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拾四章 民国范与被代表(1 / 2)

 ps:第二更来了^_^</p>

目标位面,炎黄大陆陕西省延安市,王凡居住的窑洞内。此时窑洞内正在举行一场规模的茶话会,屋里有位客人,分别是王凡特意请来的老mao、刘少qi与周恩lai。前两天,经过王凡的提醒,老mao妥善解决了远在苏联的家事,也算是了却自己一副心事,心情大好。正好王凡有事情,想请教几位叔叔伯伯,于是便有了晚上的这次茶话会。</p>

</p>

“王凡,有什么事情?”老mao品了一口茶杯里的茶水,随意的问道。</p>

“呵呵,私事,不是大事,今天正好几位伯伯有时间,我做东,想问问和了解一下自己心中的一个疑问。”王凡语气轻松的答道:“其实来也简单,就是最近后世出现了一股怀念民国的风气,简称‘民国范’,大体上是196年到196年这十年是黄金十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很快。”</p>

“主要提到了几个例子:一个是武汉的纺织女工,一月0多块大洋,高过上海市公安局巡长(18元)和上海卫生局的科长(0元);第二个例子是一个工的年薪竟然可以在汉口买1亩地;第三个嘛,是老武汉的叶开泰,他们开给学徒的待遇,规定学徒三年期满后,月薪10个银元,第二年15个,第三年0个,全体店员每月发“月费钱”,作为剃头、洗澡、洗衣的费用。每年带薪休假7天,如果没请假,则多发7天的薪水。端午、中秋有奖金,到年终再以各人薪水为基数进行分红,一般年景,1元薪水可分红四到五毛钱。药店还有基金会,分期存入4个月薪水,等像切药老师傅——吴硕卿告老回乡时,取回本息500多元。”</p>

“总的来吧,这股怀念民国黄金十年的支持者认为,在19年,上海工人的月工资一般可以达到0元,双职工家庭年收入在400元以上。技术工人、学教师、医护人员等家庭的月收入均超过50元,达到康水平;中级职员、工程师、中学教员、医生、记者、作家、律师和一般演员的家庭,月收入一二百元以上,进入中产阶层。”王凡补充道。</p>

“这样啊,呵呵,王凡,你的看法呢?”刘少qi听到后,微微一笑,问道。</p>

“我有些乱,因为我时候接受的教育,告诉我民国就是万恶的旧社会,主权沦丧、积贫积弱、灾祸不断、饿殍遍地、军阀混战、列强横行、倭寇入侵,天天笼罩在阴暗、恐怖、绝望的气氛下。可是这些文章的发布者,又通过引经据典,描述了另外一个民国,淳朴、希望、乐观、憧憬,总之民国的思想是进步的,恋爱是自由的,生活是悠闲的,情调是资的,求爱是浪漫的,官府是勉强还算过得去的。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观让我很迷惑,并且这些日子来,我自己也去不少城市看了,总的来还是悲大于喜,但是思想上总感觉隔着一层窗户纸,看不通透,还差一就能看到事态本质,所以想问问几位叔叔伯伯,你们的看法呢?”王凡将多日来,萦绕在自己心中的疑惑了出来。</p>

“王凡,你分发给我的那些资料,我看了,呵呵,有些意思啊!”老mao一笑,道:“还是从我自己起吧,1918~1919年我在燕京大学(北大)图书馆担任管理员,而海归学者胡适则在北大当教授。这你知道吧?”</p>

“恩,这个我听过!”</p>

“我当时的月薪是8块大洋,胡教授的月薪是40块大洋,相差0倍,当然了胡教授的工资也不算最高的,当时北大中文系主任是陈独秀同志,他的月薪是400块大洋,而且几年后,北大教授的月薪还要再翻一倍,平均达到500块大洋。但是很遗憾,图书管理员的月薪却一直没怎么上涨。”老mao淡淡的出一组又一组数字。</p>

“差这么多,这样算下来,岂不是相差0倍到60倍?”王凡被巨大的比例差距吓了一跳。</p>

“相差的很大,但是如果仅仅是数值上的变化,并没有什么,关键是套用你们后世的一个名词,购买力的差距,因为我干的是北大的图书管理员,所以生活在北平,当时1919年的北平,一块大洋应该可以买0斤米,8斤猪肉(数据来源《民国经济史》),相当于后世多少钱?”老mao问道。</p>

“恩,大约40~50元吧!”王凡心里计算了一下,答道。</p>

“按照你算出的结果,我的工资大体上相当于后世的0~400元,那么胡适呢?他的收入是9600~1000元,这里显示出极大的贫富差距,但是和后世的贫富差距有个最大的区别,你注意到了吗?”</p>

“什么区别?”</p>

“后世收入如果是00对应96000,和民国的0对应9600,虽然从比率上看是一样的,但是到了实际生活中,00一个月能活着吧,0一个月能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