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两会”召开(1 / 2)

回清从龙 方隶 7679 字 2019-10-02

 康熙听了小贩的话,面颊的肌肉不住地**,恨不得一擂桌子跳起来,发道圣旨,把鳌拜捉到菜市口零碎刮了:“朕三令五申禁止圈地,你鳌拜全当耳旁风了,连耳朵都不进一下,看你把这些小民给逼的。你还越圈越有胆了,都圈到朕的头上了,这国家是你的还是我的?”

小贩没注意到康熙的脸色,兀自说道:“现在京城是物价贵,银钱贱,小老百姓辛苦一日,能吃顿饱饭就不错了。人都说京城是天子脚下,好风好水的好地界儿,随便一门手艺都能挣大钱,可他们哪知道现在京城的百姓都穷得烂裤裆了。”

善于察言观色的黄敬,已知康熙怒火都烧到骨头眼里去了,他多想跳出来把小贩骂个狗血淋头,但迫于康熙的威势,始终没敢动摊儿。心中忖道:“穆里玛圈皇庄的事还是被康熙知道了。得,鳌公爷少不了要暴跳如雷一番,今儿晚上就看‘鳌公爷怒斥穆将军,大兄长痛责小胞弟’。”

康熙明白再恼也不能对小贩发火,作速除了鳌拜才是正理。他按下心中怒气,笑着道:“你的手艺不错,味道很美。黄老二,多多赏钱。咱走着。”

黄敬一脸谄媚的点头哈腰,掏出一定银子,在小贩面前晃着道:“你想要吗?”

这小贩活了恁大年纪,先是逢上战乱,后又遇上圈地,没过过一天舒坦日子,哪里还能见得着这大一定银子,一双眼睛紧追着那银子左右晃动。不一时,就满眼放金光,弄个头晕眼花。他赶紧摇摇头,吞下一茶壶的口水,狠劲地点点头。

黄敬越发来劲了,嘻嘻哈哈地道:“想要就说啊,说了就给你。”

小贩梦呓似的挤出两个字:“想要。”

“哈哈哈哈!”黄敬扯着嘴角仰脖一笑,挤着眼道:“怎么着,五两银子还买不来你一句奉承话儿?说句好听的,爷我就给你了。”

“黄老二,还不给爷滚过来,磨蹭啥呢!”康熙在十步开外骂道,“快点过来,鸟笼子还等着你提溜呢。”

“唉。”黄敬应了一声,一个抛物线把银子丢给小贩,一溜小跑地追上去。边赶还边寻思:“咱上头没哥啊,干嘛叫我黄老二?黄老二,黄老二,哎呀,这是变着法子骂我呀!好嘛,就让你再欢实几天,等鳌公爷把你给废了,咱也是开国元勋,到时咱也弄百八十个婴儿脑吃吃,重新造出咱的势,让你也瞧瞧咱是咋个样子生龙活虎地。哼哼,头一个就把苏麻喇姑那小妮子摁在身子底下,哈哈哈!”

康熙又转了会,天就擦黑了,黄敬瞧着时候差不多,就捂了肚子,唉唉呦呦地道:“爷,奴才想是吃坏肚子了,您等会奴才,让咱把它放出来。”他还真有能耐,说着就憋出了几个大臭屁。

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递个枕头,康熙正想法怎样支开他,他倒自己送上这么一个机会。康熙也就顺水放船,捏着鼻子道:“既如此,你就寻个郎中瞧瞧,回家歇着吧。”

黄敬把手里拿的东西递给纳兰性德,又说了些酥**麻的恭维话,瞧康熙去的远了,他直起身子,拂了拂脸,走到街角觅顶轿子,奔鳌府而去。

**********************************************

康熙等人摆脱了黄敬,来到事先定好的地方,刚转过街角,明珠从一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马车上跳下,迎着康熙打个千儿,环顾一下人数,道:“爷,把黄敬甩开了?”

康熙鄙夷地道:“那个阉竖去鳌府了。”

明珠没有言声,扶着康熙蹬车。狼谭伸头往车厢一望,见众人都已坐定,放好帘子坐下,对车把式道:“走。”

马车在索府后门停下,索额图立刻迎了出来,一掀长袍前摆跪下施礼道:“奴才索额图叩见皇上。”

康熙摇头道:“这不是说话的地方。”

索额图闪开一步,让康熙当先走了进去。一进索府,这群人立刻分成了两拨,康熙、魏东亭、明珠在索额图的引领下向密室走去;纳兰性德、郝老四、狼谭几人随索府管家向前花厅走去。魏东亭在拔步之前,掏出火枪递于郝老四,这才迈着正常人的步子走路。

来到密室,索额图亲自端来了清火的金银花茶。康熙喝一口道:“布置得不错嘛,很有夫子的味道。”

索额图讪讪地道:“多谢万岁爷夸奖。”

“诶,朕不是损你。”康熙伸手绕圈一指,道,“这屋里经、史、子、集,样样齐全,足见索爱卿平日里下了功夫。汉人几千年的文化,足够咱们学一辈子的。就连这治国之道,都要在汉人书上学。汉人,实在是成熟啊!”

康熙来到这不谈鳌拜,倒先发表这一通感慨,明珠和索额图谁也吃不透他的意思,真是天意莫测啊。不过,还有一个人是清醒着的——魏东亭。在他看来,康熙的意思不过是要告诫臣子多向汉人学习,团结汉人,共同治理国家。这当然也是魏东亭所希望的,同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为何要“兄弟阋于墙”。

但是,这些来自后世的观念也常常让他揣摩不到事情的另一个方面——成熟的民族必定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落后的民族在她面前总有自卑感。满族,一个整体发展水平只达到汉族西周时期水平的民族,在孝庄的带领下,抓住历史机遇入主中原,做了亿万汉人的统治者,自卑感也就演变成了恐惧:它害怕自己有遭一日被汉人推翻,招致汉人更加残酷的报复。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它就要想方设法地把自己拉到与汉人持平的位置,最好让汉人从此裹步不前,而自己则在向汉人的学习中化落后为先进,反过来再以文明者的身份俯视“未开化”的汉人,从而使大清国运永祚。

若是让满族和汉族正面对抗,那无异于拿着大刀长矛的土著勇士同扛着燧发枪的英国兵干仗,满清入关也就无从谈起。但由于历史的巧合,让满人有了皇太极;由于明朝的对外(指少数民族)政策,把聪明绝顶的孝庄逼入了满清阵营。这无疑给满洲这头只会使蛮劲的驴子安上了一颗聪明的头脑,入关前,它拉拢汉人,利用汉人;入关后,更是加上了一条愚弄,把天下亿万生灵**于鼓掌之间。

满清的愚民政策可谓贯穿清朝始末。清末期,为了维护其风雨飘摇的统治,清政府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实行“预备立宪”,慈禧(姓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后抬旗如镶黄旗)如是说:“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确固······”

出洋考察回国的载泽(1876一1929,满洲镶白旗人,爱新觉罗氏)也说立宪有三大好处,一保“皇位永固”;二使“外患渐轻”;三是“内乱可弥”。

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与九年前的《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如出一辙。实际上,它就是日本宪法在中国的一个翻版,只不过删去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条款。

《钦定宪法大纲》统共23条,有14条用于维护清朝皇帝的大权,真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相(首相)位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却不享有任何权利。

其实,这点魏东亭根本不可能看到,当然也听不出康熙这话就是说给他听的。在他的意识里,康熙仍是一如既往的支持自己,甚至孝庄也站到了自己一边。殊不知康熙已被孝庄重新拉回了满人的队伍里。

魏东亭揣摩出了第一层意思,便有心送康熙一件礼物,想让这件礼物来做康熙的座右铭,时刻提醒他中华民族亲如一家。但送什么,一时还决定不了。

康熙坐下道:“今晚要议的是如何擒住鳌拜,并剪除他的羽翼。你们都坐下,说说自己的想法。有话尽管言之,不必拘礼。”

**************************************************************

黄敬赶到鳌府,恰巧鳌府一个长吏开门出来,一见他,立刻抓住手腕往里扯,嘴里催促道:“快点吧,老爷就等你呢。”

长吏把黄敬引到鳌拜书房前的月亮门,对他做个请的手势,转身离开。鳌府家教极严,除了管家,任何人都不得擅入书房所在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