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升学堂(1 / 2)

神马浮云记 曲甲 4692 字 2019-09-29

 清晨,日头初升,早起的鸟儿刚刚开始找虫子,日升学堂里便传来了朗朗地读书声。(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学堂设在野芷湖西北一角,十多间宽敞明亮的瓦房作为了课室。课室后还建了一个独立的院落,名为松墨院,内建有十几间房屋,是专门供老师居住的。

大门内的课室前有块平整宽阔的草地,草地上设一个蹴鞠场,围绕着蹴鞠场建有跑道,跑道一旁还有沙坑、木杠、秋千等等设施供学生们健体。

学堂四周是高大的白桦、黄杨、青松,将学堂围绕成一片独立、幽静、雅致的读书天地。

本来顿别乡的镇子上有两个北见国的官办学堂,私立的学堂也有两所,较偏的村落中也有几个村办的小学堂,但这些学堂的教学水准实在不高,多少年都没出过一个像样的童生。

六年前,傅兖兄弟思考再三后决定自办学堂,目前学堂的山长便是傅兖从大宋以每年五百贯的高价请来的一位举人博学士。

山长名叫杨继擀,字萌泗,今年五十四岁,乃是京都大学经史博学院出身的博学士。杨继擀既来,学堂在他的主持下又在本地招了三位老师,便搭起了这个学堂的班子。初时,学堂只是招收昇阳城、日升马场与商号的内部子弟入学。

前年学堂第一次参加北见国中学毕业统考,便有二人考上大学。北见乃是小国,一年全国也只出二、三十个大学生,但这小小的日升学堂居然出了两个,因此学堂名声大振,不但本乡的,甚至外乡的子弟都纷纷前来要求入学。

傅兖得到了杨继擀的同意,便扩大了学堂的规模,也开始招收外部子弟入学。本来学堂是设在昇阳城内的,但因为这次扩张,杨继擀选定了野芷湖畔这么个地方,傅兖也就依他的意思,将新学堂建在了此处。目前学堂设蒙学、中学两部,老师十四名,学生共一百八十余人。

大宋的教育体制是:由国子监统管全国教育,下分省、府、县三级地方教育机构,分设各级教育官僚,并设蒙学、中学、大学、博学、鸿学五个阶段。

其中,蒙学为六至十二岁的孩童教育,蒙学毕业升中学,中学学制通常为五年,毕业生需参加全省统考,合格者授予童生。

获得童生资格的学生可向各个大学申请入学,大学按其考试成绩酌情录取。大学学业合格者授予秀才学士。

秀才学士可向全国三十几所博学院申请入读。要申请入博学院学士得去到所申请的博学院参加考试,各博学院自定考试与录取标准以及学年长短。博学院学业合格者授予举人博学士。

博学院之上是鸿学院。鸿学院设于京都,乃是大宋最高等的学府机构。进入鸿学院有两种方式:其一,任何有经史博学士学历的人都可以参加每三年一次的鸿学院进士考,这种考试类似于前朝的科举,考中者可入鸿学院鸿儒馆;其二:任何有特别学术贡献的人,只要经过礼部与国子监的认可,便可以参加鸿学院专为此人度身量造的入院考核,考核合格者便可进入鸿学院的鸿理、鸿法与鸿士三馆,无论是以那种方式进入鸿学院的人都称为国家进士。鸿学院便是大宋高级官僚的摇篮。

诸侯国的教育体制是按照自己的国家大小与能力基本照搬大宋的体制。象北见这种小国,不仅地广人稀,也缺乏教育人材,没有能力办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其最高的学府便是位于网走的能取学院,算是北见国特色的大学。不过能取学院是不被大宋国子监所承认的,其学历只在北见国内有效。因此,本地的学子中学毕业后要读正规大学者,得去虾夷岛外位于大宋本土或者和州本州的大学申请入读。

此时,杨继擀正在中四班的课堂上讲解着贾谊的“过秦论”。“古文观止”乃是精选的二百篇古文,按难易程度,分别作为蒙学与中学的国学的教材的一部分,“过秦论”正是其中的一篇。

中学从中一到中三,学国学、算学、史学三门课;中四开始再加律学与物学两门课,一共五门正课。每周五天半,从周一到周六,上午上两堂,下午一堂,每堂课分为两节,每节三刻钟,课间休息一刻钟。

国学就是国文、算学是算术与几何、史学是历史与地理、律学是律法、物学是格物,学的是万物的原理。国学、算学、史学、律学与物学都是统考需要考试的内容,因此称为正课。除此之外,还有书画与体操两门副课,都是每周各上一节。

这二百篇《古文观止》杨继擀早就背得滚瓜烂熟,只见他一边口述原文,一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板书,写出重要的句子,典故张口就来,还穿插着古今名家的注释。很多时候,他会说出一些互相矛盾的名家之说,这时他就要学生们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并要说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