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知,当打着韩相国旗号的联盟军队猛攻伊阙口之时,必将对东都造成巨大震动,对东都政局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而对登基之后便力排众议强行迁都的圣主和支持迁都决策的改革派们更是一个沉重打击。京师遭到反贼的攻击,中土权力中枢陷入生存危机,这不但充分证明了劳民伤财的环京畿地区的天堑关防根本无法保证东都的安全,更证明了把京师从关中迁到中原是个巨大的决策错误,由此也证明了圣主和改革派所坚持的激进式中央集权改革思路同样不正确,如果接下来保守势力再在东都发动兵变,二次东征再无功而返,那么圣主和改革派们在此起彼伏、接踵而至的政治打击下,必将陷入前所未有的权威和信任危机,其后果之严重完全可以预见。
京畿门户近在咫尺,联盟军队飞奔的脚步停了下来。
前方两山夹一川,路途艰险,有垂亭,有高都城,然后才是伊阙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攻击难度非常大,联盟将士一口气冲了数百里,必须停下来暂作休整,一边养精蓄锐一边进行攻坚准备,而联盟高层则要马上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攻坚方案。这个方案既要避免自身伤亡过大,又要吸引和牵制更多东都卫戍军,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在最短时间内冲过伊阙口这道天险,兵临东都,所以难度非常大,需要联盟高层们统一认识,群策群力。
联盟统帅部设在最前线,位于伊水河畔的当阶城外。此刻正值盛夏,天气炎热,为避暑纳凉,李风云和联盟高层把军议会场搬到了河堤树荫下,大家席地而坐,畅所欲言。
李风云隆重介绍了蒲山公李密,并围绕着李密以及以越国公杨玄感为首的兵变同盟,选择性地透漏了一些重要机密。
军议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正如李风云所料,李密的显赫身份起到了振奋军心的作用。李密出身赵郡李氏辽东房,虽然从其曾祖父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开始便在关陇打“天下”,但中土一统后,在关陇“事业有成”的山东豪门子弟纷纷回归“光宗耀祖”,李弼一脉也不例外,即便因为复杂的政治原因,使得这一支并未与本宗赵郡李氏建立非常密切的利益关系,却依旧不能否认李密是“根正苗红”的山东人,这让他在身份公开的同时,理所当然地赢得了联盟高层的认可,豪帅们也毫无例外地接受了这位特殊“高参”的存在。
李密在军议上侃侃而谈,向大家具体解说和分析了当前形势对兵变有利的地方,蓄意隐瞒了东都政局的最新变化和黎阳方面因此而陷入的困境。没办法,为确保士气,只能报喜不报忧,而事实也的确喜多忧少,毕竟圣主和远征军正在辽东鏖战,西京和关陇方面的注意力都在西疆危机上,河北的官军正在永济渠上戡乱,当前对义军构成威胁的只有东都卫戍军,而东都卫戍军既要保护通济渠的安全,与联盟军队正面作战于河南,又要在京畿南面的伊阙口方向阻御来自豫州的韩相国,同时还要确保东都和京畿关防各道要隘的安全,兵力一分为三,在任何一个战场上没有绝对优势。由此可以推断,义军在伊阙口即便会遭遇到官军的顽强阻击,但只要杨玄感在黎阳举兵,并迅速渡河杀进京畿,直逼东都,则东都在自身安全难保的情况下,必定收缩防守,如此伊阙可下。
李密据此拿出了攻击之策。
联盟主力以最快速度,乘着东都还没有做出反应之前,攻陷垂亭和高都城,兵临伊阙口,然后展开猛烈攻击,以便把更多的东都卫戍军吸引和牵制到伊阙口上。
韩相国洗劫了颍川之后,马上率部北上进入东汝原和南汝原战场,在包围颍川首府承休的同时,以最快速度扫荡汝水和伊水一带,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京畿南线的外围城镇“一扫而光”,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给主力突破京畿关防杀进东都创造出最好条件。
密令留在河南和通济渠一线的联盟大总管府及前后左右四路总管府,在继续劫掠通济渠的同时,主动突破京畿防线向荥阳发动攻击,想方设法迫使东都调兵支援荥阳。
如此一来,整个中原形势是,义军联盟和韩相国的部队在通济渠的东南两个方向,向京畿展开了钳形攻势,导致东都卫戍军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李密坚信,东都在这种危局下,必然分兵阻御,必然两线作战,东都防守力量会因此而削弱,这就给黎阳的杨玄感渡河突袭东都创造了机会。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