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前哨战(四)(2 / 2)

铳子在火药快速燃烧的推进力下冲出铳膛,从屈身蹲伏的长枪手们头上高速掠过,向着两百步距离并且正在快速接近的契丹骑兵队列扫了过去。结果却是并不尽如人意,契丹骑兵打头的三百骑,倒下的只不过二三十,看那马匹扑地僵毙而骑手却在地上翻滚的样子,多半还是打中的马匹。

两百步的距离,即使是打骑兵这种大目标,即使骑兵是在正面冲锋而不是横向移动,命中率还是非常不理想。比起训练当中的高命中率,战场上影响这些初哥火铳手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临敌时候的激动或者慌乱、敌骑的晃动等等,也就是算不到天气的账上去,因为耿崇美选择进攻的此时,气候晴朗而又刚刚停了风。

不过战争从来就不是比较双方最完美的发挥,因为这种理想状态并不存在。谁更能找出克制敌方的手段,谁犯的错误更少更小,谁没有犯最后一个大错误,谁就将是胜利者。

看着冲锋中的契丹骑兵倒下去的数量,殿前司的各级军官和少数在机械地装弹、射击当中还有闲暇的军士只是稍觉遗憾,他们也没有妄想过只靠着一轮铳击就可以将契丹军击溃。他们仍然在按照操典和训练习惯有条不紊地轮替着射击、退回、装弹、再上前射击这样的循环,这就是作战,结果不是他们现在就可以去想的,他们还没有这种奢侈的时间。

可是在遭遇迎头一击的契丹武定军前锋营看来,那就是极度的震撼了。

对面的周军不等他们进入骑弓的射程就会攻击,这早就在预料之中,毕竟步弓是要比骑弓强那么一点的。但是那怎么也得是在两军接近至一百步左右的时候,而且是箭矢的抛射,准头是谈不上的,纯粹要依靠步军密集阵形提供的密集箭雨覆盖攻击,对三百骑一排每排间隔十多步的稀疏阵形骑兵来说,伤害其实不会太大。

而一旦让骑兵进入六十步的骑弓抛射位置,并且骑兵开始?转射击面对敌军步阵横向移动的话,敌军的射击准头将会更低。同样是弓箭抛射,一方以密集箭雨射击快速横向移动的骑兵稀疏阵形,一方以较稀的箭矢射击固定不动的密集方阵,谁对谁的伤害更大还真是说不定。本方的骑兵就算是扛不住伤亡,顶多不过是退回来息马饮水料,后续的骑兵会继续上前骚扰;敌方的步军要是扛不住伤亡,那步阵一旦在骑兵面前松动,后果可就是灾难性的了。

但是这一次周军远隔两百步就进行了射击,不管是伴随着射击的轰响和青烟有多么的古怪,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看不见箭矢,本方骑兵队列当中倒下了几十匹马那是事实。这样的攻击距离,这样的杀伤力和这样的准头,不是弓弩胜似弓弩。

如果这类射击并不是一次性的,如果它们可以像弓箭那样持续,本方骑兵在奔跑了一里多地以后再发蛮冲到距敌六十步的骑弓抛射区几乎就是不可能。就算是能够勉强冲过去,以周军在两百步都有如此准头和威力,与其对射恐怕也是讨不了好的,耿绍雍居然在本方遭遇第一次损失的时候就打起了退堂鼓。

随后的战斗一如耿绍雍所料,轰鸣声隔得片刻就在周军阵中响起,随着周军阵中腾起一阵青烟,本方必会倒下数十名骑兵,而且随着双方距离的拉近,连后排的骑兵也不能避免伤亡。

当遥遥望见剽悍的奉圣州祗候郎君萧撒剌,这个大辽世宗皇帝次女耶律观音的夫婿,一直冲在队伍的最前列,终于在距离周军步阵百步不到的地方倒栽下马,耿绍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战栗,急忙命令掌号郎君吹响了撤军的号角。

在周军火铳手持续不断的射击当中,如潮涌来的契丹骑兵又如潮而退,双方很快就恢复了起初的对峙局面,除了依然横在两军之间的铺开于周军阵前一百步至两百步这一段开阔地的上百具人马尸体,就再也没有什么战场的遗迹了。<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