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巨大萝卜引起轰动!(1 / 2)

 悠闲人生:我有万亩草原正文卷第二百四十四章巨大萝卜引起轰动!90斤的白萝卜,和一个小炸弹一样。</p>

而且刚好超过了日国试验田培育出的一颗世界上最大的白萝卜。</p>

这个消息,很快就登上了热搜。</p>

若是寻常人家种出这样的萝卜,可能就引起小范围的讨论。</p>

但是种出这个萝卜的人是千万粉丝的博主江风。</p>

那这个消息的热度就夸张了。</p>

无数人进入江风的直播间中,扬言要看变异的白萝卜。</p>

江风也照顾大家的想法,直接把白萝卜抱了出来。</p>

“咣当!”</p>

他抱着白萝卜放在桌子上,整个桌子都跟着一起晃了晃。</p>

看得出,这白萝卜是真的重。</p>

“这就是那个萝卜,纯天然,无任何科技与狠活。”</p>

“我的菜园子土壤比较好,而且我用的都是自家的农家肥,所以种了几个月,就长这么大了。”</p>

“这也是唯一一个长这么大的。”</p>

江风和大家说道。</p>

很多新来的网友看过视频,现在通过直播看到,依然觉得无比的震撼。</p>

【这萝卜确定是种出来的?】</p>

【还是觉得不太真实!】</p>

【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萝卜,我还以为吹出来的!】</p>

网友们纷纷说道。</p>

江风倒是表现得淡定。</p>

白萝卜本来就比较特殊,土壤好,营养好,品种好,长得大一点很正常。</p>

与此同时,华夏农业科学研究院。</p>

农业向来是华夏很重要的一个领域,相关农作物的改良和培育一直都在进行。</p>

比如水稻,比如西红柿。</p>

再比如草原上的牧草品种。</p>

很多农业大学毕业的人也在从事这方面的事情。</p>

研究院内。</p>

一个年轻小伙急匆匆敲门进入导师的办公室。</p>

这小伙叫做齐林,在读博士生,研究的课题方向就是《萝卜品种的种植改良》。</p>

他的导师是一位老教授,叫做张望远,是一位专家。</p>

齐林进入办公室后,迫不及待的说道:</p>

“老师,你快来看看这个视频。”</p>

“有一个大网红在自己的地里种出一颗90多斤的白萝卜!”</p>

听到齐林的话,张望远放下手中的论文,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p>

然后,张望远淡定的说道:</p>

“你先看看你的论文,这写的是什么?中间这么大一段都是抄的,关键抄还抄不明白。”</p>

听到张望远的话,齐林微微一惊,本来激动地心瞬间冷静下来。</p>

他写论文中间确实抄了一大段,但是他通过“中译中”的方法,把这段话完全变成了自己的语言,查重都查不出来。</p>

老师怎么知道了?</p>

“老师,这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齐林忍不住问道。</p>

张望远看了他一眼,淡定回道:“你抄你不看看署名吗?你抄的是我写的!我一看这三小点这么眼熟,就知道你抄的哪篇闻着文章了。”</p>

“啊,原来是您写的,我说怎么写的这么好。”齐林忙拍马屁。</p>

这个时候,张望远又看向齐林的手机,上面是一个白萝卜的视频。</p>

齐林把手机递过去,忙说道:</p>

“老师,这个萝卜是直播挖的,真有90斤。”</p>

“我看了,不是作假。”</p>

“我觉得这个萝卜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我们要不申请一笔经费,高价买下来吧!”</p>

张望远看着视频里,江风还有两个员工一起挖出萝卜的场景,也是被完全的吸引住。</p>

从视频中看,完全没问题,确实是挖出来的萝卜。</p>

但毕竟是网络,真实性存疑。</p>

也可能用了什么激素。</p>

“看起来是真的,但还是得经过机构检测。”</p>

“必须是纯绿色植物才有研究价值,如果用了化肥和农药都是不行的。”</p>

张远望开口说道。</p>

“90斤,还是太离谱了。”</p>

齐林又问道:</p>

“那老师,需要我联系他问问吗?现在农研所那么多,很多大学里的研究所估计已经在闻了。”</p>

张望远忙说道:</p>

“问,赶快问问,最后高价买下来。”</p>

“这个萝卜,花点钱还是值得的。”</p>

同一时间,江风正在直播。</p>

这个时候,他接到了西林浩特林草局的电话。</p>

农业的几个部门相互之间都有人员派遣学习,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张望远托人找到了林草局,让林草局的人帮忙和江风沟通。</p>

江风接起电话,在电话里和林草局的人交流。</p>

对方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想高价买下这颗萝卜。</p>

“买我的萝卜?一个白萝卜而已,街道上都是吧。”江风想知道林草局买萝卜干什么,于是追问。</p>

“江场主,不是我们要买,是农研所的一个教授想买。”</p>

“你这个萝卜有研究价值。”</p>

“而且最近有农副食品展示会,这萝卜也能在展览会上展览。”</p>

林草局的人和江风说道。</p>

闻言,江风点点头,“行,我明天先送去测评,测评后才更有说服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