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康熙布棋(1 / 2)

回清从龙 方隶 7915 字 2019-10-02

 康熙采纳魏东亭的建议决定选派八旗子弟去西洋学习,第二日早朝快结束时,他向群臣公布了这个消息,当然打着幌子:“各位爱卿,朕要从八旗子弟中选些聪明好学的入宫陪朕读书,年龄在十五到二十岁之间,你们向朕推荐些人来.”

群臣听到这个消息显得激动万分:前些日子一直羡慕明珠,他儿子纳兰性德才13岁就做了御前侍卫,没想到现在这样的好事也落到了咱们头上。给皇上当侍读,这是何等体面的事啊,说不定以后他们还能做太子太傅呢。有了这层关系,以后不就好做官了吗?

一散朝,那些旗人大臣便走亲访友、奔走相告。顷刻间,这消息就传遍了满蒙汉二十四旗。没有合适人选的就把亲戚家甚至是包衣奴才的孩子给荐进宫去。

本来康熙是让南怀仁帮他把关的,可南怀仁被魏东亭拉去铸炮了,只好让安文思和利类思来挑大梁。好在他俩和南怀仁感情甚笃,又受了南怀仁的嘱咐,不至于泄露秘密。

康熙本以为那些大臣会良莠不齐地乱荐一气,没想到他们也不敢在皇上面前丢份儿,荐来的人还都有些真才实学。饶是如此,选拔时也不敢稍有疏忽,只要和鳌拜有一丝的联系,立刻找个理由给打回去。用现在的话说,政治可靠是先决条件。

经过第一轮的选拔,有60个少年入围。下面就要进行更加残酷的“淘汰赛”了,进而优中选优、精中选精。毕竟名额有限,送他们留学又要花费大把的银子,本着节约的精神,只得如此。

然,有一个人是幸运的,那就是纳兰性德。他被康熙点了名,直接领了去欧洲的船票。当然,过场还是要走的,他每天也要和那60个少年一起学习西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康熙发现这些少年学习西学的劲头十足,毕竟西学要比枯燥乏味的四书五经有意思的多,特别是那些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科学实验。

当那些王公大臣们得知他们荐进宫的人全被皇上拉去跟两个洋鬼子学习西学时,一个个叫苦不迭,“这不是误人子弟么?”。

于是,奏折雪片般的从内阁飞向康熙的书案。对这些奏折,康熙看都不看,连内阁的票拟都不屑一顾,批上“知道了”就发了回去。

这些大臣看到皇上批复如此爽快,想是回心转意了,大事已偕,当晚不免推杯换盏,小小庆祝一番:真是“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西洋奇淫巧计岂可取代圣人之道!

可是他们眼巴巴地等了大半个月,才见有人从皇宫里出来,清点一下人数还少了二十个。再看那些被涮下来的孩子,一提起西学就两眼放光,看到四书五经就如老和尚见到肉一般厌恶。他们这才明白过来中了别人的套了,于是就隔三差五地呼朋唤友去宫门前游游行、示示威。

怎奈康熙王八吃秤砣,他铁了心了,对抗议的大臣视而不见,任由他们挨风吹挨日晒。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这些满族大臣深觉势单力孤,开始发觉群众力量。一方面,联合亲王贝勒、八旗将领和议政大臣,从正面展开攻势;另一方面,让自家的婆娘借请安之名,向孝庄告状,让康熙后院起火。

斗争归斗争,学习归学习,20名优秀学生成功的从“幼儿园”毕业,下面该接受“义务教育”了。等孙殿臣一回来,他们就要去欧洲留学了。为了增加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康熙亲临了他们的毕业典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一阵声振屋瓦的呼声中,康熙领着苏麻喇姑和张万强走上讲台。他先环视了在下面肃然而坐的“小朋友们”,见他们个个精神抖擞,优越感溢于言表,康熙满意地点点头,向安文思和利类思投去赞许的目光。

这些将会操纵大清历史走向和荣辱兴衰的天子骄子们大都是第一次见到皇帝,虽然极力地克制,但仍有些紧张。康熙为了缓和气氛,首先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皮萨罗,内容是他灭掉了印加帝国。他要勾起这些人对“名”的狂热。

接着康熙讲了让他们学习西学的目的,并问有没有不敢去的。这些人年龄虽说不大,但可以说是八旗中的佼佼者,胆量、能力自是高人一筹,加之从小接受忠君的思想,“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可以说是他们的座右铭,现在他们心中的“现世神”要让他们去做留名青史的事,他们怎能不前赴后继、奋勇向前?

漫说让他们去西洋,就是让他们现在自裁,恐怕他们也不会皱眉头,因为这是荣幸,是君恩。所以康熙话音一落,他们立刻高呼:“愿往!”

“好样的,不愧是八旗精英!”康熙赞道,“你们将去学习军事、物理、化学、天文和经济,一会就报出你们的志愿,让安先生和利先生对你们因材施教,进行专门的培训。但是,从今天起,为了保守秘密,你们就再也不能离开这里一步,不能和任何人见面。不过请放心,等你们回国时,朕一定为你们开辟出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就让我们君臣为了大清的明天一起努力!”

其实,安文思和利类思对他们只是进行一些基本的、理论的、简单的培训,特别是军事上。纳兰性德等人想要接触到更多的海军知识只有等他上了船,再去向那些船员请教了。

康熙又说了些鼓励话和场面话,就领着苏麻喇姑和张万强离开了,把讲台留给了安文思和利类思。

这个学堂设在皇宫内,值事太监也全是康熙的亲信,所以康熙并没有急着回宫,而是进了另一间小屋。等小太监端上茶退出后,苏麻喇姑急不可耐地道:“万岁爷,奴婢总觉得这样做有点冒进,欧洲人万一心怀鬼胎,大洋相隔万里,可怎么救他们啊。”

“不至于,他们既然想与大清通商,就不会起这份歹心的。”康熙道,“有南先生从中斡旋,教会也可以保护他们的。”

苏麻喇姑依然担心:“南先生不是说欧洲人正做奴隶贸易吗,万一他们被拐去做了奴隶怎么办?”

“这个······不会吧,船是南先生协调的,应该靠得住。”康熙也没底了。

“就怕欧洲人黑了心。他们可是大清国未来的人才啊,一想想我就怕得不行。”苏麻喇姑说着蹙眉长叹一声。

“我和虎臣再商量商量防范之策。”康熙咬咬牙,又道,“经过前明200余的闭关锁国,现在我国已大大地落后于欧洲了,要想彻底赶上,就只有这一法了。虽然有危险但也只能咬牙试一试了。”

“哼,都是东亭出的馊主意。”苏麻喇姑恨恨地道。

“婉娘,你真的打算做魏家的人了?”

苏麻喇姑话赶话说漏了嘴,见康熙又拿这说事,她羞得满面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她打迷糊道:“万岁爷此话何意啊?”

康熙摆摆手,等张万强掩门退了出去,开门见山地道:“朕想让你做卧底,若是他有不臣之心,你帮朕把他除掉。”

苏麻喇姑终于明白昨天晚上康熙为何说要于他们赐婚了,原来是想让她监视他并······她难以置信地看着康熙,问:“东······他不是对您忠心耿耿么?”

“他现在是对朕忠心耿耿,但朕要称霸海洋,好些事情都得让他去做,同样他手中的权利势必愈来愈大。但随着权利的增大,时间的推移,难保他不起异心。所以,朕希望那时你能······”

“真没想到他居然有这么重的疑心。”苏麻喇姑心中这么嘟囔一句,嘴上却说,“这事不会出现的。”

“不出现更好,但朕仍要未雨绸缪,以免事发时措手不及,以致生灵涂炭。”康熙声音压得很低,但却透着重重的杀气。

什么生灵涂炭,还不是为了你家的江山!要不是你亲口说出来,我恐怕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还有这么重的疑心,隐藏得真够深的。难道这就是帝王之术?为什么,为什么你们男人的事总要我们女人作牺牲品,还兼带着我们的爱情?你再也不是那个小玄烨了,你长大了,你也开始玩心计了。

苏麻喇姑痛苦地闭上眼睛,轻轻地问:“为何要告诉我,就不怕我告诉他么?”

“因为朕相信你,因为太皇太后待你像亲孙女一般,朕待你像亲姊姊一般,难道我们之间的亲情还比不上一个他么?朕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