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意外转机(2 / 2)

“好的,我知道了。”雪莉点点头。

2002年的上半年是个颇显混乱的年份,由于全球五大唱片之一的华纳唱片突然被母公司AOL时代华纳抛出来分拆,所以在唱片业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虽然在四月份的年度财报之后,从资本市场到娱乐业界都对AOL时代华纳一直看衰,但是没人想到他们居然这么快就给出了应对措施,而且措施还如此激进。

但是资本市场的短暂反弹,还是让人们看到了一些希望的影子,而其他争先恐后,争当接盘侠的公司和资本也不在少数,所以一时间,这场大戏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但是太多的参与者,对于某些有心无力的玩家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目前都在和华纳接触,前环球集团的老板小艾德加·布朗福曼也纠集了一众私募基金在积极和华纳交涉,甚至听说梦工厂的大卫·格芬等人也在积极观望。”

在一间位于伦敦切尔西区中心地段的写字楼里,一帮愁眉不展的经理人们正在召开内部会议,他们就是五大唱片中唯一位于英国的EMI百代唱片。

作为五大唱片中唯一的英伦血脉,EMI除了古老的出身之外,到了如今的岁月已经没有什么别的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因为就像好莱坞七大中苟延残喘的米高梅一样,EMI也是五大唱片中唯一没有榜上传媒集团的独立音乐公司。

别看“独立XX”公司听起来很威风,但实际上的苦比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不像索尼、BMG那些有更大的母公司当靠山的唱片公司,EMI什么都要盈亏自负,对于手下的歌手们,什么都管、什么都包的唱片公司简直就是恶魔的化身。

但是对于EMI这样的独立唱片公司,虽然它是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但在面对实体唱片业饱经冲击的当下,他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

“但是不论如何,我们现在能挤出来的也只有10亿美元而已,接触华纳唱片倒不说,但是能不能搞定他们,我实在没什么没信心。”

说到最后,负责联络谈判的负责人一摊手,颇为无奈的说道。

对于大公司竞拍这种事,在外人看来纷繁复杂,但对于当事人而言,其实简单明了。

多家竞价,价高者得。

甚至比赌场博弈还没有技术难度。

而面对虎视眈眈、围抢华纳的众人中,EMI的实力着实太弱,目前他们通过各种银行贷款、抵押债券等方式,也只能筹到10亿美元。

这笔钱干别的还可以,但是想从众多华纳唱片的竞拍者手中抢下这块肥肉,却是绝对不够的。

“但是,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的机会,那我们以后就只会更难熬啊。”EMI的现任CEO说出了众人的心声,其他人不由得纷纷点头同意。

但是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EMI唱片管理层知道公司的处境除了整合别无它途,但是现实的冷酷,却让他们难以招架。

就在这时,一个助手敲响了会议室的大门:“各位,我这儿有个美国来的电话,我想你们应该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