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5(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席间韦寨主开言,说起自从擒了刘国舅,朝廷大军退去,只有兵部官员隔着山头,高声宣读了一通皇帝口旨,又张弓射过来两封书信。放哨的寨众不识字,好在旨意极短,那人又反复宣读了七八遍,几个人硬生生记住了,回寨禀报。韦勇达与皇甫长华细详旨意,颇有虚辞恫吓之嫌,显然朝廷暂时不会再发兵攻打,估计是要等百粤战事完毕之后,再来处理。再看信时,均是刘捷手书,其一致寨主的,措辞恭敬,言只要肯留得刘奎璧性命,诸事皆可商量。山寨若要弃暗投明,他刘捷必尽力周旋,当能令寨中自寨主以下,尽享富贵尊荣云云。另一封是给刘奎璧的,只是安慰之语,韦勇达就截下了,并不转交。

韦勇达曾听皇甫长华细说前事,奏称皇甫敬率军投敌的兵部尚书彭如泽,乃是刘捷亲信,说不定便是受了刘捷指使。他二人参详朝中局势,百粤战事,大都是刘捷主持。此人素与皇甫敬不睦,虽有举荐出征之举,却不可信任。况且刘奎璧曾于小春庭放火,意欲烧死皇甫少华。虽是为报争婚之恨,焉知不曾与刘捷通气,要与皇甫家为难?朝廷既然不在乎刘国舅生死,可见刘家恩宠渐消,最近又听闻刘皇后薨逝,刘捷失了后宫依仗,正要借机取事。可巧州县便张出皇榜来,要开武举,优胜者出征百粤。只是不知此举背后,仍然是刘捷主持,还是另有其他势力。

韦勇达又不是真心想要造反,如能出征百粤,甘愿投降朝廷,自请为先锋军。朝廷谕旨,本有招降之语。只是不明朝中形势,若贸贸然向州县投诚,只怕曲折过多,未能遂意,先遭其害。韦勇达与皇甫母女商议,自己莫若借着武举机会,亲往京城看看情势如何。若主持武举的并非刘捷一派,自己便下场应举,趁机接洽兵部官员,看能否找到门路,参与南征。但自己如若离山,万一朝廷又派兵攻打,无人主持应战,又或自己议降不成,反被朝廷扣下,则山中众人龙失其头,狼失其首,不免星散。皇甫少华拜山之时,韦勇达正与山寨诸人商议上京利弊,决定不下,听闻皇甫少华与熊浩已得了荐书,正要赴京赶考,颇为高兴,道:“贤弟高才,又在山中苦练数年,想来夺魁有望。如此我便不必往京中走这一趟。这议降一事,便请贤弟代为见机行事,如何?”

皇甫少华点头应承,道:“我若科场侥幸,能取得一官半职,自然设法向朝廷请旨招安。纵然不能如意,我舅舅现在朝中,总能探访到一二同情家父和卫将军的官员,托他转达寨主之意。只是我并非山寨中人,未必能够取信。义兄若不能亲去,也须派一二亲近之人,一同前去方好。”

韦勇达点头道:“这个自然。”

皇甫少华听闻刘奎璧拘押在山,原想见上一见。韦勇达劝道:“贤弟更名换姓,不宜与他对面。况且若招安成功,这刘奎璧多半得放归,他若得知贤弟身份,多有不便。”

皇甫少华连道有理。小春庭之事,他秉性忠厚,时日既久,怒气早平。由刘奎璧不免又想起刘燕玉,难中承蒙他相救,又画扇换帕,私订鸳盟。皇甫少华定亲之时,尚且懵懂不知人事。如今长大,渐解风情,孟家小姐虽是正室,他却不曾见过,虽闻他为己捐身,不过是敬重感念,怜叹惋惜,意欲不续娶正室,以为报答。偶尔想起终身大事,男女私情,脑中映起的,却是当日小春庭醉眼所见的苗条身姿。如今皇甫家落拓,刘燕玉闺中弱女,这私订之亲,不敢告人,如何能坚持?刘奎璧被擒之际,还想将他嫁与韦勇达,可见他的终身,原难自主,只怕小春庭一片钟情,早如冰消雪化,痕迹不存了。

宴会之后,韦勇达陪熊浩在前寨谈论武艺,皇甫少华便随皇甫夫人入后寨休息。伊氏夫人三年不见爱儿,舍不得他离开身边,百般摩挲,万种疼爱,絮絮问他山中如何过活,衣食住行,寒暑冷暖,关怀备至,听闻他讲山中清苦,抹泪道:“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让你出逃。如果和我一起被拿,一道被勇达搭救上山,岂不是省了这三年骨肉分离之苦?”皇甫长华微笑宽慰道:“弟弟若非逃走,怎能拜得高人为师,学成这般武艺?纵然受了些苦楚,身子反倒长得高壮许多,成了堂堂男子汉,不像幼年稚嫩模样,母亲不必再伤心了。”尹氏见果然如此,又复破涕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