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无题(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矢村因为得到了狙击步枪而信心增强,还有射击技术与他相差仿佛的助手——宫本上等兵,也让他对胜利有着很高的期待。

可他却不知道,真正的狙击手并不完全体现在枪法上,那是综合的素质。

一个狙击手可能只为了开一枪而爬行一整天,有时还可能什么也找不到,你是否能一枪不发而放弃任务?

有时你见到目标而开枪的机会只有三秒钟,假如你在做白日梦,吃饭又或者其他无关事情,你便失败了。

你必须了解你的任务、位置并等待目标出现。你可能要整天保持不动以避免敌人的发现,这听来十分容易,但其实十分困难。

一个初学钓鱼者,要将鱼线留在水面以下超过三分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总想要把鱼钩提上来看看。

如果你有打猎的经验。你会知道在猎物面前保持不动是如何艰难。更何况,你将要面对的猎物,是一看见你,就会向你开枪的人呢?

所以,对一名优秀的狙击手来说,细心和耐性就是他的一切,而且影响着他的决定。

其实,单是细心已经可以令一个狙击手成功。行动前,狙击手必须决定要身处哪里,怎么走,怎么去,带什么装备,用什么伪装,如何通讯,行动时如遇紧急情况应该如何,任务完成如何撤退,无法完成又怎样避免损失?

一个狙击手必须由开始到结束详细思考所有程序,其武器及子弹补给、装备配置才会产生效果,而射击技术只是最后的要素。

而象矢村这样,用平民来炫耀枪法,得到了谄媚奉承,却已经在心志上落了下乘。

当然,狙击手的对决并不是那么容易。什么下战书之类的,根本不会有用。要在相同的时间、地点上碰面,除了巧合,那就只有一方埋伏等待另一方了。

沈宸不知道鬼子有了狙击步枪,正憋着劲儿要跟他一决生死。他结束了区中队的训练,便赶回了王家洼,开始了三天的假期生活。

万物复苏的季节,小小的王家洼也热闹起来。

春耕生产可是大事,关系到一年的吃食,各机关动员了干部,连主力部队也抽调出部分士兵分赴各村,帮着劳动。

村外的田野中,一个士兵一手扶着犁把,向外倾斜着身子,断续的吆喝着牲口。大黑骡子向前走着,明亮的铧板上翻起的潮湿的泥土,齐整的象春天小河的浪头,雕匠刻出的纹路。

“这位同志干起农活真是一把好手,耕出的地,比墨线打着还直哩!”孙洪山停下铁锹,不由得夸奖道:“我掏炭掏了十多年,这耕地倒手生了。”

二旦用力扔出一块黑湿的土块,又翻过铁锹,用力把土块拍碎,嘴上说道:“要说还是跑车拉脚轻快,这种地怪累人的。”

“不种地哪来的吃喝?”孙洪山笑道:“辛苦是辛苦一些,可比掏炭强多了。最起码,不用担心冒顶跑水,也没有柜头克扣勒索。”

二旦又干了一会儿,汗气从头顶升起,围绕着就像云雾笼罩着山峰。他停下铁锹,对叔叔说道:“叔,你别忘了给俺打猎枪,这可都有些日子了。”

孙洪山无奈地点了点头,倒不是打造费劲,而是他不希望这小子因为有了猎枪而不务正业。

要知道,光看见打猎的有肉吃,可也危险,要养家糊口,更是不容易。

孙洪山也是庄户人出身,他还是觉得土地是最可靠的,你付出辛苦和汗水,秋天就有收获,就能让家人吃上饭。

“等我练成俺姐那样的枪法,天天让家里吃上肉。”二旦见叔叔又答应了,心里高兴,就又憧憬起来。

孙洪山虽然觉得侄女在外面是跑野了,可有了名声,那也是他的骄傲。

听二旦这么说,他不由得笑了起来,说道:“那可是不容易。多少天天扛着枪的兵,也没你姐厉害。这个呀,还得看天分,看悟性。就象,就象……”

孙洪山还没想好例子,二旦已经接口说道:“让俺姐多教教我,肯定能成。有些窍门啥的,他还不告诉我这个亲弟弟?”

孙洪山见战士已经赶轰着牲口耕到地头,赶忙跑过去接班,让战士坐在地边上的小柳树下面抽着烟歇口气。

其实比较大块的耕地就这么两三分左右,还是村上照顾孙洪山一家,也是对沈宸突出贡献的一点奖励。

耕完这块地并没有费多长时间,眼看着还没到中午,这个战士又主动要求去干别的地块。

别的地块就离得远了,牲口也上不去,只有孙洪山和这个战士两个人,沿着一条小路爬上山。小路绕着山腰转,越转越高,低头一看,村庄已经在很远的下面了。

在一处小小的山坳里,向阳的山坡上,有几段梯田,这就是孙洪山家的地了。

这几段梯田,最下面的一块有炕那样大,最上面的一块比锅台还小,一层层的边缘都要用石块垒起,上面的土铺平,才能耕种。

举目远望,山坡上星星点点的是村民们用石块砌堰,并且平整出来的土地。

虽然每块土地都不大,都不规整,有尖形的,有半圆形的,有梯形的,但积少成多,总量加起来不亚于又开垦了几亩或几十亩田地。

土是现成的,从地下挖出来,再背上去的;庄户人是勤劳的,是能吃苦的。

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的人们用石头垒起的一小块一小块的梯田,有的要垒丈把高,再一篮一筐地把土从山下背上来填成平地。

在这高高低低的梯田里,会种上高粱、谷子、豆子、玉米,还有萝卜、蔓菁,不能种庄稼的沟里则要种上柿子树、枣树和栗子树。

“赵同志,我看你种地很内行啊!”孙洪山和这个战士一起耠着地,一边开口问道:“在家里也是干这个?”

这个战士有二十多岁的年纪,却已经有了两年的兵龄,显得很成熟稳重,笑着回答道:“除了地主老财,还不都是土里刨食儿吃。”

山坡上耠地有点费劲,因为地头太短,把耠子插到地那头,走不了几步,两人就得跳到石垒外面去,才能把耠子拉到地这头。

这么干活儿,赵同志有些不适应,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俺是从平地过来的,那里土地可真多,可交租也交得重。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减租减息,要是有,就好了。”

孙洪山点着头,说道:“平地我去过,这点田地可赶不上那里的一个地头地角。你说得也对,地出产得少,这公粮也交得少,还没有地租,比以前应该是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