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自然的馈赠(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不像商业片那般开头便是一大堆视觉冲击,《舌尖上的华夏》的开头是沁人心田的,温文尔雅,有种带有文化内蕴的典雅古风。

简而言之,这是黄金档节目的一股清流,是一个足以使它崭露头角的漂亮开头。

“余导这作品做的很精细,很有味道哇。”

“没想到他还真会做纪录片,后生可畏啊……”

“希望令我惊喜的不仅仅是开头。”

“……”

很快,电视上的画面缓缓切换,带领观众们来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香格里拉。

“云南香格里拉,被雪山环抱的原始森林,雨季里空气阴凉,在松树和栎树的混交林中,想尽可能地跟着卓玛的脚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伴随着余贤那悦耳舒适的旁白配音,画面好似真的带着观众,跟上卓玛的脚步。

“卓玛和奶奶在森林中寻找一种精灵般的食物。”画面中,卓玛屈膝蹲下身来,用手中的木质拐杖拨开土层与杂草,一朵含苞待放的食用菌以大特写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

“卓玛在松针下找到的是松茸,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这种菌子只能在没有污染的高海拔山林里才能存活。”

……

“松茸属于野生菌中的贵族,在大城市的餐厅里,一份碳烤松茸价格能达到一千六百元。松茸的香味浓烈袭人,稍经炙烤,就会被热力逼出一种矿物质的酽香。这令远离自然的人将此物视若珍宝。”

“酥油煎松茸,在松茸产地更常见。用黑陶土锅溶化酥油,放上切好的松茸生片。油温使松茸表面的水分迅速消失,香气毕现。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电视前,所有观众眼睁睁地看着特写镜头下正被煎烤的松茸片,其中还传出油水炸裂的“呲呲”声。先是都市大厨的铁板煎烤,然后是藏家黑陶土锅中与酥油“共舞”。

民以食为天,生在美食天国的华夏人,有哪个抵得住美食的诱惑?

观众们不淡定了,吃货们更是开始拼字咂嘴,腹中就要发出抗议了。

“错过雨季的这一个月,松茸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云南只有两个季节:旱季和雨季。从每年的十一月开始,干燥而温暖的风浩浩荡荡地吹上半年。等到五月底,雨水才抵达迪庆州的香格里拉。大雨让原始森林里的各种野生菌都迅速疯长出来,但是杂菌不能引起卓玛和奶奶的兴趣。”

“大雨是自然给的礼物,在相同付出的时候,好的运气带给卓玛更多的收获。”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村民们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在香格里拉与松茸相关的故事就这样讲完了,观众们听着意犹未尽。

有些观众已然发觉出,《舌尖上的华夏》并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美食节目,同样,也不是那种一个劲给你灌输知识的沉闷纪录片。它更像一个文化访谈节目,用摄像镜头带着观众,以寻找美食的名义,周游华夏各地,领略民俗传统。

松茸过后,镜头一转,便到了竹笋身上。竹笋还分段,从春笋讲到夏笋,然后是冬笋。之后,以相同的柔和过度,将视角转移到腊肉、莲藕、鱼……

自西向东,从北到南,跨越各种华夏地貌,绕出一个大圈,讲述出一个有关“大自然的馈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