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投降后,清朝封他为同安总兵,给他的任务是率军入粤,以郑芝龙的名义进行招抚工作。
施琅干的很“出色”,他参加了镇压广东义军的战斗,不惜与自己昔日的袍泽作战,甘心的当了一个清朝的马仔。
在讨伐义军的同时,他的招抚工作也很出色,不仅招抚了很多部队,还注意提拔有能力的将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刘国轩。
可惜好景不长,李成栋在广东易帜,施琅不想跟着李成栋混,就从李成栋那里跑了出来。结果被李成栋和郝尚久追杀,清军对于施琅这种不太起眼的小角色自然难免看不上,也就没有派兵援助。
施琅对于清朝的行为很不满意,后果很严重。而郑成功知道施琅是一员虎中之虎的猛将,亲率大军赶来接应,郑成功还带上了施琅的家人。在家人的劝说下,怀着对前任老板的感恩之心,对现任老板的愤怒之情,经过不太激烈的思想斗争,施琅毅然决定反正,重新加盟郑氏集团。
加盟之后,施琅的业绩相当不错,先是率军剿灭了福建地头上很多不服管的土豪,并成功收编当地起义军上万人;其次整顿兵马,训练水军,郑军的战舰,阵型,战术皆出自施琅之手。
由于自己出色的表现,郑成功视他为心腹,施琅也一心一意的为郑成功效力,双方在经历愉快的蜜月期。
对于郑成功的这种海盗行为,有点战略眼光的施琅是不太认可的。刚来投靠郑成功的时候,施琅也不能说太多。
不过时间长了,施琅以为,自己和郑成功也算是好哥们,好兄弟了。加上郑成功的行为确实还是蛮无耻的。
所以施琅决定,“斗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当然施琅也不敢直接说,老大,你这样子是不对的,施琅表示,率领主力出去,万一清军把打了我们的根据地厦门,那怎么办?
对于施琅的反对意见,郑成功自然是很不高兴的,大军准备出发,你说你这个乌鸦嘴,怎么就不知道说点好的。既然你不想干活,行,免职、放假。
就因为提了一点小意见,施琅就被郑成功给免职了,施琅心里非常不爽。
也该郑成功流年不利,事情竟然被施琅说中了!郑成功真是悔的肠子都青了。
在郑成功出去潮州征粮的时候,清军接到探子回报,厦门兵力空虚。清军在马得功的带领下,直扑厦门而来。
要知道,郑成功出去征粮,基本上把能打的都带出去了。所以厦门守将郑芝莞就是个菜鸟。一看清军过来,吓得落荒而逃。厦门很快被清军给被攻了下来,要知道。郑成功虽然没粮食,但是搞国际贸易,着实很有钱。马得功发现这个土财主这么有钱,自然不会客气,郑成功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厦门被占领之后,郑成功的其他部将奋力反击,而施琅也率领60多家丁部将血战清军,终于夺回厦门。
郑成功气的吐血,火速回师厦门,清军是退了,财产也没了。
郑老大很生气,不过生气归生气,对于在厦门奋力反抗的将领,郑成功还是进行了奖励,施琅很得意,按理说,自己做了个事前诸葛亮,又努力杀敌,轮功劳,那简直堪称第一,甚至应该被提拔重用。
结果是,施琅倒也受到了奖励200两银子。遇上刚愎自用的郑成功。想官复原职甚至升官?做梦去吧。
早期的施琅,实在是个愣头青。康熙评价为“粗鲁武夫,未尝学问,度量偏浅,恃功骄纵”。真是一阵见血。
意见正确也要受罚?施琅心里很不服气,不服气归不服气,谁叫自己不是老大,只能忍了。
施琅能忍,有些人却不能忍。施琅失势,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乏势利眼。他的一个部将曾德就是这样的人。
曾德看到施琅没前途了,就准备疏通关系从施琅这边跑到郑成功那边,不过曾德的保密措施显然做得太差,这个事情不幸被施琅知道了。
本来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大事。无奈曾德在这种时刻抛弃施琅,又无奈施琅这个时候施琅又是个愣头青,这无疑是撞在枪口上。
施琅正郁闷,气没出撒呢,好家伙,竟然见利忘义,施琅就把曾德给抓了起来。郑成功一看,你施琅现在无兵无权,怎么能随便抓人呢?到底谁是老大?
所以他给施琅下了个命令:马上放人。
本来曾德可能还没事,郑成功命令一下,施琅也是个刺儿头,马不停蹄就把曾德给杀了,给了郑成功一个下马威!曾德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做了冤枉鬼。
冲动是魔鬼!
施琅心里爽了,郑成功心里很不爽,后果很严重。郑成功一下子把施琅全家36口人全抓了。
不知道是不是看管不严,还是施琅太牛逼,施琅竟然奇迹般从郑成功手上跑了出来。
为了自己的亲人能够平安,施琅不惜低下高傲的头,请人去向郑成功求情。
此时郑成功显然被一点小矛盾冲昏了头脑,施琅的求情在郑成功看来简直是示威:你本事大,是不是,竟然从我眼皮底下跑了。
郑成功一气之下,砍了施琅全家。
施琅闻讯父母,兄弟惨死的消息后,他肝肠寸断。“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施琅再无牵挂,正式投降了清朝。<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