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决战辽西(五)(2 / 2)

兄弟 红色猎隼 6444 字 2019-09-28

锦州的整体防御态势是北重南轻,但**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把攻击重点放在城北。以主力三纵担负进攻配水池、大疙瘩两个敌军防御最严密的阵地,二纵从城西北方向进攻。在这两大主力的后边,**又调来一个强大的预备队—号称“攻坚老虎”的六纵第十七师。

配水池位于城北2里处一个高地上,与东边2里远的大疙瘩形成呼应的两个制高点,作为城北的屏障。配水池是日军占据修筑的供水站,由于是钢筋水泥建筑,又在较高的地势可控制城北公路,因此锦州放干里面的贮水就是坚固的堡垒。守在这里的是**暂编第二十二师第一团的一个加强连,配以轻重机枪。锦州守军曾自吹“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要把配水池当作“第二个凡尔登”。但结果也不过是12日坚守了一天便被东北野战军三纵第七师夺取,三总司令韩先楚立即将他的指挥所移到配水池,东野炮兵也将阵地推进到这里,占据了总攻最有利的阵地。

“大疙瘩”是锦州城北亮甲山的别名,相传南宋年间,岳飞北征金兀术,夜渡松花江,全军将士不顾江水寒冷奋力搏杀,金兵闻风丧胆。岳飞率兵追至今亮甲山附近,下令暂时休息,并在此晾晒衣甲。亮甲山因此得名。当然这个传说纯属演义,岳飞北伐直打到黄河南岸,怎么可能在辽西晾晒衣甲。亮甲山其实得名于当地满语地名,满语发音“宁甲”,意为蒺藜,指该地山石裸露。

而由于其形似蘑菇顶,孤立突出,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大疙瘩”。锦州外围争夺战中,这里是锦州守军的一个重要据点。**在山顶修有上下两层大型碉堡,四周设有明堡、暗堡30多个,并由一个营的兵力把守。三纵对亮甲山第一波次的猛攻虽然没有奏效,但是随着配水池的失守,三纵将炮兵布置在配水池方向,对亮甲山猛烈炮击,掩护步兵最终将锦州外围这**的最后一个据点被拔除。

锦州外围的守军全部退入城内后,陷入一片混乱状态。许多部队官兵食宿无着,只能在城内乱抢乱闹。当时****,上行下效。往往把修筑工事当成了捞一票的机会要够了钱和物,工兵只在一些中心据点修起大碉堡,周围再挖些半永久工事,就算形成了防御网点体系。许多碉堡偷工减料,最大的可容一班人,小的仅容一个机枪组,里面狭窄得转不开身。下级很会糊弄长官,画出非常美观的防御配备图,坚固的工事设备和周密的火网编成,实际上到9月开战前尚未完成计划的一半,修成的也多是伪劣工程。因此范汉杰吹嘘构筑的固若金汤工事主要在外围,城内尚未形成体系。各部队只能在驻地附近修建临时工事。

“第六兵团的炮兵团退入城内后,拥挤在邮电局大楼的第六兵团司令部旁。由于城内楼房的遮蔽,炮兵没有合适的观察所,等于失去作用。炮兵指挥官怕卢浚泉把他们赶往城边,隐瞒不报真相。卢浚泉下令炮击,他们就朝城外漫无目标地射击。范汉杰、卢浚泉望眼欲穿的就是侯镜如、廖耀湘的援军,但是虽然锦西方面炮声震天,但就是无法抵达锦州城下。城内守军士气低落,人无斗志,败象显露啊!”锦州失守,除了城内工事不足之外,**炮兵的不作为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苏俄领袖斯大林曾经说过:炮兵是战争之神。我军的炮兵毫无作为。共军东野方面却调集了空前强大的炮火。其炮纵主力加上各纵所属的重炮共300多门,再加上各部队的小口径直射火炮多达600余门。14日总攻之时,东野各纵队的炮火齐声怒吼,打得锦州城内烟雾弥漫,火光冲天。轰击长达整整40分钟,随后各步兵分队迅速突破城垣,后续部队沿着交通壕进入锦州市区,炮兵推着直射炮跟步兵一起前进。对我军各交通要点所构筑的工事实行抵近射击,更有日式坦克掩护。范汉杰所部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在李延年等**高级将领,锦州之战对于国共双方而言无疑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而言固守城市、等待外援的战术已经彻底破产,任何设防严密的城市都难以再抵御解放军有准备的大规模攻坚战了。

而对于解放军而言,夺取城市的要点已经不再是原先剥茧式的逐步深入。而是迅速分割守军、打烂对方的指挥系统。从总攻开始到黄昏,二、三、六、七、九纵己突入锦州城内五个师的兵力,各部队分割穿插,不停顿地进攻和消灭敌人。先头部队与主力不顾一切,横直向敌纵深猛插、猛进。对坚固据点,以后续部队进行有组织的进攻和爆破。不少连队原有人数一百三四十人,打得只有二三十人,但仍继续攻击。有的师、团长、副团长全部伤亡,营级干部伤亡更大。突破后,部队不顾侧射,拼命多路向敌纵深猛烈穿插。

而当天夜晚**和罗荣桓又命令各纵队持续作通宵作战,令锦州守军根本没有机会重整部署。这一夜,飞向天空的照明弹和爆炸的火光映红了锦州城,清脆的机枪声和喊杀声彻夜不断。在解放军四面合击之下,范汉杰、卢浚泉所部被打得晕头转向,完全丧失了斗志。在解放军的炮火和步兵穿插作战之下,守军各军、师指挥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通讯联络中断,各部队只能自己顾自己,失去协调和指挥。下午,锦州旧城内的弹药库和火车站附近的地下汽油库均被炮火击中,更是火焰冲天。

“关键时刻范汉杰见大势已去,侯镜如、廖耀湘的援兵迟迟,便匆匆赶往卢浚泉的指挥部商量对策。决议弃城突围。但关键时刻他根本指挥不动滇军各部队。第九十三军的高级将领对卢浚泉说人家出去有办法,我们出去干什么。盛老倌(指第九十军军长盛家兴)也这样想,抵近了实在没办法,就把白旗扯出去。结果范汉杰带着老婆孩子和卢浚泉只能在几十名士兵护送下逃离锦州。长官一跑,自然兵无战心。滇军上下不无缴械如潮,锦州守军十万余人,真正死战殉国的只过十分之一。”锦州之战**第六兵团属下第九十三军的暂编第十八师、暂编第二十二师、第六十军的第一八四师、新八军的第八十八、暂编第五十四师、暂编第五十五师;第七十九师空运来的两个团;以及炮兵、战车、辎重部队和地方部队被悉数歼灭,十万守军之中被俘八万余人,损失枪械、火炮不计其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锦州之战非但没有削弱东野的战斗力,相反还是一场资敌之战。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好在范汉杰和卢浚泉两位长官逃出了生天。”面对锦州之败,叶永茂也只能用国民政府常用的说法来安慰自己的长官。“呵呵,范汉杰、卢浚泉一出了城就命令部下把枪扔到河里,分散逃命。然后脱下中将军装,换上破旧衣服,伪装成难民试图逃往锦西。但遇上解放军一盘问,范汉杰老婆讲福建话,他自己说广东话,还自称是‘沈阳难民’,怎么可能逃出的出去。卢浚泉和自己的部下一口云南口音更是无所遁形。出于人道主义,共军释放了范汉杰的家属,18日她们逃到葫芦岛,向侯镜如报告了范汉杰被俘的消息。”对于这两位黄埔同学的最后结局,李延年实在觉得可笑又可悲。

“卢浚泉到了**手中,立即收到了**的接见,**要卢浚泉给镇守长春的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通个电。可恨卢浚泉为了自保,全无革命军人的气节,当即起草了劝曾泽生率部起义的电报。第六十军与卢浚泉的第九十三军同属滇军,卢浚泉同曾泽生又有袍泽之谊。恰逢此时老头子又又飞抵沈阳,派飞机去长春空投手令给郑洞国,要其率部立即突围南撤,否则将受到‘严厉之军纪制裁’。简直就是催命符啊!”对于长春守军最后的结局,李延年倒是颇为同情。<div>