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九月二十八,安州,武列水。
下午,奚王阿会正率奚族主力大军抵达武列水东岸,于牛头津一线列阵。
此刻在武列水西岸,联盟数万大军一字排开,旌旗飞舞,甲士林立,杀气腾腾,气势如虎。
阿会正与诸部落首领飞驰河岸,隔河相望,百余步外,便是敌军,清清楚楚,一览无遗。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心情都非常沉重,气氛很沉闷很压抑,除了战马偶尔嘶鸣和河水滔滔外,一片死寂。
奚王府失陷的噩耗早已传遍奚族高层。阿会正于昨夜横渡五渡水之前召开军议,数十位都督以上级将领全部参加了这次军议,首先出场的就是阿会长盛和冯鸿,两人详细述说了安州形势突变的全部经过,从接到鬼方报警到奚王府失陷,从误判敌人是突厥人到真相大白,事无巨细,一一告知。
阿会正之所以公开真相,也是迫不得已,他知道瞒不下去了,奚王府失陷意味着奚族陷入亡族灭种之绝境,如此大事,怎么可能瞒得住?瞒得时间越长,越对阿会正不利,最后成众矢之的,众叛亲离,败亡得更快。而尤其重要的是,当前战局对奚族严重不利,基本上没有胜算,除非发生奇迹。
阿会长盛和冯鸿逃到松子岭的时候,奚王府已经失陷一天一夜,十八个时辰足以让敌人赶到武列水,借助这道天然险阻之力,顽强阻截奚族大军,如此一来,奚族大军进退两难,深陷困局,人人自危,惶恐不安,一旦奚族诸部为了自身利益而纷纷倒戈,则联盟分崩离析,阿会正和阿会氏固然有覆灭之祸,奚族诸部也难逃亡种之灾。
所以阿会正仔细权衡利弊后,果断决定公开真相,命令阿会长盛立即带着残军与主力会合,同时召集都督以上级将领进行军议,共商大计,共同决定奚族存亡。
噩耗所产生的冲击力太大了,奚族诸部将领惊骇欲绝,难以置信。两个多月前奚族还远征契丹,雄心勃勃要称霸东北,但两个多月后的今天,却陷入了灭族之绝境,这种悬殊的反差如同致命一击,让奚族诸部将领几近崩溃,好在此刻奚族主力大军还在,还有两万余控弦,还有挽救之可能,退一步说,即便一败涂地,奚族还能困守马盂山东南一隅,等待东山再起之机会。
危难之际,阿会正这位奚王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了,他就是奚族的大旗,就是诸部落的统帅,没有他的存在,诸部落就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凝聚力,无法团结起来一致对敌,而各自为战的后果必定灭亡,所以此刻真相的公开,不但不会削弱阿会正的权威,反而会增加他的实力,有助于他独揽大权力挽狂澜。
诸部落将领深陷悲观颓丧绝望的同时,也抱着一丝侥幸,寄希望于奇迹,寄希望于阿会正大展神威逆转危机。
阿会正倒是从容自如,关键时刻表现出了王者的风范。他安慰诸将,认为当前的安州形势看似恶劣,看似奚族已陷入绝境无计可施,实则并非如此,安州形势不能孤立看待,必须把它放到南北大棋局中去看,如此则形势大不一样。
在南北对峙中,安州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它的归属直接影响到了东北局势,而东北局势的动荡,所影响到的不仅仅是远东地区和东胡诸种,还严重影响到了大漠和北虏诸种,因为东北处在大漠的东南方向,是碛南地区的侧翼,而碛南与中土接壤,是南北对峙的主战场,东北一旦落入中土之手,碛南的侧翼就暴露在中土的攻击下,突厥人在南北对峙中就处于劣势,所以一直以来大漠上的突厥人都与以奚、I和契丹为主的东北诸族结盟,将它们视为自己的有力别部,百般拉拢,牢牢控制。
由此不难推测到,突厥人绝不允许安州落入中土之手,绝不允许东北局势动荡,绝不允许碛南的侧翼暴露在中土的攻击下,尤其现在中土国力日益强大,近几年更是东征西讨,表现出了强烈的对外扩张,南北战争因此迅速逼近,而中土攻占安州之举,正是为南北战争做前期准备,突厥?必然要展开凌厉反击,必然要出兵支援东胡诸种,与东胡诸种联手击退中土,以确保东北之安全,确保碛南侧翼之安全,确保突厥人在南北对峙中的优势。
现在突厥人之所以没有做出反应,碛东南的阿史那咄捺之所以没有倾尽全力支援奚族,主要原因是牙帐那边还不知道中土已经攻占安州,一旦始毕可汗做出了出兵支援的决策,突厥人决心与中土撕破脸大打出手,那么奚族就有保全之希望,家园就有夺回之可能,所以奚族当务之急是保全实力,是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只要实力尚存,只要人心凝聚,必定可以逆转危局,转败为胜。
当然,南北对峙中,南强北弱是事实,突厥人迫于中土的强大,也有可能被动防守,消极防御,暂时还不敢与中土反目成仇,对中土攻占安州之举也是高拿轻放,嘴上叫得凶,行动上却瞻前顾后裹足不前,即便出兵也非常有限,主要依靠东胡诸种对抗中土,以牺牲东胡诸种来牵制和消耗中土,如此则对奚族非常不利,最终奚族必将在一场场战斗中损失殆尽。
如果安州形势向这一不利方向发展,突厥人以牺牲奚族来保全自身利益,背信弃义,那么奚族也没必要信守承诺坚守盟约,立即倒戈,整体倒向中土。
奚族倒向中土的前提是,必须最大程度保全自身利益,而若想达到这一目标,首要条件就是保存实力,没有实力奚族就没有资格提条件,就无法与中土讨价还价,就只能任由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