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风云的决断(1 / 2)

战隋 战隋 0 字 2023-02-21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历史上李雄的结局很惨,夷灭全族。

杨玄感发动兵变之前,圣主突然下旨缉捕李雄,李雄亡命而逃,接着杨玄感就急不可耐的发动了兵变,比最佳兵变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那时远征军尚未渡过鸭绿水,水师也未渡海远征,结果水陆两路大军迅速杀向东都,而这正是杨玄感未能如愿攻陷东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玄感为何在月初就仓促举兵?杨玄感仓促举兵,与圣主缉捕李雄是不是有直接关系?圣主缉捕李雄,是不是因为掌握了某些与兵变有关的确切证据?

历史没有给出答案,真相已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但李风云依据自己的推演,认定杨玄感之所以在月初仓促举兵,肯定与圣主缉捕李雄有直接关系,而圣主之所以要缉捕李雄,也肯定是掌握了某些与兵变有关的确切证据,而这些证据的提供者,十有八来自东莱水师。

李雄自第一次东征大败“复出”后就直接去了东莱水师,且位高权重,在水师的权力应该仅次于来护儿和周法尚,要高于长史崔君肃,再加上李雄是军政两界的元老级人物,无论是资历、功勋还是谋略,都足以与来护儿和周法尚一争长短,这就给了李雄争夺水师控制权的实力和动力。可以预见,假如李雄在水师渡海远征的关键时刻,突然发难,把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以及忠诚于他们的高级军官一网打尽,则水师尽在李雄的掌控之。到那一刻,杨玄感在黎阳举兵,李雄以水师响应,两路大军水陆俱进,直杀东都,则胜券在握。

如果这一推演成立,那么告发李雄居心叵测、阴谋不轨的必定是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三位水师统帅或者是他们的一个,而李雄的这一做法不但危及到了圣主对水师的控制,还危及到了第二次东征,圣主岂能容忍?当然要在第一时间下旨免去李雄的职务,缉拿李雄到行宫问罪,而李雄是保守派元老,已经被圣主和改革派打倒两次了,但事不过三,李雄一次次与圣主和改革派为敌,尤其二次东征的胜负更是关系到圣主和改革派的生死存亡,试想圣主岂能再一次饶恕李雄?必定要借机砍下他的人头,以打击和报复保守势力。

李雄自知必死,当然途逃亡了,但李雄被圣主下旨缉捕的消息传到杨玄感的耳,则反应大不一样,因为李雄不但是杨玄感志同道合的政治盟友,更是以暴力手段推翻圣主这一惊天谋划的核心成员之一,他的被捕,是不是意味着这一惊天秘密泄露了?

参加这一谋划的人不仅有杨玄感、李雄、李密,还有几个重要人物,那便是主持兵部日常事务的兵部侍郎斛斯政,他现在就在圣主身边;司农卿、兼领左翊卫将军,负责行宫宿卫的赵元淑,他现在也在圣主身边;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则是西北军最高统帅,主掌陇右十三郡军政大权的弘化留守元弘嗣,他现在就在西北军统帅部弘化城,距离西京不足八百里。

这些重量级人物的身边都有亲信心腹,也有被政敌买通或者暗部署的奸细,所以稍有不慎都有泄密的可能。李雄被抓,不论是他自己的原因,还是源自于他人的泄密,都让杨玄感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选择,是按兵不动,冒着被圣主一一清洗的危险,被动应对,还是孤注一掷,毅然举兵,积极对抗?虽然后者同样有身死族灭的危险,但前者束手就缚,任由宰割,一旦出事,没有丝毫反抗机会,而选择后者,一旦成功了,那就是天地之悬殊,甚至可以篡国称帝。杨玄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然而,此刻的李风云却难以选择,他反复分析推演权衡后,发现齐王杨喃和韦福嗣为了把李雄这个元老级人物拉进己方的阵营,竟利用自己这个“叛贼”来“绑架”他,结果“绑架”是成功了,但不是齐王“绑架”李雄,而是李雄“绑架”了齐王,一旦李雄依照历史轨迹继续走下去,他将参加杨玄感的兵变,这样一来问题就严重了,兵变失败,李雄固然要灭族,但齐王亦难逃于系,必定被政敌们穷追猛打,后果可想而知。

是不是可以改变历史,坚决阻止李雄参加杨玄感的兵变?李雄没有参加兵变,是不是就能逃过身死族灭的劫难?只要李雄逃过这场劫难,当然就不会连累到齐王杨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