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黄粱一梦数十年(五)(2 / 2)

同治十一年(1872),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开设继昌隆缫丝厂(俗称“继昌隆丝偈”),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缫丝厂。该厂雇用工人六、七百人,制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光绪七年(1881)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陈启源将工厂迁至澳门,改称复和隆丝厂。光绪十年(1884)得清政府许可。又将工厂迁回简村,改名“世昌纶”,继续开工经营。

1873年5月21日,江西瑞昌群众拆毁美国教堂。

三帝同盟成立,缔约国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及俄国。目的是防止德国遭受来自法国及俄国都两面战争。条约於1881年续签。

2月28日――是挪威人阿莫尔汉森(arauerhansen)发现麻风杆菌的一天。在一处简陋的实验室里,汉森反复观察着从一位麻风病人鼻翼上取下的病粒,终于发现了一些棕色的杆菌微体,于是,汉森向全世界宣告:这些杆状体就是麻风病的病源。麻风杆菌!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在于它告诉人们麻风病并非来自“上天”。并非“天刑”,并不是天命论意义上的一种“不治之症”,并不是在宗教和道德领域内受到严重蔑视的“邪恶的病”,它确实很古老。很顽固。但它只是一种病!

5月1日――维也纳世博会开幕。11月2日闭幕,仅有725万人次参观了世博会。最后财务的统计表明,世博会的总投资956万美元。但收益仅是其开支的六分之一,被认为是19世纪重大的财政失败例子之一。也是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中国的参加方式也是赛奇会本身的一奇。因为代表中国人的是一个叫包腊(eobora)的英国人。派他代表中国参加的,既不是朝廷,也不是某一个朝廷大员,而是当时清朝的总务司――英国人赫德。在1840年以后,中国的海关和外贸都交由外国人代办了。赫德为了扩大中国和外国的商业联系,以图取更大的利润,便派包腊代表中国参加赛奇会。

5月21日,江西瑞昌群众拆毁美国教堂。

三帝同盟成立,缔约国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及俄国。目的是防止德国遭受来自法国及俄国都两面战争。条约于1881年续签。

同治十二年(1873)十一月十七日,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王韬,字紫诠,号仲|,江苏长洲人,是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第一个报刊政论作家。道光二十九年(1849)离家乡赴上海,任职于英国教会办的墨海书馆。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屡向清廷献“御戎”、“平贼”等策,未被采纳。咸丰十一年(1862)底,因被怀疑上书太平天国地方官,策划攻打上海,遭官方缉捕,被迫逃往香港。同治六年(1867),由英国传教士理雅各邀往英国译书,并游历英、法、俄等国。同治九年(1870)回国,返抵香港,曾为《华字日报》积极撰稿。同治十二年(1873),王韬与朋友黄平甫开始筹划自己办报,先是集资设立一所专营印刷业的中华印务局,然后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循环日报》。王韬自任主编。该报是近代中国最早传播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思想的报纸。它以“强中以抑外,诹远以师长”为宗旨,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报纸。新闻占全部篇幅的三分之一,分京报选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三栏。每月另出月报一册,择重要新闻和评论汇编而成,单独发行。光绪十年(1884)王韬离职后,影响渐衰。

1874年9月22日夜,一次罕见的特大台风横扫了澳门地区。因这一年是甲戌年,史称“甲戌风灾”。后来,澳葡当局为了纪念这一重大自然灾难的死难者,定9月22日为“天灾节”。风灾过后,人们纷纷传言是不是汉军要打回来了,所以老天爷才给他们预警,结果这条流言竟然传到了同治皇帝和老妖婆的耳朵里,老妖婆惶恐莫名,下令彻查,这才堵住了天下悠悠众口。

同治十年(1871),琉球渔船遇到飓风漂流至台湾,高山族民众误杀船民54人,另外12人由清政府送回琉球。当时,琉球是中国属地,所以此事原与日本无关,而日本却以此作为侵台借口。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日本政府设“台湾番地事务局”。任命大隈重信为长官,在长崎设立侵台军事基地,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兵三千,进攻台湾。三月二十三日,日本侵略军在琅乔强行登陆,受到高山族人民的英勇反击。日军在琅乔地方烧杀抢掠,并在龟山设立都督府,意图久踞。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到台湾部署防务,先后调集1万多军队到台湾。同治十三年(1874)八月,日本特使大久保利通等抵达北京。对清廷大肆恐吓威胁。清政府代表开始时据理力驳。后来在英国公使威妥玛的“调停”下妥协。九月,奕欣与大久保利通订立中日《台事专约三款》,中国赔银50万两,承认日本侵台为“保民义举”;日本从台湾撤兵。这样。给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提供了口实。光绪五年(1879)三月。日本侵占琉球。改置冲绳县。

后来,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试探汉帝国的底线。日本又和清廷签订了《台事专约》:《台事专约》又称《中日北京专条》。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日军在琅(王乔)登陆,在龟山设都督府,意图久踞台湾。清廷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兵赴台,进行防御部署。日军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八月,日本特使大久保利通等抵达北京,对清廷大肆进行恐吓威胁,要求赔偿军费。清廷代表开始则据理力驳,后在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调停”下妥协。九月二十二日,恭亲王奕欣与大久保利通在北京签订了《台事专约三款》,另附“会议凭单”一件。主要内容为:日军退出台湾;中国允给“抚恤”银十万两,日本在台修道、建房等件,中国留用,需偿银四十万两;中国承认日本侵台为“保民义举”,给日后日本正式兼并琉球以口实。十月二十五日,日军全部撤离台湾。

这一年,同治完犊子了,光绪继续顶缸上位,老妖婆继续把持朝政,牝鸡司晨,天下大乱。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同治帝病逝,醇亲王奕X之子,4岁的载次唬次庑鞯邸9庑魇四晔奔葱星渍獠还谌硕堪樟耍磺芯笕ㄈ哉莆赵诖褥蟮氖种小3趿焦侍笪蔚墼窕椋幸庥诨Р可惺槌珑才⒙程厥希鞴靡夥镄阒徊焓希蔚厶粞×硕舛ǖ模褥蠓浅2桓咝恕M问荒辏1872)九月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为慧妃。慈禧太后告诫同治帝要少接近皇后,而移于慧妃,并派内监进行监视。同治帝不满慈禧太后的限制,独居乾清宫,成天与小太监游戏打闹,有时在内侍的导引下逛酒馆妓院。这样天长日久,不仅学业荒废而且身体也越来越坏。同治十三年(1874)底,病逝于养心殿,时年十九岁。关于同治帝之死,众说纷纭,一说为天花致死,一说为染梅毒不治而亡。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因慈禧太后待之甚虐,不久亦吞金而亡。

光绪元年(1875)正月二十日,光绪帝即位,年仅四岁。光绪帝名爱新觉罗载记淄醢戮趼揶茸X之子。他即位后,两宫皇太后继续垂帘听政

为了修筑一条由缅甸仰光到云南思茅的铁路,同治十三年(1874),英国上校军官柏郎北领武装探路队近200人,从缅甸出发,探测到我国云南的路线;英国驻华使馆的职员马嘉理,也奉公使威妥玛之命,从北京经云南到缅甸接应,准备年底与柏郎在八莫会合。光绪元年正月(1875),马嘉理和柏郎率领武装探路队不事先通知地方官,就擅自闯入云南,并扬言要进攻腾越城(今腾冲),曼允山寨的景颇族人民力阻英国侵略者通过。正月十六日,马嘉理向当地群众开枪逞凶,群众义愤填膺,将马嘉理及几名随行的中国人打死,并把探路队赶回缅甸,这就是“马嘉理事件”,又称“云南事件”或“滇案”。当时,威妥玛就马嘉理事件向清政府施加外交压力,声言将派兵入滇。其时,新疆正值多事之秋,清廷已命令左宗棠西征以收复新疆。由于担心英国会与俄国联合起来阴谋占据新疆,就命令李鸿章、丁日昌一同妥善办理此事。次年七月。李鸿章与威妥玛在山东烟台签订中英《烟台条约》。中国将所谓“凶犯”正法,向英国赔款、道歉;允许英国人开辟印藏交通;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也许是中国这位新上任的皇帝还太年轻,因此日本人又开始欺负小孩儿了:光绪元年(1875)八月二十一日,日本军舰侵入朝鲜领海,在江华岛测量海口。炮台开炮示警,日舰便攻毁炮台,日军登陆,屠杀朝鲜军民。光绪二年(1876)二月二日,日本胁迫朝鲜缔结了《江华条约》,攫取到一系列侵略权益。

江华岛事件:云扬号事件又称江华岛事件。是指1875年日本“云扬”号等3艘军舰先后骚扰朝鲜釜山、江华岛一带的历史事件。1875年5月。“云扬”号等日本军舰奉命入侵朝鲜釜山,进行炮击骚扰;9月入侵江华岛一带并与当地朝鲜守军发生冲突,以日本大获全胜告终。云扬号事件是朝日《江华条约》签订的导火索,最终迫使朝鲜打开了国门。

17世纪以来。日本和朝鲜的外交是以通信使和“岁遣船”为纽带的有限的交邻关系。1868年以后日本就不断向朝鲜传递国书。通告明治政府成立的消息,并希望朝鲜打开国门,扩大通商。同日本建立近代外交关系。当时朝鲜正值兴宣大院君李g应摄政,厉行锁国政策,再加上日本的国书中出现“皇”、“敕”等字样(这些字样在朝鲜只有中国皇帝才能使用),因此朝鲜方面对此非常不满,将其退还。以后日本又多次传递类似形式和内容的国书,但均遭拒绝。同时,朝鲜与日本唯一通商地釜山又发生了“倭馆拦出”等事件,朝鲜方面不仅限制日本人的活动,甚至断绝粮食供应、停止贸易活动,朝日关系一时十分紧张。

以“书契相持”导致的朝日紧张为契机,“征韩论”开始在日本迅速蔓延开来,不少维新人士都大力鼓吹“征韩论”,要求讨伐“无礼”的朝鲜,实则要以武力打开朝鲜的国门,以便对内缓解日本国内矛盾,对外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征韩论”的沸腾是从佐田白茅提出讨伐朝鲜的建议后掀起的,而明治维新的元老人物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人则大力倡导,使“征韩论”甚嚣尘上。但此时日本政府内部围绕“征韩”问题发生激烈斗争,内部分化为以大久保利通为首的“缓征派”和西乡隆盛为首的“急征派”,1873年秋随着岩仓具视使团的归国,两派斗争白热化,终于发生所谓“明治六年政变”,在明治天皇的亲裁下,“缓征派”压倒“急征派”而主导明治政府,西乡隆盛等主张“急征”的一派与明治政府决裂,不少武士也对此愤慨不平,“征韩论”的决裂也成为后来日本西南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当时明治政府并非“不征”朝鲜,而正忙于处理内政及与俄国和中国的外交纠纷,无暇顾及朝鲜问题。1872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的属国――琉球,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民在台湾遇害,又声称琉球国系日本属邦,遂派西乡从道率3600人大举进犯台湾岛,即“牡丹社事件”,日本这次“征台”之役虽然失利,却仍勒索了中国清朝政府50万两白银。“征台”之役结束后,日本便可腾出手来解决朝鲜悬案,“征韩”终于被提到明治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恰好此时朝鲜政局发生变动,朝鲜的王妃闵妃取代强硬的兴宣大院君而掌握政权,倾向于开放国门。1874年9月,闵妃集团秘密派人与釜山倭馆接洽,表示朝鲜政府随时接待日本来使;次年4月朝鲜政府处死了的前釜山倭学训导安东,并将他“枭首警众”,以向日方传递秋波。然而由于大院君下台后仍不断试图干涉朝政,朝鲜内部斗争非常激烈,因此朝日之间的秘密交涉和谈判进展不大。鉴于已了解朝鲜当权的闵妃集团的妥协倾向及朝鲜国内的尖锐矛盾,日本为加快打开朝鲜国门,便学习欧美国家的“炮舰外交”,终于引发了导致朝鲜敞开门户的“云扬号事件”。

1875年5月25日,由日本海军少佐井上良馨指挥的军舰“云扬”号侵入朝鲜釜山海域,朝鲜东莱府的倭学训导玄昔运询问军舰入港理由,日方回答是:为保护日本使臣而来,东莱府使黄世渊对此予以抗议,但无效果。6月12日“第二丁卯”号继“云扬”号驶入釜山海域,两舰借口军事演习,肆意放炮,进行各种挑衅行为,整个釜山为之震动,但朝鲜方面对此束手无策。6月20日,“云扬”号和“第二丁卯”号离开釜山港,沿着朝鲜东海岸北上,对朝鲜沿海进行非法测量,并侵入军事要冲永兴湾进行侦查,于7月1日返回日本长崎。(未完待续。。)

ps:~~~~~~~~~~~~~~今天第二更!~~~~~~~~~~~~~

还是万字哦,第三更也是万字哦~~~大大们是不是给点儿打赏、订阅和推荐咧?<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