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贪吃的赵构(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张俊,字佰英,凤翔府成纪(今天水)人,出身贫庶,自小弓马娴熟,十六岁时以三阳弓箭手投身行伍,征南蛮,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战功,授武功大夫两浙路制置使,本身又是淮南节度使,他实在苗刘兵变的时候封的节度使。

张俊是被历史上与岳飞、刘光世、韩世忠并称的中兴四将,但此人的人品却是极差,曾经坐拥五万精兵而不去救援刘琦所部吗,是的刘琦与金兵厮杀削减势力,最后幸得吴玠所救,但张俊所为已让人不齿。

可是此人战功却不小,建炎元年宋高宗即位后,张俊任御营前军统制。同年七月起,率部多次讨平叛军、起义军,升观察使,成为高级武官。建炎二年五月,镇压秀州(今浙江嘉兴)徐明,又升承宣使。建炎三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兵变时,张俊正驻军吴江,随即率部八千人退回平江,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平定叛乱后升领节度使。七月,改任御前右军都统制。

张俊的战功一半來自于对外战争,一般來自于对内的平叛,但此人性格阴险,杀人如麻,平定内部叛乱中尤是如此,所以大损阴德,只活了六十一岁,此人曾经帮助万俟卨和秦桧等人谋害岳飞,也由此升任枢密院副使。

但萧明主政以后,罢了他枢密院副使的职权,但此人身兼镇洮、崇信、奉宁军三镇节度使的身份,一时之间倒也不好再向其下手,当初万俟卨和秦桧要谋害岳飞,朝中所有文武中,卑躬屈膝的文人有不少,但武人却沒有一个,张俊是唯一一个附逆助纣为孽的武将,这对万俟卨和秦桧等人非常重要。

所以萧明在当政的时候组建内阁时,整个枢密院之内是要绝对排除张俊的,他宁愿使用对军事狗屁不懂的张浚,也不会使用张俊这种人!实在是他觉得此人必是奸臣,可是如今这个张俊去又成了宠臣,被赵构封为清河郡王!

但据算是这样,张俊本人却进不了内阁,盖因整个内阁的人选必须由萧明说了算,内阁中中省以及枢密院等机构的首辅大臣一般是由朝中重臣共同推举,但为了不制造党派山头,对那些投票推举出來的人选,萧明拥有一票否决权。

萧明回到康京后,并沒有立刻觐见赵构吗,而是先见了薛炳昌,先了解一下他不在康京时朝中的大事,这才知道,原來赵构已将整个大庆的时间定于十月份下旬,由于萧明不在,赵构竟然觉得心中沒谱!

萧明摇头苦笑,这种事他自然是能躲就躲了,赵构在外人表现的似乎是离不开萧明,这无非是他的一种姿态,越是这样他越要小心提防,在自己还沒有把握大范围削减掉皇帝的权利时,避免让赵构抓住口实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整个大宋朝的各地已经是一派喜庆的气氛当中,江南各地全都张灯结彩准备大庆,萧明一路上看的摇头不已,那是因为实在太浪费了!官府不断征调徭役,使用石料铺路,各种熏香不要钱似地烧着,道路两旁全是名贵的花草和树木!不且还裹着红纸!

康境之内更是夸张,一条汉白玉大理石铺设的大道从皇宫直通白马广场!官场之上九座礼台,镶金带银,极尽奢华!栏杆都是纯铜铸造!底下大理石的浮雕全是神仙之态,满城之内由官府佩于的熏香和红纸包裹门楣,香料燃烧必须要要一个月,沒有再去领。

借着大庆之际,作为一国皇帝的高宗赵构竟然向各地疯狂的敛财,于是全国各地行贿上贡之风盛行,各种奇珍异宝以及古玩玉器加上名人字画都是高宗最是喜爱之物,那个张俊已是靠着这种行为才又得到了高宗的宠幸!

张俊热衷敛财在南渡将帅中首屈一指,有一次宫廷内宴,有伶人打诨逗乐,从一方钱孔看高宗和吕颐浩、刘光世等君臣,分别说是见到了“帝星”和“相星”、“将星”,唯独看张俊时却说:“不见星,只有张郡王在钱眼里坐”,足见其贪饕聚敛之臭名昭著。

但这位坐在钱眼里的守财奴,倒是舍得象流水一样花钱來竭力奉承赵官家大驾光临的。他向高宗进奉了商周彝器等古玩四十六件,吴道子等名家书画二十一轴,名贵缎帛、金玉珠宝更不胜枚举,仅型号不一的大小珠子就达六万九千五百零九颗!

更加厉害的则是张俊此人竟然抓住了高宗赵构的一样特殊的嗜好,大大的讨好了皇帝,原來高宗竟然嘴很馋!他历來都是个很馋嘴的人,史书上记载,高宗晚年之时,还经常的偷偷跑到街上去吃各种小吃零嘴!

张俊正是抓住了赵构这个特殊的嗜好,他变着花样的从京杭一带的市肆上搜刮各种独特的吃食,因为赵构很是喜爱这一带的吃食,如李婆婆的杂菜羹、贺四的酪面脏三猪胰胡饼和戈家的甜食等,偷偷的送进宫來让赵构解馋!此举自是龙颜大悦了!

赵构如此贪吃,宫中自然在膳食的开度上有所创新,那就是设置了四司六局,并且使得这种方式在官府贵家大为流行起來,所为“四司六局”既是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各有所掌,故筵席排当,凡事整齐”。

其中“厨司专掌打料、批切、烹炮、下食、调和节次”,“菜蔬局专掌瓯饤、菜蔬、糟藏之属”所用食材也是非常的精致,如《玉食批》,记御厨之浪费说:“如羊头签止取两翼,土步鱼止取两鳃,以蝤蛑为签、为馄饨、为橙瓮,止取两螯。余悉弃之地,谓非贵人食。有取之,则曰:若辈真狗子也!”

赵构如此贪吃,完全忘了自己在南京登基时听闻黄河两地旱灾,他对灾荒所颁诏书里的话:“饥民在此求乞,日有饥死者”,“庖有肥肉,野有饿殍”,可谓历代如此。难怪《玉食批》里说道:“呜呼!受天下之奉必先天下之忧,不然,素餐有愧,不特是贵家之暴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