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回:青瓷青瓷灯如豆(1 / 2)

名士 墨筱笑 2462 字 2019-09-28

 祝昊宇最后并没有在书房之中就给出答复,按照现代的谈判之道,与他对祝英台实际情况的分析,他都需要在谢玄心里树立起一个缓冲期——即便那个答案,早在谢玄话说一半的时候,祝昊宇就已经给出自己了。

最后的情况是,他将《儒行别解》交给了王博士,然后退出书房,留下其他三人,也不知他们要商议什么。

书房外是带着假山凉亭的小内院,在书房的右侧那面,便是整个书院正殿的后门。

多数尼山的学子们都三三两两站在假山边上,神色各异地望向书房,显然很好奇。而郭助教与刘助教则并肩站在学子们的最前面,一是等候王博士指示,二是督导各位学子行为不可太过。

祝昊宇的出现立时便引起了众人的侧目,郭慎行一手虚抬下按,一边轻咳一声,先是示意众学子安静,然后询问祝昊宇:“祝英台,王博士有何指示?”

祝昊宇向郭慎行一揖为礼道:“回夫子,郗小姐年少,认错了人而已。王博士有言,道茂天下精奇,轻世俗,重情义,深得逸少清玄三味。”

众学子动容,郭慎行神情一肃,遥遥向着书房门一礼道:“博士高见,超然世俗,学生们受教了!”

祝昊宇一躬身,退到学生群中去。

郭助教这一出,也让他切实认识到了,权威的影响力。

郗道茂的行为,本来轻狂无礼,若是传出去,总是难免遭人诟病的。然而王博士轻描淡写一句话,说她是天下奇人,又说她的洒脱极似王逸少,王羲之,这一来,反倒给郗道茂的行为添加了一丝传奇色彩,说不得,这话若能青史留载,那么郗道茂也将作为中华奇女子而流传青史。

至少此刻的祝昊宇已经知道,这位王博士,可不是普通的博士,而是东晋政治史上声名赫赫的王坦之!

王坦之留下地事迹虽然在整个东晋历史上比不得谢安风流辉煌。但有一段时间。他与谢安同堂为臣。甚至同为宰相。也是个少年成名。极了不得地人物。只可惜祝昊宇对东晋历史并未精研。所以无法推断此刻地王坦之在这历史上本不该出现地书院里担任博士。是受了什么影响。也不知道他是已经做过宰相了。还是尚未做到宰相。

后来王博士大讲终究还是未能继续。郭慎行便令众学子回到课堂抄书。一直到夕食将近。将下课时。他才又宣布。博士大讲推迟三日。三日后再重开高堂。

祝昊宇心中明白。这“三日”。大约便是谢玄给他地决定期限了。三日后他仍是要与王博士进行辩难。届时他若在辩难过程中表现突出。那谢玄自然便能借此以近侍名义招他到身边。同时王博士也可以名正言顺地给他一个殿试名额。而他若表现糟糕。那么什么也不需多说——谢玄显然对他充满信心。认为他若通过。那自然等于是答应他们假扮王献之地要求。而他若未通过。那就等于是变相地拒绝他们地要求了。

谢玄这一招够狠。他在明说着让祝昊宇自主选择地同时。却又将他地前途与声名拿出来做筹码。重重地压在了“同意”这一选项上!祝昊宇要么同意。名利双收。要么拒绝。自断前程。

祝昊宇心中冷笑。自古以来。有谢玄这般成就地。大约也没有几人会是真君子吧!

这个时候。却越发显出了梁山伯地可贵。

依然是这一盏青瓷灯火,依然是这一扇青莲屏风,依然是同一张床,不同枕,不同褥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