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不一样的世界(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拾荒者乐园,人间天堂。

原本周阳之前早有所心理准备,想来她们所说的这‘人间天堂’不过是那些无家可归的拾荒者们对这几栋破房的感激之称。实际情况下,这‘天堂’不仅不美、不宽阔、不干净,而且还会很破旧、很凄零、很脏、很乱、很差……

可实际情况却是,在这深山坳里的栋烂尾老楼里,配套设施虽然简陋至――电不通,用蜡烛;气没有,烧干柴;水当然不可能是自来水,而是他们自己挖建的一口井……

但是,这里除了东边那一栋楼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塑料薄膜、废书废报、破铜烂铁,西北两侧住人的那两桩房里,那可却是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的。

烛光中屋里的人们,虽然有瞎眼周四婆、瘫痪陈姨、瘸腿张兔唇小布丁为代表的老、弱、病、残、幼,但他们脸上却少有抱怨、哀叹、凄婉。取而代之的,是那种知足常乐的感恩,以及见到吴璐、吴双后的

“璐儿,你们今天怎么来啦?”

“双儿,哟嗬,怎么又长高、又长漂亮了?”

“诶呀,又买这么多吃的、用的,你们上次给我买的榨菜我都还没有吃完……”

“璐儿啊,霞儿这次怎么没有来?”

“双儿姐,快来快来,我有好东西给你看!”

……

12个老婆婆、5个老7个中年残疾,以及9个从4岁到14岁不等的小孩们。喜气洋洋地和吴氏两姐妹寒着暄、对着话、交着谈,此情此景,就真像见到了他们回家省亲的孙女、女儿、姐姐……

很感人,很温馨。

从他们的言语交谈,以及加上事后吴双的讲叙补充,周阳终于是知道了――这栋楼房的前身,是95年的时候一所职业技校在这里开建的新校址。

但中途建到一半,才知道隔山一侧两年后要规划修新铁,日后夜里会很吵;而且当时又适逢这校校领导的贪污严重,工程承包商偷工减料。其中东侧那栋楼早早地就成了‘楼歪歪’。被相关部门要求推倒了重来……

种种原因所致,这片区里的开发建设就一拖再拖,到后面干脆就完全搁置,彻底荒废了。

再然后。由于这里修建了铁。当地的城市新规划改为西移。东边远郊这片不通水、电、气的荒地,自然是没有开发商愿意接手了。

于是就成全了这群拾荒者。

让这群睡马、住桥底函洞的城市流浪者,拥有了免费的住所。拥有了他们心灵中的‘人间天堂’。

当然了,现在这‘人间天堂’里干净、整洁的新秩序,也是在吴氏姐妹、项氏两兄弟他们这批年轻人成长起来后,通过他们不懈的努力,而为这批留守者们营造的。

十年之前,这里很挤,很热闹,最多的时候住过90多个人;

十年之间,这里来了不多人,又走了更多人,开始逐渐冷清了;

十年之后,包括吴璐他们救助引来的街上弃婴、流浪残疾儿童在内,这里剩下的人们已不到当初的3分之1。而他们曾经凭借一己之力各自为战的拾荒方式,也变成了‘相对身强力壮的人们出去,拾;年幼体弱者在楼内,分;重病及高残者,歇’的互助互利……

再加上吴氏姐妹、项氏两兄弟,以及其它几个曾在这里驻扎过年轻人们时不时的精神慰问、物质救济,他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提升了不少。

但是,像他们这样的杯水车薪,怎么又敌得了这群弱势群体们无可奈何的生老病死呢?

在西侧那栋房屋的楼,最左边的一间,是吴氏姐妹的‘故居’。虽然已经有好些年没有住人了,但那群拾荒者出于对她们的爱护与想念,一直把这房间为她们空留着。

趁着吴璐正在给众人分发食与日用的间隙,周阳被吴双拉上来参观了参观,除去了地板床、朽木桌、破箱之外,最引人注意的,那就是左侧案台上摆放着的四十多个瓦罐了。

瓦罐用红布密封,上面写着不同人的名字,要不是周阳通过弹弓提前预探了里面的内容,否则在飘忽的烛光之下,他还真有些碜人的以为,里面是那些死去人们的骨灰。

吴双说,不是骨灰,是遗物。

每个罐里,都存储着那些历经生活中的‘杯具’、‘餐具’,并最终因为‘无钱吃药’、‘无钱住院’、‘无人送终’、‘无处申冤’等等原因而提前逝去的人们――他们曾在这世界上生存过、在‘人间天堂’里驻留过的证据,都搁放在这小小的一方罐里,书写在小小的一抹红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