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中国人的纪年,是用的干支纪年法,追溯起来源远流长。

传说当年黄帝命大桡氏造纪年,于是就有了天干地支。我们的每一年,都是用一个天干配一个地支,一个循环六十年,俗称为一个花甲子。这六十年一个花甲子里,又有五个小循环,每十二年为一轮,每年都用一种动物来代表,于是又有了十二生肖。

例如甲申年,其中的“甲”是天干,“申”是地支。

中国历史上很多大事件,都直接以干支纪年来称呼,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等。

不过就影响而言,这些恐怕都没有三百六十多年前那个甲申年发生的事件来得那么大,那么深,那么久远,以至令此后无数人难以释怀。同样,三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也如无数先人一般,对那个甲申年里所发生的事,无法释怀。

那个甲申年——大明崇祯十七年,是一个真正的多事之秋,一个“天崩地解”的年代(1)。

那一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灭亡。

那一年,李自成进京,崇祯缢死,明室倾覆,吴三桂倒戈,满清入关。自此后,神州无复汉衣冠几达三百年。

那一年里所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差不多每一件都足以让历史进程大大地改变。

关于明朝的灭亡,原因众多,清人在《明史》《神宗本纪》中写有这么一句话:“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清高宗乾隆则在他所撰的《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中道:“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这些关于明朝灭亡主要原因的分析评论,和众多后世史家之见并无二致,即明亡之征起于神宗,此遂为一时公论,故近代明清史研究奠基人之一的孟森先生在评崇祯时道:“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