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北上见闻(2 / 2)

“那这些卡车和武器是从哪国购买的?”因为深知炎黄此时的科技生产水平,罗隆基问出了自认为很“核心”的问题。</p>

“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p>

“你什么?不可能!”感觉对方是在开玩笑,吴晗大声问道。</p>

“这个解释起来很麻烦,而且不少内容也确实涉及军事机密,等各位过了长江,到北方看看就明白了。”民盟几人的反应和思维,并没有让肖新槐感到惊讶,他呵呵一笑,半解释半卖关子的道,然后把话题转向别的方面。</p>

由于有了吉普车赶路,仅仅两天的时间,民盟几人就抵达长江江边,然后看到江面上密密麻麻的铁质运输火轮,在运送大量的物资和众多的百姓。在一片惊讶声中,他们连车带人一起开上其中一艘火轮,稳稳当当的抵达了度过长江,抵达北岸。</p>

从北岸渡口仅仅出发十分钟,章伯钧就发现到了异样。不同于长江南岸尘土飞扬的土路,吉普车跑在北岸,竟然行驶在一条一眼望不到边的柏油马路上。路中间粉刷的黄色油漆和两侧的白色油漆,光亮可人,一看就知道是新修建不久的。马路两边也经过人工有意的修护,过于突出的山丘靠近马路这边,全部使用碎石子和水泥浇筑,从而防止山石滑落,因确保路上行车和乘客的安全。</p>

再开了半个多时,变化更加明显,首先对面车道不时驶过大吨位不同的机动车,有大卡车、大巴车,也有汽车和摩托三轮车,不断流的它们,组成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工业化气息。从道路两边,不时可以见到规模不大的镇城。虽然仅仅是从远处眺望,也可以很肯定,镇里的建筑非常新、非常美,规划的很漂亮。从吉普车的角度望去,但见三四层的楼横平竖直的坐落在,按经纬分布的县城道路上,路上面车辆穿梭不停,行人来往有序。更有甚者,章伯钧还在城镇十字路口看到了闪着红绿色的交通指示灯。</p>

“那是哪里?”心中疑问终于越积越多,憋不住的章伯钧出言问道。</p>

“哪?”</p>

“就是那!”伸出右胳膊指示方位的章伯钧,大声答道。</p>

“应该是某一座县城或者乡镇吧。具体地名我也不知道。”肖新槐扫了一眼,摇了摇头答道。</p>

“我想的是,那里很新很漂亮,还有交通灯!”</p>

“你这个啊,每个改造后的县城和乡镇都有。”</p>

“真的?”</p>

“真的!”</p>

“怎么可能?”对炎黄民间非常知根知底的章伯钧,不信道。</p>

“大家如果有疑问的话,在经过下一个乡镇或者县城,我们可以绕道去看看。”</p>

半个时后,安徽境内某地的一处乡镇新城。</p>

这里面积不大,总共也只住了4百多户人家,总人口大约1800来人的样子。镇里面只有条主路,两横一竖贯穿乡镇中心区域,他们相交处安装有红绿灯设备。主路周围则多是宽度较窄的支路。整个乡镇的建筑风格,偏向深棕色的沉稳风格。几座仿木式建筑的标志性民居分布其间,一间门口用白布黑字展现出一个大大的“米”字,另一间则用蓝布白字,显示出同样大的“染”字。</p>

此时车队停靠在乡镇内的公用停车场内,肖新槐找到了当地的村长,给自己的客人介绍当地情况。整个村子因为此时天气处于冬季,时令处于农闲,所以地里看不见人干活。但村子内设有木材加工厂、瓷砖地砖加工厂各一座和手工染布作坊、酿酒作坊各一家,所以村内每个人都相当忙,路上看不到成年人在走动。只有岁数太大,已经不能劳作的老人和几岁大的孩子,在外面晒晒太阳、嬉戏游乐。</p>

“你是,整个炎黄大陆长江以北,绝大部分乡村县城已经完成了类似改造?”章伯钧难以置信道。</p>

“是的,据我所知,除了太偏僻山沟最深处的乡村,其他绝大部分应该已经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造。”</p>

“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造?”罗隆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p>

“对,我们把**初级阶段叫做社会主义,把赶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大建设命名为现代化改造。”</p>

“这都是这半年来完成的吗?”</p>

“有一些是早就做准备的了,但是道路、电力、桥梁和老百姓住房,都是这半年来完成的。”</p>

“天啊,这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p>

再上车后,民盟的每个人不再话,而是仔细思考消化刚刚得到的信息。</p>

当天晚上9,章伯钧一行人抵达西安,并亲眼目睹了夜晚西安,作为一个两百万人口(1944年人口数)聚集地的繁华,看到现代感十足的房屋、灯设,感受着在他们心中,应该不属于炎黄的那份富足、安逸和舒适,所有人沉默了。明天面对取得这样建设成就的炎黄红党,他们又该什么,表达什么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