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血火厮杀(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啪,啪!两声枪响,两个鬼子应声而倒,沈宸出现在赵有才身后,手枪向最后一个鬼子指去。

王八盒子其实就是“十四年”式手枪,是日本军队配发的制式武器。

当时日本侵华的关东军不适应东北严寒的气候,所以,日本军事生产部门在原来“十四年”式的基础上,作了两次改进:一是扩大扳机护围,使关东军戴上棉手套也可以将手指伸入扳机护围;二是手枪座上增加一个用钢皮做的弹簧卡住,以防止弹夹掉下来。

尽管王八盒子有击针易断(1932年,南部武器公司重新改进设计的击针才全部取代了早期的击针,部分解决了此问题)、弹匣易落、射程近等缺点,但也并不象普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什么“最垃圾的手枪”呀,“最丑陋的手枪”,“连自杀都打不死人的手枪”。

特别是在近距离的肉搏战中,王八盒子其实是一款很实用的武器。因为它的重心基本处于掌心的位置,非常的稳定,利于迅速改变枪口的指向。

简单地说,该枪的反应速度很快,指向性好,射击时可以直接用枪口指向敌人概略瞄准后迅速射击。这种设计对于近战中使用的手枪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该枪近距离的杀伤力很强。这主要是源自于该枪使用的南部式9毫米手枪弹。该手枪弹在近距离内有着相当的杀伤力。子弹射中身体会产生类似达姆弹一样的变形和翻转,造成人体的严重伤害。

啪!最后一个鬼子晃了一下身体,恶狠狠且不甘心地瞪着沈宸,倒了下去。

赵有才大口喘着粗气,拼力挺起刺刀,咬牙走了几步,把沈宸挡在身后。

啪,啪,啪!沈宸用王八盒子向近距离的鬼子接连射击,十几、二十几米的距离,指哪打哪!

八发八中,立刻使这一小范围的战斗发生了逆转,解脱出来的国*军士兵在赵有才的率领下,稍作整顿,又喊杀着向另外的战斗区域冲去。

沈宸按下弹匣扣,弹匣向下脱出,即被弹匣防落簧阻止,不再继续向外脱出。这也是王八盒子的缺点之一,不能单手退出弹匣,必须用另一只手帮忙,将弹匣拔出。

换上备用弹匣,沈宸也冲了上去。不过,她并不混在人群中间,而是在拼杀的人群边上晃来溜去,象个偷鸡的小贼。看准了,抬手就是一枪,枪响必然撂倒一个。

咔的一声,枪机后退并停在后方位置。这是一个假的“空仓挂机”,充其量只起到了一个提示作用,告诉射手“该换弹匣了”。

沈宸已经打光了两个弹匣,十六发子弹,手中的王八盒子成了一块废铁。更倒霉的是一个鬼子发现了她这个可恶的偷袭者,甩开对手,追了上来。

这下可有些麻烦了。沈宸自知技巧虽有,却无法利用现在的身体施展出来,力量更是不如。所以,她连连后退,躲闪着,不料脚下一绊,一屁股坐在后面的瓦砾堆上。

眼瞅着鬼子追近,她把手里的“废铁”猛地砸了过去。鬼子一偏身子,躲开了,吼叫一声,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又冲近了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