色的城市,花园城市,而在林区,我们要确定一种长得快而又易成材的树木大量栽种。我们要利用这些易成材的树巩固河道,标定道路,建房搭桥,这些都交给你了!”

王良笑道:“大王可是轻松,嘴里说说,却是要我尽死力去做。.”刘羲笑道:“谁让我是王呢……”王良笑道:“不过话说回来,大王,你说河边砍树,伐一木当罚二十年古役奴,如果有人伐木者多,那当如何是好?他可没有百千年做苦役的!”

刘羲冷声道:“那还不简单,确定性别,无论男女,定下的刑期是多久,就要罚上多久,所谓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如果一个人砍伐良多,无视本王的王法,有千年本王就要罚他千年,就看他和本王斗一斗,他要觉得本王的天下要不了多久就完蛋,那他就尽管的乱来好了,可要是本王的天下可传承千年,那他的子子孙孙就要给本王做苦役直达千年!本王体爱百姓,是不会让他们断子绝孙的。”

王良皱眉道:“大王何其心狠!”

刘羲微微一笑,道:“这可不是本王心狠,一旦这场战事完结,到时本王将会亲自前往齐国,请那稷下学宫的法家名士慎子求取法经,到时,本王之国当要法制,本王还会给本王自己编制一套法令,连本王都要守法,谁还能说本王法毒?”

王良震惊道:“大王是说……大王也要守法?”刘羲点头道:“这是本王传国千年的法宝。.世人贪恋权利,韩国变法你知道吧,可惜虚有其表,申不害和韩侯大杀老世族,其实只不过是把国家的财力从老世族手中夺了回来,并无出彩。而齐国的所谓变法,也是一样,齐王到底还是舍不得自己的权利,他虽定下了官吏之法,却没有给自己立法,王在法上,这法怎么可能长久。我求慎子,就是要一套完整的法学,天下法学,能出慎子者无!”

慎子是指慎到,他是战国时代的法家代表,赵国人。不过就目前来说,他还不能给称为“子”,但问题是,刘羲没有选,现在法家有三个代表,一个是韩国的申不害,他是术治,术派的代表,这一派定法行刑,求快求急,有点类似于德国的铁血首相卑斯麦。能够让国家在短时间里集中一切的力量强大起来。不过在历史上申不害的变法失败了,但这并不是他的学说失败,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失败定性,比如我们看以申不害的失败,就认定了申不害术治说的不足,《新大秦帝国》里还对此进行了批判!但这是错误的。

卑斯麦可以成功,希特勒也可以成功,在于德国不仅有这种速成的法学,还有德国人长期练成的军事能力。而这一点在韩国不同,韩国变法是成功的,但令人讽刺的是,韩昭侯有了变法的人才,可没有能干的军事人才,他手上没有精明的兵家,虽然他有了一定的力量,可惜的是在面对魏国的进攻,他一味防守,战术上没有一点的独到处,这才是韩国失败的真正原因!很多人都在这个时候小看了庞涓,如果不是老庞,一般人面对当时强大的韩国还真是没有办法。

但申不害到底是在韩国,韩国虽弱,可现在也初现了峥嵘,人家申不害堂堂的大韩丞相,怎么可能会理刘羲这个小小的东骑王,所以此路不同。

第二个是卫鞅,但刘羲深深的知道,卫鞅是一个心比天高的人,他要的是持大国牛耳,再给刘羲十年,那卫鞅也许会投他,可是现在,别看刘羲风光,他的治下也不过将近两万人,这里面还有将近七千的军队。说什么东骑王,这都是屁!中原哪怕一个小城里也有十万的人口,所以这是不能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刘羲真正留下卫鞅,也只是让他出工不出力,还是没用。

第三个也就是刘羲现在的选择就是一个了,慎到。此人讲法兼讲势,认为“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贤者”,强调治国以法为准绳。也就是说,他认为法一定要人推动,要从上面高压的推行下来,换句话说是逼你伏于法,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法会随君王的意而动,也就是说,还是王在法上!秦始皇把自己抬到了法上,他不知道,就是这个他觉得好的王在法上,让他的后世在短时间里把秦国的基业败光了!所以王万万不能在法上。

<div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六九中文急速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