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怒海狂澜(七)(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之所以印尼的华侨会有如此严重的分化和内斗情况,韵达刚总结出来四个原因:

1来印尼时地域不同,所以各地团结各地的,没有拧成一股绳:开始的印尼华人是在明朝末期为了躲避伪朝爱新觉罗氏的统治跑到印尼群岛避居于此,这些人本就是中国各个地区的人,经常是相同的省份团结在一起,不同的省份便要排斥出去;

2本来印尼华侨来印尼时就有不同的阶级地位(有的是逃亡的大地主、读书人,有的是被荷兰殖民者绑架、拐骗、买来的),所以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3荷兰殖民者的分化、拉拢一批打击一批:荷兰人建立的社会等级制度使得华人很难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因为华人和阿拉伯裔是社会的第二等级,土著是社会的最底层,欧洲人位于社会的最高等级。荷兰人是选择性的优待某个少数民族或宗教而达到其破坏原有社会体制策略的发明者。华人成为他们殖民统治的道具,成为缓冲其与原住民矛盾的缓冲器。(法国人和英国人后来采用了同样的策略,他们利用当地的天主教信徒和犹太人来统治阿拉伯世界)。

由于华人被荷兰人认为聪明,勤奋,有能力管理大农场而受优待,许多华人成了殖民统治的支持者。事实上,在荷兰殖民早期,华人积极支持荷兰人在这片地区建立其统治地位。例如,17世纪时万丹省的“中国船长”soubengkong(宋八公?)在他管理雅加达的时期大量组织中华人移民到印尼,这极大的动摇了这一地区的经济,使得荷兰人更容易征服伊斯兰万丹王国。

作为奖励,在1619年soubengkong成为第一个kapitederchezen。并奖励给他的继承人封地,授予世袭的sia称号。这些贵族化的QQ娘惹掌握了爪哇岛上从原住民贵族手中没收来的大量土地和财富。通过这种手法,他们统治了雅加达的QQ娘惹和华人。这种体系后来延伸到了爪哇在内的其他的岛屿上。

那些被剥夺了土地的原住民贵族,由于缺乏建立领地的经济基础。于是寻求用武力方式夺回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

4明末时期国人内斗已经到了一个高峰,全赖朱熹的伪君子之风所赐,因此内斗得厉害,更是给了建州奴机会,将中华大地带入了最为黑暗的三百年时期: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道德上要求非常苛刻,他还用程伊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论劝友人的妹妹守节,但他自己却曾逼嫁守寡的弟媳妇以侵夺亡弟产业。宋淳熙壬寅(1182年),朱熹于七月十九日至九月,先后六次给宋孝宗皇帝上奏状,弹劾唐仲友,且逮捕官妓严蕊,试图屈打成招,“两月之间,一再杖,几死。”严蕊宁死不从,并道:“虽然身为贱妓,有太守有滥,罪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诬士大夫!”。后来,事件闹到皇帝耳里,认为是“秀才争闲气”,吏部尚书郑丙亦称朱熹“近世士大夫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将朱熹调任,此案转由岳飞后人岳霖处理,严蕊无罪开释,除籍从良。直至朱熹晚年受到韩腚信懦猓晕爸祆溆馗皇妒蔽瘢灰嗽儆谩保文谇煸辏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又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偕行,谓其能修身,可乎?冢妇不夫而自孕,诸子盗牛而宰杀之,谓其能齐家,可乎?”本来这种伪君子是应该受到世人排挤的,可是因为明朝士子大夫的需要而将这种伪君子精神捧托到了极致,导致明末时期大臣们不顾一切地争权夺利,哪怕是兵临城下时,究竟派哪一派的武将前去守城都要争论个半天,这种“朱熹式”风气对当时的华侨影响颇深,一直流传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