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第贰肆六章(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246薛螭:这特么是谁给的勇气?

是丁氏早有预谋,故而趁机而为?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迫使其下定决心、断尾求生?

……抑或是,两者皆有?

薛螭又细细捋了一遍丁氏及其大姨一家的相关资料,心中越发倾向里面另有他不知道的隐情存在:

要知道,把人打发到庄子,对外可以统一说成是因为这些人失职之故,但对内却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林家的其他人在知道丁氏居然开口让主母打发明明没犯错且是自个仅剩的亲戚,没道理不暗地里骂一句“狠心、白眼狼”或者“为讨好太太连亲戚都不放过了”之类的闲话。

——想来,丁氏一开始便是碍于这些,方一直不敢真正动手对付那些不喜欢的亲戚吧。

可如今林家没有传出这种话,显见是有什么理由,一方面可以叫丁氏能佯装出一副“迫不得已”的模样去请贾敏赶人,另一方面又能令贾敏觉得赶人符合她的利益、故点头答应并顺便控制住了家中的舆论。

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嘛……薛螭对此表示毫无头绪。他想了想,决定先在心里的备忘录里记录下来,留待日后再议。

撇开这个。都道“窥一斑而知全豹”,就凭丁氏这一出“借刀杀人”后“片叶不沾身”,便能看出对方绝非普通小妾那般简单。

——当然,对方不简单的地方,哪里就只有这一个?

且看这丁氏,垂髫之龄开始“入职”,直接就进了林老夫人的院子;待到了十二、三岁,便被指到林如海身边做大丫鬟;及至贾敏嫁入林家、几年无所出,方由林老夫人给做主开脸,正式升职成为林如海的姨娘,直到现在。

别看这概括只有短短几句就感觉没什么特别之处。实际上,单凭丁氏那与孤女无异的身世,这一字一句掰开来,里面满满都是辛酸啊!

可以说,丁氏能有今天,绝壁不是单靠运气,心性以及能力,缺一不可。

——有鉴于此,薛螭在刚知道林家有这么一个小妾之后,便一度猜疑,林老夫人如此处心积虑,到底打算做些什么?

掰倒贾敏倒不至于……估摸就是想恶心恶心对方,顺带再下点绊子吧。

而薛螭的这个想法,直到他前天去拜见贾敏,巧合地碰见了晨昏定省完准备离开的丁氏,方基本打消。

——话说,多亏他今年才六岁,还没到需要避嫌的年纪,若是再晚一两年,他哪能像现在这样、那么自由地出入林家的内院?就更别提是见到丁氏这种别人家的小妾了。

薛螭不由感叹:幸好他当初坚持留下来,没有匆匆地回金陵老家!

——继续正题。

事实上,那天的偶遇,薛螭都没跟丁氏说过半句话,双方互相点了个头便算作是打招呼了。而这短短十几秒,也仅仅来得及让他看清楚丁氏的长相、神态。

可正是这两点,令薛螭在事后,将前面提到的一应资料整合一番,最终确信、林老夫人其实并没有在阴谋论!

是的,她的确是处心积虑——只不过不是要搞事,而是为了林家的繁荣稳定,处心积虑地挑出那么一个人、来给林如海当小妾。

——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叫薛螭看来,林老夫人的作为,便是如此。

古往今来,嫡庶之争,不说你死我活,亦是一头要彻底压倒另一头才能罢休。这说白了,就是分蛋糕,蛋糕就那么大,一方分得多了,另一方自然分得少了。

从大范围来看,理论上是嫡系占优。但世界那么大,庶系反过来打压嫡系、亦不是全无可能。

而嫡庶之争,往小了说,仅是东风压倒西风;往大了说,好好的家族说不得便就因为内耗而败亡了。

所以,作为一家之主,绝不能忽视轻视这个嫡庶问题。

话说回来,要真出事了,说到底还不是这些古代男人惹的祸?薛螭忍不住吐槽道:又想妻妾成群,又想子孙昌盛,还想着一家子要和和睦睦齐心协力不闹矛盾……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咳,扯远了,说回林家。林老夫人在世时,给林如海找小妾之前,最先要考虑的,自然是日后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而找小妾生娃,会出的不外乎就是三种情况。一,主母不能生;二,主母能生,不过生的是女儿;三,主母能生,且生出儿子。

不管哪一种,都各有各的问题要考虑,且可能有的变数实在太多了。

但!也不是不能作出预测了——没错,其实是可以从林如海夫妻各自的禀性上出发,对可能有的情况做一下推估的。

——林老夫人没道理不清楚儿子儿媳是什么性格。理论上,若想控制变数、将可能有的矛盾降到最低,肯定也要这两人去配合什么的。只是,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退一步,便只能从小妾的人选上下功夫了。

而林老夫人的最终选择,就是丁氏。

盖因死无对证,薛螭猜测,丁氏之所以会中选的原因,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长相。

虽说“娶妻娶德,纳妾纳色”,但作为嫡妻的贾敏,本身颜色就足够上乘。要想找个美貌能胜过贾敏的小妾可不简单,除非好运,怕是只得从稍逊色的那一层里面找。

因此,薛螭在见到丁氏之前,也是对对方长相有过各种猜测的。

不想,丁氏别说美貌了——竟就长得勉强能称得上是清秀佳人而已!

清秀佳人、能顶什么用?薛螭举个比较难听的例子。在别人家,这种小妾,就是给老爷们偶尔换个口味用的。

……要想凭此达成“盛宠”成就,没点机缘巧合绝非易事。

何况,林如海这种性格,对这个方面本就不看重,加上有真爱娇妻在侧,旁的小花小草哪里能入眼?还真只能是换口味了!

由此,亦牵出了中选的第二点,不能谈感情,或者说是不能谈爱情。

根据薛螭多年观影经验,大多数小妾想上位,要么是真对老爷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要么是装的。但不管是真是装,都要一口一个爱字,并对老爷表现出各种的情深意切。

这种以爱为名的小妾战斗力最是惊人了。若是在真爱夫妻之间插入这么一个真爱小妾,不管老爷回不回应,时日久了还是会徒增不少是是非非。

而丁氏,薛螭那日观其神态,只见对方脸上一派平和安祥。按一般情况,小妾去见顶头上司、天然敌人兼主子的主母,不说战战兢兢,也得小心翼翼吧?

然丁氏看起来,就像是很正常、很普通地去给主子请安而已——为爱所困多年的人,或者求而不得心如死灰的人,是做不到这般平静坦然的。

换句话说,丁氏不爱、且从未爱过林如海。

——只是,既不为爱情,那丁氏之所以会愿意去做姨娘,定然是有别个原因了。这个下面再讲。

总之,这种对自身目标明确且坚定的人,就肯定不能指望会是个蠢货了。

可以看出,丁氏不单不蠢,相反还相当聪明。

根据上述这一位这些年来的经历,可以知道其极擅隐忍——面对不喜欢的亲戚,在找到能彻底免除后患的法子之前,绝不轻举妄动;

懂审时度势,又懂分析利弊——这不,丁氏就是发现大姨一家于己无益,方打算将之打发得远远的;

没因为对象是大姨,就拘泥于亲戚情分、不下狠手——说明丁氏行事较为理智,不会轻易感情用事。

在林家内院谁都生不出孩子的时候,丁氏老老实实地待着,跟不存在一般;

待林家嫡长子林大弟弟出生,另一个姨娘上蹿下跳,丁氏则冷眼旁观、绝不掺和;

……最终,林家独剩丁氏一个姨娘。而她亦在贾敏的手底下,顺利得了一个女儿。

——可以说,丁氏算是难得的聪明人了。

只是这里也要说个大实话,一般人通常是不太乐意放一个聪明人到自家内院的。

毕竟,站在这年头绝大多数主母的角度,聪明便等于难以控制。真要让自己给丈夫或儿子挑小妾,首挑肯定是感觉要好控制一些的老实人。

因此,薛螭一开始才会怀疑林老夫人是不是别有用心。如今想来,却是他的想法太过片面了——这也没办法,他只是个业余爱好者,终归比不上那些职业主母——现代有句话说得好。所谓老实,其实就跟忠诚一样,不过是背叛的筹码不够多而已。

咳,这话讨论起来,他能说个三天三夜,鉴于时间关系,他就不多说了。

另外,他更是一不小心地、陷入了一个许多人俱难以察觉的误区:为何说到聪明人,就会觉得对方是不老实的呢?

明明聪明跟老实,是完全不冲突的啊!

再说了,单凭肉眼,谁能看出一个老实人聪明不聪明啊?真正说起来,在这种深宅内院里活得好好的那些老实人,都是再聪明不过的了。

——毕竟,只有心中有一杆秤的人,才能分得清怎样做,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翻译过来就是说,这种智商在线的人,是绝对不用担心会因为听别人随便哄两句好话、或者许诺一点好处,就傻乎乎地跳出来搞得天翻地覆家宅不宁!

——当然,薛螭并不排除“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点,但综合以上优点,丁氏这类型的人,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了。选中丁氏的林老夫人若还是极品婆婆……给儿子找个小妾而已,事实上哪里需要这般的用心?

还担心小妾会不会有能力、有机会甚至有想法越过儿媳妇去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