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英雄以志(2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139 字 2019-09-28

太子丹这般说,让李信听在耳中,大有知己之感,想想一身才学,偌大志向,就此付之流水,李信也是暗自神伤。

李信不怕死,不肯归降是真,但李信却真的不想死。

他自负其才,一直以为自己将来在军中定可大放异彩,为一代名将,岂肯轻易求死。

只是李信却也大有顾忌。

李氏一门,乃是秦军陇西将门世家,根深叶茂,家族甚大,李信如果降了燕国,按照秦军连坐之法,三族之中,无一个人能活,别看李瑶现在高居列卿之位,一旦这事出来,那也少不得要挨这一刀。

李信如何肯做出这等事来!

太子丹听李信前面所说,已经知道李信的难处,再看李信的神态,心中已有了计较,当即放下此事,和李信谈些治军用兵之道。

彼此都是旧识,又都是带兵之将,说到军事,彼此探讨,倒也还算融洽,到最后言谈甚欢,太子丹又将李信留在宫中,让贯高招待。

过了两日,太子丹从秦军中选了一个和李信相仿佛之人,并十余名秦军被俘将佐,一并斩首,首级悬在武阳城市中示众,以便消息的散布。

贯高将此事告知李信,李信听了默然不语,贯高道:“我家太子英明神武,归国不过两年,北征东胡、匈奴,收大漠之地数千里,南得雁门云中两郡,如今燕国之力,已在赵国之上,虽不如秦,但也是蒸蒸日上。”

“将军才学,素来为太子所重,如非如此,太子何必费心劳力,为将军消此大患?”

“将军即便归秦,亦为罪人,从此一生,纵能保留性命,也不过默默无闻乡中老死而已,大丈夫生当此天下纷争之时,正当大展宏图,岂可轻易埋没?”

“将军如是顾念秦王之德,但向太子说明,不予秦人对战罢了,也算对得起秦王政的知遇,我燕征战天下,自有用将军处!”

说着,贯高拿出一个绢帛,上面是大概的山川地理,贯高指着道:“将军请看,此乃太子从天帝所得之图,我中原华夏冠带之国,不过这区区一片之地,自此往北,往西,万里不止,皆为蛮荒之民,收之以归华夏,岂不正是英雄所为?”

李信细细看去,果然上面诸侯七雄所居,还真是不过二成罢了,这和李信读诗所得,大不相同,李信很是惊奇,细细问时,贯高指着,一一解释,虽然匪夷所思,但李信结合自己所知之地,却也是大有道理,加上贯高又是从征东胡的,北面之地,无边无沿,贯高结合自己所知讲来,还真是让李信大开眼界。,

战国之际,诸侯宾客到他国谋取富贵,乃是平常之事,秦人虽然少有游历他国者,但诸侯游士入秦者实在是多之又多,百余年间,秦国将相当中,倒大半都是诸侯宾客,对于到他国谋取富贵,当时人们心中并没有太多的心理障碍。李信归去也无前途可言,心中自爱一身才学不肯轻弃,况且太子丹巧计安排,帮他消除家族之患,显见用心之深,李信也只得降了。

太子丹得知大喜,当即宴之,变李信名为李玦,认作武阳夫人李瑛之族兄,以遮人耳目。

酒宴之上,李信说及桓礼,仍是恨恨不已,太子丹问时,才知道李信这些日子和桓礼之间的诸事,太子丹笑道:“卿责桓齮叔侄,其实未当,当时秦军被围,已经无可战之力,徒劳反抗,也不过是白白送死秦国子弟而已,当时桓将军已有死志,只是顾念部下将佐,乃不得已而降,卿责之贪生怕死以害宗族,其实误矣!”

李信道:“纵然臣说话有误,然桓礼以诡计害我,亦是小人!”

太子丹却不相信桓礼会做此事,当时召了桓礼过来问时,桓礼却一口否认,大喊冤枉,太子丹见李信犹自信誓旦旦的指证,知道事有蹊跷,遂把负责看管李信的将佐叫来查问。

那将佐见了太子问,倒也磊落,坦承是自己为将军抱不平给李信下了药,太子丹听了勃然大怒,喝道:“汝好大胆,竟敢抗我之令!”说着,当即喝令侍卫郎官,将其推出去斩首!

李信见不是桓礼所为,心中怨气早消,对于这个将佐的冒犯,还真不放在心上,看太子丹大怒,赶紧上前求情,桓礼也苦苦哀求,道此人素来勇猛,乃是得用之人,愿以自己之功为他赎罪。

两人求了半天,太子丹这才令人赦回,轻责了二十军棍。又给李信和桓礼说合,这两个都是聪明人,既然太子开了口,以后都要在太子门下发展,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得多,遂也和好如初。

随后几日,太子丹料理了一下武阳诸事,然后带了李信等人,北上蓟城。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