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章:(2 / 2)

房租是按面积算的,根据居住环境的不同,租客需要付的房租是每平方米一毛钱到四毛钱,像大四合院这么好的,房租再高一些都有人争抢租住。

薛逢这么急着替齐淑芳买下来,原因就是这座四合院的地段好,住在这一片的人非富即贵,就算是外国人也想迅速融入首都的社交生活。

这样算下来,一年可以收取六千美元的租金,按照汇率就是九千四百六十二块六毛钱,一小部分用来修缮维护四合院,一千块就绰绰有余了,剩下的大部分收入自己囊中,作为还款,只需五六年就能还清欠自己的钱,大大减轻了齐淑芳的压力。

薛逢算盘打得很精,五六年后,相当齐淑芳没花一毛钱就置办下了这座四合院。

她是慕家的儿媳妇,是慕青云的妻子,平时来往的亲朋好友个个非富即贵,四合院对她来说是身外之物,不值一提,事实上她反而不适合购置四合院招人注目。但齐淑芳不同,齐淑芳和贺建国的前程全靠他们自己努力,拥有一个好的住宅环境显得格外重要。

别说四合院了,就是收藏的那些首饰自己都得掂量着佩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突然之间,不少女同志身上就出现了首饰的踪影,金的银的珍珠的,一个看着一个,渐渐地挣脱了前些年的枷锁,纷纷拿出自己珍藏的珠宝佩戴在身上增光添彩,也慢慢出现了穿连衣裙的女青年。

薛逢最喜欢齐淑芳送她的那颗蓝钻戒指,闪闪亮亮,火彩好得要命,真是美极了,可惜她不能戴出去招摇,只能在家里自得其乐。

“外国人的钱很好赚,我算过了,每年租金能剩八千多,租金我收了,就当是你们还的钱,一个月的一百块钱你们留着吧,五个老人三个孩子再加上人情来往够你们费神的。”见到送钱送东西的贺建国,数了钱收下的薛逢忽然想起一件事,“对了,你等一下。”

她从内部竞拍到了一些失势官员家里的珠宝首饰,那些官员被逮捕后,家就被抄了,数以百计的文物古玩都充公了,珠宝首饰则是内部拍卖,其中有不少是我介绍你去的就行了。”

说着,她把这个朋友的名字告诉了贺建国。

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贺建国大喜,连声道谢。

“谢什么?一家人,不用谢。你去忙吧,以后有什么需要的,跟我说一声。”在首都,她薛逢虽然没啥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也能说得上几句话。

“多谢大姐。”

小四合院以前住了好几户人家,随便搭建了不少灶台、厨房等,格局改得面目全非,这些都得全部拆掉,贺建国全身都是力气,自己一个人就给解决了,也顺利地买到了一车又一车的古砖旧瓦和拆下来的木窗木门等,堆满了院子和西厢房,慢慢整理。

齐淑芳下旬接到了电报,随后接到录取通知书,如愿进入首都大学。

通知书发到单位,这下子齐淑芳成红人了,首都大学啊,那是国家最高学府之一,不是靠推荐,而是真本事考进去的。

“淑芳,有你的。”

随着王大姐开口,大家都跟着连声恭喜。

“首都啊,我要是能去首都一趟,我就是死也值了。”

“死什么死啊,不嫌晦气。淑芳,你到了首都,可得……悖∧阌懈鼋憬阍谑锥迹既ズ眉复瘟耍隙ú痪醯眯孪柿恕!

齐淑芳莞尔一笑:“首都大学的校园我没去过啊!对我来说,每一次去首都都会觉得非常新鲜。因为两次都是冬天去的,所以我没有去长城看看是不是雄伟壮观,也没有去看看首都的很多美丽景点。”

大家叽叽喳喳讨论了一番,直到领导找齐淑芳。

齐淑芳考上首都大学,所在的单位也觉得脸上有光彩。浩劫结束了,知识分子慢慢又有了之前那般崇高的地位,大部分领导都是知识分子,自然尊重读书人,鼓励齐淑芳到了学校后好好学习,把握住学校教的所有知识,并给让她把工作交接一下,准备入学事宜。

齐淑芳非常感激,迅速处理完工作回家。

金教授和金婆婆开心地道:“真好,就说你肯定能如愿以偿!需要做什么准备?你去上学,两个孩子肯定带着,我们就跟着给你照顾孩子。”

齐淑芳也很开心,笑道:“行李就不用说了,录取通知书必带,还有就是户口迁移证、粮油关系转移证和商品供应关系,原来不止建国一个人需要。虽然我毕业后很有可能回来继续上班,因为填写志愿时我没有在服从国家分配上面打钩,但是我想把户口迁到首都去,我还想让七斤和平安在首都上学呢!粮油关系转移证和商品供应关系上面必须注明古彭市停止供应的时间,等到了学校,三月份开始就由学校供应了。”

“这是应该的。我和你师母本来该回上海的,但是我们没有回去,所以粮油关系和商品供应关系都在这里办理,你到了首都,自然得迁到首都去。”

金婆婆在一旁点头赞同,“你的容易迁过去,七斤和平安可以随着你一起迁,你在首都有大四合院呢,可以落户。小四合院现在在建国名下,他如果想迁户口的话也很容易。我和你老师的有点困难,让我想想该怎么解决。”

“这个啊,师母您就别担心了,我托大姐和雪寻帮帮忙,肯定能办下来,毕竟咱们有自己的房子,不会给首都增加住房压力,就是粮油和商品供应也是从这边停止在那里领取,都是出自国家。”齐淑芳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金教授和金婆婆照顾七斤和平安,真是帮了她和建国很大的忙,以后在自己上学时还得照顾肚子里这个小的。

其实,七斤周岁断奶后,齐淑芳想过请贺父帮忙照料七斤,自己和贺建国没有后顾之忧,后来贺建国说老家那边老人们都得干活挣工分,很少替儿子家带孙子,她就不提这件事了。

不是老人们不想带,而是子孙多,带不过来,给这个儿子家带,那个儿子肯定不满。

所以,贺楼大队的大部分年轻父母都是自己带孩子,除非很忙很忙,否则都不丢给父母,贺父一个老人都没给另外两个儿子带孩子,突然来给他们家带孩子,贺建党夫妇和贺建军夫妇会怎么想啊?为了不让那两个儿子多心,贺父都不愿意来城里长住。

齐淑芳第二天推着自行车,带两个孩子回老家,把自己考上大学的好消息告诉他们。

自从自己参加考完试,家里人都在着急地等待结果。

红太阳公社有不少知青参加了高考,也有几个被高校录取了,瞬间成为方圆数十里的风云人物,比之前一年推荐一个的工农兵大学生更加风光。

贺父得知自己家又出了一个大学生,而且是首都大学,高兴极了。

“我老贺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老三是大学生,现在去首都进修,老三媳妇也是大学生了!”贺父摘下头顶的兔皮帽子,满脸红光,在堂屋走来走去,根本停不下来,大着嗓门吆喝道:“小荣娘,小阳娘,过来帮忙做饭,庆祝七斤娘考上大学!”

王春玲和张翠花匆匆跑过来,又惊又喜,“淑芳考上大学了?”

贺父笑着点头。

“那可真得好好庆祝庆祝!我去杀只鸡,再拿几个鸡蛋过来。”这两年政策宽松了,都一年多没搞割资本主义尾巴了,于是家家户户又开始养鸡养鸭,张翠花比较勤快,养了一二十只鸡,隔三差五吃顿炒鸡蛋。

王春玲也去杀了一只鸭,捞了十个咸鸭蛋。

妯娌两个风风火火地忙开了。

任由一双儿女跟着贺父,齐淑芳到厨房里帮忙,两个嫂子都知道她怀孕了,反应非常激烈,这两个月贺建国可没少回老家想办法,就说道:“我们两个人就够了,你别忙活了。你要是想帮忙,就帮着烧锅。”

“好嘞!”齐淑芳坐在灶台前的骨牌凳上,扯起了风箱。

妯娌三个正说话,齐淑芳忽然听到金教授的声音,纳闷地走出厨房,只见他带着一个后面跟着好几个保镖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身边停着一辆车,“淑芳,快过来,这是老马的大儿子,刚刚找到咱们家了。”()<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