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交锋 第三十六章 政事(二)(1 / 2)

 第三十六章政事(二)

苏良道:“关于人才欠缺的事,确实比较麻烦,单靠我们自己培养,短期内是无法保证军政各方需要的,毕竟人才的培养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见效的事。古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我们还得加大选拔人才和从外地招聘人才的力度。前不久我们不是已经派了一个招聘团去了东南一带吗?昨天他们已经送回消息,说是有了一些成果,不过招的大都是文人,军官还得靠我们自己培养了。”

秦思远道:“不管怎样,能够招到一些文人也是好的,至少可以解一解你那边的燃眉之急嘛。目前我们也只有从两方面着手,加大招聘和自主培养的力度。政务人员方面,政务府不仅要常年派人到外地去招聘,还要出台一套政策,在蜀州内部进行定期的招考选拔。军官方面,巴中军事学院已经开始了培育,但一时还不能见效,所以我想在军队内部也进行一次选拔,将一批优秀的下层军官或士兵调到近卫军来任职,进行突击培训,然后视他们的表现分到各部队任职,以后他们将是我们军队的骨干力量。”

苏良问道:“大人说的近卫军是不是指山扎敖的的部队?”

秦思远说道:“是的,目前他们只有一个旗的兵力,我想以他们为基础,扩大成一个近卫师团,由山扎敖任师团长,琳娜任参军,直属我领导。这支部队不仅将成为我们最精锐的部队,也是一个军官培训基地。”

苏良道:“大人的这个想法属下完全赞同,从近卫师团出来的军官成为各部队的骨干力量后,部队的忠诚就没有问题了。而且琳娜将军是鞑凶军中有名的将领,有她帮助训练,近卫师团一定会成长得更快。”

秦思远道:“这也是我让琳娜出任近卫师团参军的主要目的。虽然以她的能力,她完全可以自领一军,但毕竟她是鞑凶的将领,出任我军主要将领不太合适,我们不得不注意民心。而让她做参军后,她可以帮我们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部队,尤其是能够训练出大批的军官,也算是人尽其能了。”

苏良道:“大人关于人才的解决办法,在属下看来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政务府这边,我会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安排,军务府那边如果需要我们配合的,大人尽管吩咐,属下也会全力配合。”

秦思远道:“那么大的原则就这样定下来,至于细节问题,我让军务府拿出方案后再与政务府协商。”

苏良说道:“属下还有一个想法,能不能让左宰大人为我们引介一些人才,毕竟他身处高位这么多年,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引介人才是不难的。”

秦思远摇了摇头,说道:“不可,莫说我们不能求他,即使他主动引介,我们也不能轻易答应的。”

苏良不解道:“这是为何?”

秦思远犹豫了一下,终于说道:“我父亲的才华是没得说,但思想非常保守,对朝廷一味愚忠,我们的这些做法他并不认同,目前他虽然支持我,那也是因为他在军方没有什么势力,想让我们成为他的一支威慑力量,其实他的内心一直是想让我向保皇派靠拢的,这些从他在来信中不断地警告我就可以看得出来。正因为父亲是一个保皇派,所以他的门人弟子绝大多数受了他的影响,对朝廷是忠诚得很,却缺乏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更没有反叛的意识。如果父亲将这些人引介到我们这里来,你说我们能够合作得好吗?说不定他们反倒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再说,我也不想让父亲在我的身边安插一些耳目,若是有人经常在他的面前说我的坏话,只怕我们父子的关系很快就会闹僵。”

苏良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么说来,我们不仅不能让左宰大人引介人才,还得防他一手了?”

秦思远道:“是的,我的父亲虽然现在还在支持我,但我有一种预感,我们将来必然是两个不同的阵线,两阵对垒是不可避免的,最坏的结果是父子相残,这也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愿不会有那一天。”

苏良叹道:“这就是政治,其残酷性不亚于战争。自古至今,为了权利、地位、名声、财富,出现过多少兄弟反目,父子相残的事!虽然很多事情的发生不是出自本意,但事到临头,也不由得你不去做。”

秦思远道:“是啊,古人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我看这话并不准确,政治斗争比战争更为残酷,有时流的血比战争还要多!”

苏良说道:“我赞成大人的这个说法,古往今来,由于政治斗争带来的牺牲要比战争多得多!”

秦思远道:“不说这些了,还是说正事吧。我们的武器材料缺乏的事还得尽快想办法解决。”

苏良点点头,说道:“大人提到我们制造武器缺乏材料,倒令我想起一件事来。”

秦思远道:“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